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767665
南极科考中国第一人(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5期
     怎么去南极?破冰船是极地科考最有效的工具。我国唯一的破冰船“雪龙”号曾在南极解救遇困的俄罗斯科考队,显示了破冰船在极地冰原的巨大威力。但是这艘破冰船是1993年购自乌克兰,1984年时,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极地科考利器。从中国赴西南极洲也没有现成的航线可寻,科考队从1249张中外海图、150本海洋、极地资料中,绘出了一条航线。这条航线起点是上海,经宫古水道、关岛、古伯特、社会群岛,由社会群岛海域按大圆航法,直插美洲南端的合恩角驶入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市港口,再横穿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

    所谓大圆航法,是采用地球面上两地间最短航线,即大圆航线的球面航法。选取最短的航线,也就是不避绕这条航线上任何的艰难险阻,直冲过去。无论怎么走,中国科考队都将开辟一条中国到南极的新航线。1984年10月底前,建设南极科考站的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共计500吨,全部运抵上海,装进了“向阳红”10号和J121船的船舱。南极气候恶劣,是世界上的“寒极”“风极”“白色沙漠”,因此,对建站物资和科学仪器设备的质量要求也特别高。比如,对建站房间的要求是:防寒、保温、抗风、防火和防雪埋,所以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双层钢板内夹聚氨酯泡沫塑料。建筑是组合式的,钢板在-50℃~-60℃的情况下也不能开裂。

    国家为南极科考站建设划拨的资金是2000万元。在最初的资金预算中,有中央领导批示,能用2000万元建起一个无人站就算成功。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钱建起了一座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长年科考站。1984年10月8日,中国首支南极考察队宣布成立,队员共591人,其中,去过南极的只有7人。他们成立后不久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同年10月15日,邓小平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的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1984年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经过短暂休整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段航行——穿越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是极地气旋风暴最为频繁的海域,是众多去南极探险的船队闻之色变的险地。但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通过的这一天,上天似乎给予了特别眷顾,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波不兴。12月25日,两船相继驶入南纬60度以内,《南极条约》规定,南纬60度以南地区属于南极地区。

    1985年,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建成;1989年,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建成;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人类首次从地面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这长期以来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有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人类的足迹……中国这些骄人的创举,其实都离不开董兆乾这位南极科考第一人走向南极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张小萌 (邵红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