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消雨会污染环境吗?
“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3天后,现场仍有大量危险、剧毒的化学物品。这些物质一旦遭遇降水,不仅可能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还有可能降低水体的pH值(水体朝偏酸性发展),再加上爆炸烟气中的硫化物,经过雨水冲刷,一般也会降低pH值,可能污染水体环境。
针对这一情况,天津市气象部门已经做了人工消雨预案, 一旦天津上空有较大云团,雨水量较大,就将采取人工消雨措施。
人工消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种,最成功的例子当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据记载,2008年8月8日下午16时到23时39分,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共在21个作业点持续发射了1104枚火箭弹,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成功的人工消雨。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担心,人工消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污染大气和水环境。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人工消雨使用的火箭弹与人工增雨使用的火箭弹,其内含的物质成分都是一样的。人工消雨类似于人工增雨,但技术难度却大大超过后者。特别是控制降雨地点——这是消雨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只有用比人工增雨更大的“火力”榨干云层,才能让尽可能多的雨水提前落下。所以,科学地说,人工消雨不是让雨“消失”,而是让雨的时空分布有所改变,从而确保消雨地点的上空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下雨。
目前人工增雨或消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第二类是温度很低的干冰或液氮,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左右,从而引起水汽的凝结;第三类催化剂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人工增雨或消雨是一个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因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因化学反应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很容易蒸发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由于盐粒等只适用于温度高于零度的暖云,干冰的制造、保存和运输很不方便,实际作业中较少使用,即使使用,用量也很小,不会污染环境。
在众多催化剂中,只有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通常对一块积状云只需十几克至几十克就能奏效),而且用在很大的范围中,所以单位面积中的残留量会很少。例如,北京曾在几年前的一次人工增雪作业中,燃烧了1200多个碘化银烟条,每根烟条大概含碘化银11克,大约用了13千克碘化银。此次作业区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仅有1.3克,属于微量,仪器都很难检测出来。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中使用的碘化银,由于用量很小,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在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监测数据中,均得到了证实。
【责任编辑】张田勘, http://www.100md.com(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