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 新加坡华人的原点(下)
由文化所维系的故乡
牛车水不仅是早年新加坡华人一手打造出的繁华地,也是他们寄托情感、延续文化的精神家园。那纵横交错的老街,每一条都有述不尽的历史与光荣。
1857年11月18日,来自马六甲的华人移民陈金声捐款1.3万元,敦促殖民当局兴建水库,由麦里芝输引饮用水至市区来。遗憾的是,直到1862年新加坡发生严重干旱,此事才受到当局的重视,那笔捐款则早已被当局糊里糊涂地浪费完了。及至1877年新加坡完成第一项自来水供应工程时,陈金声已离世14年。
为表彰陈金声的贡献,殖民当局特地建立了一座喷泉,以纪念他慷慨解囊的义举。这就是屹立在伊丽莎白女王道上的陈金声纪念喷泉。
华人移民陈金声不仅为改善牛车水居民的供水问题做出了贡献,而且还是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创始者。1849年,陈金声在天福宫左殿创办崇文阁,为华族子弟提供教育场所。崇文阁比厦门街的萃英书院(1854年创立)还早5年,是新加坡第一间华文学塾。
可以说,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在牛车水聚族而居的新加坡华人移民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秀传统。
相传,新加坡的第一个华人地缘性组织,是1822年在牛车水成立的宁阳会馆,为崇祀妈祖。夹在尼路和新桥路之间的横街武吉巴梳路,因其华人社团和华人会馆林立,故有会馆街之称。站立街头,短短一条街, 各种会馆和社团一字排开,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说到新加坡华人社团和会馆,就不能不提到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之一——怡和轩。
怡和轩成立于1895年,起初,会所设于达士敦山,后迁至客纳街,至1925年,迁至现址。怡和轩所处的位置乃是牛车水区的重要地带。被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的怡和轩,开风气之先,打破帮派藩篱,吸收各帮经营入会。是时正逢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以新加坡为其在南洋的革命基地,组建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怡和轩会友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都是同盟会的中坚人物。民国成立之初,国贫民困,怡和轩会友踊跃捐款。1928年,日本入侵山东省,酿成济南惨案,怡和轩主席陈嘉庚发起组织山东筹赈会,掀开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序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新加坡各界成立 “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于怡和轩,怡和轩会长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第二年,南洋各地侨领齐集新加坡,筹组南侨总会。作为南洋各地筹赈会的领导机构,陈嘉庚为主席,仍以怡和轩为大本营。筹赈会曾招募3000余名南侨机工,派他们前往滇缅公路负起惊险的运送军用物资的艰巨任务。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嘉庚复受重度敦请、领导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其任务包括招募劳工。怡和轩成为全南洋抗敌救亡运动和民间协助防卫新加坡的枢纽。
新加坡光复乃至独立后,怡和轩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时至今日,怡和轩仍为新加坡一个重要的华人社团,它在新加坡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一座天福宫,半部华人史
对于早期的新加坡华人移民来说,庙宇自然是少不了的。坐落在直落亚逸街(源顺街)上的天福宫便是其中之一。
天福宫是新加坡名气最大、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在新加坡,一座天福宫蕴含着半部华人史。
1821~1822年,天福宫仅是一座简陋的庙宇,后来,由于香火日旺,天福宫从1839年开始迁到当年临海的直落亚逸街重建,1842年建成。
天福宫一直都是新加坡福建移民社区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建设天福宫的主要建筑材料也都是从我国福建运去的,所供奉的妈祖神像则是1840年从我国运去的。怡和轩
天福宫的一切都突出了明显的中国闽南风格。整座宫殿气象巍峨,庙内宽敞雅洁,雕刻精细。正殿最高处挂有光绪皇帝1907年赐的九龙匾,上书“波靖南溟”,字框四周是蛟龙浮雕。在新加坡,仅有两块皇帝亲赐的龙匾(另一块赐给的是粤海清庙),可见天福宫地位之显赫。另一块题为“显彻幽明”的匾额是清政府派驻新加坡第三任领事左秉隆奉献的。
天福宫是典型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正殿供奉妈祖神像,后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神像,其对面是孔子的坐像,两侧殿堂里还供奉着各路神灵。此外,殿堂里放有刻着当年捐款建庙者姓名或船只宝号的石牌。
天福宫不仅是一座庙宇,更是早期福建闽南籍华人的活动中心。新加坡华裔的祖先大都来自闽粤琼沿海一带乡下。为寻找精神寄托,为生计,不同籍贯的华人每到一个地方安家落户形成一个社区,总不忘把故乡的神祗请来,并建立和故乡一样的宗祠和庙宇,烧香叩头求平安,由此形成了“满岛皆是庙宇,遍地都有神像”的局面。但他们对所拜的是神还是佛,往往分不清。早期的寺庙常常和会馆建在一起,甚至就是会馆,成为同乡的活动中心。天福宫就是这种寺馆合一的典型实例,经常举办教育和文化活动,安置新来的同乡,帮助他们找工作,甚至也能发放结婚证。新加坡华人约占80%,闽南籍华人则占据半壁江山,势力强大,天福宫又是寺馆合一的庙宇,其在新加坡的地位可想而知。
在牛车水,除了天福宫,还有一座新建的庙宇——佛牙寺。
1980年,缅甸著名寺院般陀喇佛寺的住持务舍葛帕喇大和尚与信徒登妙务蒲甘山,发愿修复倒塌的蒲甘山佛塔及大佛。在清理遗址过程中,他们发现纯金佛塔内珍藏有一颗佛牙,同时还供有各种佛舍利子。这个发现当时并未对外公布。2001年1月中旬,般陀喇佛寺筹委会准备筹建一座佛殿和两层楼高的佛教文物展览馆。由于筹款数目巨大,该委员会恳请新加坡法照法师出资援助。 (王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