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770743
张新朝:穿越战国话衣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4期
     相比这些较为大众的肉食,王侯将相、富贵人家还钟爱食野味,如鹿、野猪、獐、野鸭、大雁、鸿鹄等。楚国人喜欢的野味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成为楚人口中的“肉之美者”,像猩猩的嘴唇、獾狗的脚掌、肥燕的尾巴、怪兽述荡的脚腕、牦牛与大象的腰子、洞庭湖中的江豚、东海里的鲕鱼、醴水中的六足朱鳖以及雚水中的瑶鱼等,都逃不过被楚人大快朵颐的命运。

    战国时期,人们十分注重对蔬菜、肉食和水产品的烹饪,全然不同于对主食的“粗制滥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到战国时,烹饪菜肴的方式不但更加精细,而且花样繁多、菜式齐全。战国时的美味佳肴在屈原为楚怀王所作的“招魂辞”中可见一斑,其中肉食有煨肥牛、烤羔羊、醋烹天鹅、水煮野鸭、香煎雁肉、烤鸡;水产品类有清炖甲鱼、龟羊汤;甜品有油炸蜂蜜麻花、甜酥馓子;饮品有蜜酒与冰镇清酒。

    由于肉类食材易变质,不易储存,现宰现吃又不能物尽其用,加之一些野味更是不能经常吃到,智慧的人们便开始将肉脱水制成肉干,或腌制成肉脯。较为常见的有牛肉干、鹿脯、野猪脯、獐脯,其中鹿、野猪、獐之类的野味不但可以制脯,而且可以切成薄片生吃。

    五味的调和

    中国历来讲究做饭要色香味俱全,常在做饭时加入各种佐料,战国时期虽然没有形形色色的调味品,但也十分重视五味的调和。早在《吕氏春秋·本味》中就提到,对食物的味道要做到“变”与“和”。“变”是指要将食物原有的使人感到厌恶的气味或有毒成分去除,如对食草动物类食物要“除膻”,对食肉动物类食物要“去臊”,对鱼类食物要“灭腥”。“和”是指在烹饪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味道的和谐,不能偏重于一种味道,将食材做到“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地步才算完美。

    食物的温热凉寒、酸甜苦辣也要因时而宜,因类不同。如粥饭要像春天一样以温为宜,羹汤要像夏天一样以热为宜,酿酱要像秋天一样以凉为宜,饮料则要像冬天一样以寒为宜。至于口味的取决,春季可以让酸味多些,夏季可以让苦味多些,秋季可以让辛味多些,冬季可以让咸味多些。为了使食物更加香甜可口,在烹饪时还会加入枣栗饴蜜,或再加上一些粉芡和蔬菜,使食物更加柔滑爽口。

    油作为烹饪菜肴的主要调味品,是提升食材味道必不可少的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对油的用法也十分讲究,一定要做到因时而宜。春天吃的乳羊、乳猪要用牛油烹调,夏天吃的干鱼要用狗油烹调,秋天吃乳牛、乳鹿时则用猪油来烹调,冬天吃鱼、鹅时会用羊油烹调。用不同的油烹调不同的食材,不仅使食材的香味达到最大,更有养生保健之功效。除了油盐酱醋,姜、花椒、蒜、豆豉一类的调味食材也被广泛运用。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寥菜”的食材也常被使用,它可以提升菜肴的香味与鲜味,在烹调肉类食材中常常用到它,如在煮小乳猪时,会先用苦菜将其包裹去其腥味,并在猪腹里塞入寥菜;在煮鸡时,除加入酱料之外,也会在鸡腹中塞入寥菜;在煮鱼时,要加入鱼子酱,再在鱼腹中塞入寥菜;在煮鳖时,加入酿酱后,也会在鳖腹中塞入寥菜。

    除在烹饪时进行调味之外,食物的搭配也决定着食材的口感,主食与菜肴的完美搭配,可以使二者气味相辅相成,不仅在味道上达到完美和谐,也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如牛肉搭配稻,羊肉搭配黍,猪肉搭配稷,狗肉搭配粱,鹅搭配麦子,鱼搭配菰米;还有一些套餐,如菰米、野鸡羹和蚌蛤酱这三样配合着吃,麦饭与肉羹、鸡羹这三样配合着吃,大米饭、犬羹与兔羹这三样配合着吃。

    古人也常言:“不得其酱,不食。”选用合适的酱也会使食材更加有味。在吃肉干时,常配以蚁酱;吃肉羹时,搭配兔肉酱;吃鱼切片时,配以芥子酱;吃桃干、梅干时,还配以大盐。

    凡此种种,舌尖上的战国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王 凯 (张新朝)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