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正加速变暖(1)
近50年来,西藏高原变暖加速,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两倍,正处于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这是中国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科学评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西藏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和主体,雅鲁藏布江、怒江、恒河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它是20多亿人的水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藏高原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下,国内外上百位专家经过两年多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所涉及的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
, 百拇医药
《报告》显示,西藏高原整体正在变暖、变湿。过去2000年,西藏高原的温度出现了时间长短不等的冷暖变化,但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西藏高原气候快速变暖,特别是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100年还将保持。
超全球平均升温率两倍
随着全球变暖,西藏高原的气温呈快速升高趋势。1960~2012年,西藏高原气温的升温率为每10年0.3℃~0.4℃,大约是全球同期升温率的两倍,且冬季升温更为突出。因此,有学者将西藏高原称为“全球气候的驱动器和放大器”。
研究显示,西藏高原升温率的空间变化较大(从每10年的0.09℃~0.74℃不等),高原北部升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1961~1990年,西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中国境内和周边国家)的升温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4800米以下范围的升温率差异更为明显。
, 百拇医药
气候模拟显示,西藏高原升温对海拔的依赖性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存在。
在气温总体呈升高的同时,高原气温变化呈现出不对称模式,即日最低气温变化率(每年0.041℃)远大于日最高气温变化率(每年0.018℃)。极端冷天气数减少,同时热天气数增加。气候变化模拟显示,西藏高原在未来100年,气温可能将上升4℃,最低气温升高得比最高气温快,冬季升温速度比夏季快。
在降水方面,西藏高原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90%。1960~2012年间,西藏高原降水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即每10年增加2.2%,但南北差异显著:北部降水量增加,南部同期降水减少。这种差异与印度季风减弱和西风加强有密切联系。全球降水数据(GPCP)也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印度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地区,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受西风影响的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的降水则呈现增加趋势。
, 百拇医药
变暖、变湿下的生态变化
变暖、变湿的气候给高原生态带来了诸多变化:冰川后退,湖泊扩张,积雪减少,径流增加……得益于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以及我国对西藏地区长期以来的环境治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但是,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西藏高原的自然灾害也趋于活跃,潜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
冰川后退加剧
实地观测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高原冰川后退幅度正在加剧,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近期,有科学家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得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286条冰川2000~2008年末端进退的变化信息,结果也表明冰川末端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特别是表碛覆盖与否对于冰川末端变化空间格局会造成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喀喇昆仑山地区有超过50%的冰川处于末端前进或稳定状态,受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厚表碛覆盖冰川大多处于稳定状态,但整体上有65%的冰川末端在后退。一些科学家收集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200多条冰川末端变化资料(主要为中国境外),发现喀喇昆仑山地区少量冰川稳定或前进,其他地区的冰川处于不断后退之中。
, 百拇医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的有关专家在总结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82条冰川变化情况后发现,55条冰川处于后退状态,藏东南地区冰川的后退速率最大,其次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
总的来看,近期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部分冰川末端处于后退状态,喜马拉雅山及藏东南地区冰川末端后退幅度最大,帕米尔及喀喇昆仑山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同时表碛覆盖与否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冰川消融与动力过程,进而影响冰川末端变化。
积雪逐渐减少
近50年来,西藏高原积雪有较大的年际波动,积雪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1960~1990年,西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和雪水当量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以来,则出现减少趋势,1990~2004年,积雪日数减少了20天,雪水当量减少了1.2毫米(图2)。高原近30年积雪变化的空间
差异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喜马拉雅山中东段积雪处于减小趋势,而西部处于增加趋势。
湖泊湿地扩张
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分布区。随着全球变暖,高原的湖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的7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和2010年,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与面积分别为1081个(4万平方千米)、1070个(3.97万平方千米)、1204个(4.13万平方千米)、1236个(4.74万平方千米)(图3)。这说明,近期西藏高原湖泊数量的增多和面积的增大是十分明显的,有80%以上的湖泊在扩张。, http://www.100md.com(钟青)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西藏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和主体,雅鲁藏布江、怒江、恒河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它是20多亿人的水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藏高原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下,国内外上百位专家经过两年多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6个方面所涉及的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
, 百拇医药
《报告》显示,西藏高原整体正在变暖、变湿。过去2000年,西藏高原的温度出现了时间长短不等的冷暖变化,但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西藏高原气候快速变暖,特别是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100年还将保持。
超全球平均升温率两倍
随着全球变暖,西藏高原的气温呈快速升高趋势。1960~2012年,西藏高原气温的升温率为每10年0.3℃~0.4℃,大约是全球同期升温率的两倍,且冬季升温更为突出。因此,有学者将西藏高原称为“全球气候的驱动器和放大器”。
研究显示,西藏高原升温率的空间变化较大(从每10年的0.09℃~0.74℃不等),高原北部升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1961~1990年,西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中国境内和周边国家)的升温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4800米以下范围的升温率差异更为明显。
, 百拇医药
气候模拟显示,西藏高原升温对海拔的依赖性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存在。
在气温总体呈升高的同时,高原气温变化呈现出不对称模式,即日最低气温变化率(每年0.041℃)远大于日最高气温变化率(每年0.018℃)。极端冷天气数减少,同时热天气数增加。气候变化模拟显示,西藏高原在未来100年,气温可能将上升4℃,最低气温升高得比最高气温快,冬季升温速度比夏季快。
在降水方面,西藏高原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90%。1960~2012年间,西藏高原降水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即每10年增加2.2%,但南北差异显著:北部降水量增加,南部同期降水减少。这种差异与印度季风减弱和西风加强有密切联系。全球降水数据(GPCP)也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印度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地区,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受西风影响的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的降水则呈现增加趋势。
, 百拇医药
变暖、变湿下的生态变化
变暖、变湿的气候给高原生态带来了诸多变化:冰川后退,湖泊扩张,积雪减少,径流增加……得益于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以及我国对西藏地区长期以来的环境治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但是,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西藏高原的自然灾害也趋于活跃,潜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
冰川后退加剧
实地观测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高原冰川后退幅度正在加剧,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近期,有科学家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得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286条冰川2000~2008年末端进退的变化信息,结果也表明冰川末端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特别是表碛覆盖与否对于冰川末端变化空间格局会造成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喀喇昆仑山地区有超过50%的冰川处于末端前进或稳定状态,受季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厚表碛覆盖冰川大多处于稳定状态,但整体上有65%的冰川末端在后退。一些科学家收集了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200多条冰川末端变化资料(主要为中国境外),发现喀喇昆仑山地区少量冰川稳定或前进,其他地区的冰川处于不断后退之中。
, 百拇医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的有关专家在总结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82条冰川变化情况后发现,55条冰川处于后退状态,藏东南地区冰川的后退速率最大,其次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
总的来看,近期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部分冰川末端处于后退状态,喜马拉雅山及藏东南地区冰川末端后退幅度最大,帕米尔及喀喇昆仑山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同时表碛覆盖与否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冰川消融与动力过程,进而影响冰川末端变化。
积雪逐渐减少
近50年来,西藏高原积雪有较大的年际波动,积雪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1960~1990年,西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和雪水当量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以来,则出现减少趋势,1990~2004年,积雪日数减少了20天,雪水当量减少了1.2毫米(图2)。高原近30年积雪变化的空间
差异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喜马拉雅山中东段积雪处于减小趋势,而西部处于增加趋势。
湖泊湿地扩张
西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湖泊分布区。随着全球变暖,高原的湖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的7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和2010年,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与面积分别为1081个(4万平方千米)、1070个(3.97万平方千米)、1204个(4.13万平方千米)、1236个(4.74万平方千米)(图3)。这说明,近期西藏高原湖泊数量的增多和面积的增大是十分明显的,有80%以上的湖泊在扩张。, http://www.100md.com(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