茶峒老街:寻找心中的边城(2)
河边码头有一面石壁,藤蔓缠出苍翠,在高处刻着沈从文手书的“边城”两个红色大字。
边城茶峒的景点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军西征将士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在边城设置的协台及练兵校场,等等。
除了美景,茶峒的美食也别具特色。血粑鸭、本地腊肉、辣椒米粉以及山野菜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由于临靠清水江,江里出产的鲶鱼更是绝世美味。在河堤的农家餐馆找一处临窗的桌子,一面是青山碧水、桨声灯影,一面是红酸汤熬着的鲶鱼,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好义
茶峒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其后,更因为沈从文的《边城》而声名远扬。小说将茶峒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淳朴的人情融为一体,凝练出湘西独有的诗意。的确,与中国的其他地方相比,那个混乱年代里的茶峒人安宁自足的生活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依山靠水而居,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下运桐油、川盐和染色的五倍子,上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海味等。长途的贩运模式加集市贸易的经济结构,使这座占地仅两平方千米的边城老街很自然地成为了近代湘西边界上的一颗明珠。
, 百拇医药
其实,缅怀这一切的根源依然要归结于沈从文满怀深情的叙述。他告诉我们,茶峒的社会历史是纯朴而有序的,茶峒人作为湘西人的一部分,用自己勤劳的品性捍卫着这片土地上的光荣和梦想。正所谓“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好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
每5天一次的茶峒场可谓是边城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了,从白河上游的镇南头到原国立茶峒师范学校旧址的镇北头老街,近一里路的集市沸沸扬扬,吸引着来自花垣、松桃和秀山等地的汉、土、苗族乡民。他们一大早或走路,或乘渡船和冒着白烟的火三轮打四面八方汇集到茶峒,形成一条与白河一样纯朴的人流。古街上,随处可见扎着头帕,背着竹篓的土家族、苗族居民,与沿江的木质吊脚楼和老铺前厚重的柜台一起,描绘出湘西风情浓郁的画卷。
按照当地习俗,“赶边边场”的时候,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盛装打扮,到茶峒集市上逛一逛。集市上百货、土产、补锅的、阄鸡的、拔牙的游医、占卦的相士……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年轻的男子还可以向心仪的女子“讨”糖或果子,以试探对方的心意。
, 百拇医药
边城地区的居民为了酬神还愿,经常表演内容多为“忠、孝、节、义”的傩戏。除此之外,花灯剧也是当地盛行的民间曲艺活动。每年春节,本地和附近村寨的各色花灯汇集于此,从正月初九玩到正月十五晚上,是茶峒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临近中午,白河码头上已经挤满了往来赶集的人,渡船在河面上犹如穿梭一般。这是茶峒镇赶场独有的风景。进镇的道路早已经被各种车辆堵死,一些性急的司机摁着快要嘶哑的汽车喇叭,梦想着从人车混杂的街道上穿过。也有脾气好的,燃上一支烟卷,慢悠悠地观赏着车窗外过节一样的男男女女,并不时同其中的一两个打着招呼,那情形就如同专门是到这里看热闹的,全然没有一点要走的样子。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日头偏西时,“边边场”渐渐散了,路远的人要赶回家,但仍有不少附近村寨的人留下,转移到街上去喝茶。在茶馆里同喝茶的老乡闲聊,会听到各种各样关于翠翠和爷爷的消息,这也是茶峒人最乐意向外来的人们描述的。想不到沈从文在《边城》中虚构的人物,居然就这样活在茶峒人的心目中。
, 百拇医药
在悠悠岁月缠绕的古旧屋梁和边城繁喧的集市,让人看到了当代乡村生活的两极分化,以及怀旧与向往的难以统一。
“远山深处有人家”。或许,正是封闭与贫困,在无意中守住了茶峒这一现代文明汪洋中的孤岛。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翠翠
民国十年(1921年),作为湘西地方武装中的一名文书,还是一个半大不小孩子的沈从文跟随营长杨明臣由湘入川,途中曾在茶峒小住3日。
他说:“到茶峒,过了渡,翻那坡有二十多里,回头看,一片片竹林,云蒸雾绕的……”
或许,那次的回头令沈从文印象深刻,所以在写作《边城》时,自然地把故事落在了茶峒渡头上,也因为对那片青翠的篁竹印象太过明晰,所以连翠翠这名字,也都是在那片竹林里拾来的。
, 百拇医药
匆匆一瞥,竟使边城老街成为沈从文心中永远的皈依与追忆,10年后提笔倾吐胸中块垒,浓浓的湘西风情跃然笔端。时局动荡,社会黑暗,恬静闲适的边城成为作家梦想的精神家园,也成为读者缠绵于心的乡土情结。
游览茶峒,小说《边城》无疑是最好的导游,“拉拉渡”“吊脚楼”等地方景观成为人们寻找“湘西印象”的最好去处。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茶峒为湘、川、黔来往要道,清水江涨落无常,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当地人便将一根竹缆固定于河两岸,再在渡船中竖起两根小竹竿,各挂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将铁环穿在竹缆上,船夫只要用力拉动竹缆,渡船便慢慢地驶向对岸,这就是“拉拉渡”。“拉拉渡”是小说中翠翠和爷爷谋生的工具。如今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脚拇趾粗的钢索。摆渡的还是个老人,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 百拇医药
渡口岸坡上有一块坪地,据说这里就是“碧溪嘴”。坪地上绿草如茵,四周灌木丛生,近边还有几丛翠竹和两株大枫树。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边城茶峒是美的,老街上的日子是缓慢的。绿水青山的自然景色本就怡人,再加上沈从文的深情讲述,更叫人醉心于这恬静的边城老街和小镇。但多数人来这里,还是冲着翠翠,那个“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的湘西少女,以及她所能代表的善良、纯朴与美好。
曾经有一位摄影师太过痴迷《边城》,于是来到茶峒,拍了许多张茶峒女子的照片,回去一一询问沈从文:究竟谁是翠翠?多少叫人哑然失笑。这也说明,大家似乎都不愿意相信翠翠仅仅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其实,在沈从文的其他文字里,多少可以窥见翠翠这个人物的由来。或者,沈从文把他对于女性所有美好的愿景都赋予了翠翠。
茶峒人在清水江中心建了一座翠翠岛,一进河街就能看见翠翠的汉白玉雕像,当然,还有那条从不离身旁的黄狗。据说,这是黄永玉的手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座边城,虽地处偏远,却因此而安居世人内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翠翠,边城茶峒给了世人这个魂牵梦萦的念想。, 百拇医药(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