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诺贝尔奖的一些原则(1)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于2015年8月先后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一篇和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两篇。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弄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开发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施一公研究组的成果随之被国内外一些专业人员和媒体评价为“诺奖级成果”。 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称,“我个人认为,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何谓“诺奖级成果”?
什么是“诺奖级成果”?“诺奖级成果”据称较早是杨振宁对中国某位科学家研究结果的评价,杨振宁称,“我曾经再三讲,我觉得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杨振宁的意思是,某些研究成果与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意义相当或重要性不相上下。不过,杨振宁只是说“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而没有说在中国本土有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
, 百拇医药
施一公等人的研究当然相当重要。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分第一步转录、第二步剪接和第三步翻译组成。目前,第一步与第三步中的关键催化器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的结构解析已分别被授予2006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基因表达第二步中的关键分子剪接体的原子结构解析因较复杂,多年来无人揭秘。施一公等人的最新成果解析了剪接体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并阐述了核糖核酸执行剪接的工作机理。施一公本人认为,“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
如果再稍加解释,事情可能是这样的:其一,基因表达是生命本质现象之一,如果出错,人就会患病(遗传病),反之则健康;其二,基因转录(第一步)和翻译(第三步)已经分别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基因剪接(第二步)的机理也已阐明,按重要性和类推原则,基因表达的第一和第三原理被阐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第二原理的揭示获得诺贝尔奖也不应是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不过,诺贝尔奖真是一个不太好预测的奖,在其历史上始终夹杂着一些在“诺奖级成果”之外的因素和成分,因而也左右了该奖的评选和颁发。比如弗洛伊德一生都在等待并自认为其研究成果和学说能获得诺贝尔奖,却终生无缘诺贝尔奖。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诺奖级成果”与得诺奖是两回事。
, 百拇医药
有成果未必能获奖
发表了“诺奖级成果”是否就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从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来看,否定多于肯定。在这个方面,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约翰·罗伯茨的意见可能更具参考意义。罗伯茨与美国科学家菲利浦·艾伦·夏普由于在真核生物的基因内含子以及基因剪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共享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2015年4月2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发表文章称,获得诺贝尔奖有10个简单原则。
罗伯茨对于想要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第一个忠告便是,不要一开始就把目标确定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这不仅是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
无心插柳,不要有意栽花
尽管获得诺贝尔奖有许多要素,但无心插柳是第一要素,或可算为“诺贝尔奖大法”。获得诺贝尔奖的首要法则就是,不要期望,想都不要想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你能够做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科研、提出好的问题、努力解答、寻求那些“奇怪的”结果,说不定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运气好,能够搞个“大新闻”,说不定还能得一两个奖。再如果运气特别好,那么你说不定还有那么点机会得到诺贝尔奖。不过,罗伯茨更认为,运气这种事,哎,你也懂的。
如果不理解运气的话,吴健雄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们只是提出了这个假说,从实验上去验证的是吴健雄,但后者并未获奖。对此,吴健雄感到极不公正,而且受到极大伤害,对其中的原因科学界也有过种种猜测和解释,其中江才健的《吴健雄传》提供了一种说法,即做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人不只是吴健雄,还有其他人。出于平衡和不得罪人的原因,评委会落下了吴健雄。过去,人们认为这是诺贝尔奖评选中的不公正和歧视,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运气可能没有眷顾吴健雄。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为成功之母同样适用于或更适合于赢取诺贝尔奖。一般而言,实验失败无外乎两种主要原因。第一种就是,你在什么地方搞砸了。如果不是最初就没有仔细想好怎么做实验,那就是你用的混合试剂出了问题,或者标记没有做好,还有可能是仪器不准。对于种种失败原因,没有其他办法,你还是再重复吧,直到成功为止。
, http://www.100md.com
有意思的是,还有时候,你想得到的结果,或许真的不存在,真实情况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时候,如果足够幸运,你会去想是不是之前的常识出了问题,那么怎么检测之前的“定理”不对呢?运气再好一点,能够证明确实是之前的理论错了,说不定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合作求小而精,不求大而全
合作对于赢取诺贝尔奖有好处,因为有时候合作不仅对实验有好处,而且也是很好玩的事情。结合不同专家的智慧,说不定真能有一个大的发现。但是,合作要小而精,不能大而全,一般不要超过两个人。为啥呢?很简单,通往诺贝尔奖的船上只能挤得下3个人,因为同一奖项诺贝尔奖得主最多就3个人。
因此,另外两个合作者就得好好挑选了。人多了,说不定一些潜在的合作者成为了竞争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留意家族遗传和世袭
尽管血统论是不公正的现象,但诺贝尔奖的获得或多或少沾染了遗传和世袭,这可能是近朱者赤的体现。至今,共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孩子(或者后代)也获得了诺贝尔奖,4对夫妻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例如,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共同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百拇医药(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