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766233
寨卡病的前世今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6期
     由于担心生出小头症患儿,南美多个国家的卫生部门已要求女性暂缓生育孩子,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寨卡病毒可能会在美洲迅速传播,将导致三四百万人染病。

    不过,新的研究又把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相关的关系更拉近了。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在美国众议院一个听证会上说,该机构与巴西科研人员合作,在两名出生不到24小时死亡的巴西小头症婴儿的脑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迄今表明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症的最有力证据。不过,弗里登也指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临床数据以及流行模式,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联。这说明,要完全明确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研究结果。

    与此同时,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已在一名流产畸形胚胎的大脑中发现寨卡病毒,这项新证据显示,寨卡病毒与胎儿缺陷病例数激增有关。这项研究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他们对1名住在巴西的欧洲妇女流产的胎儿解剖后,发现胎儿小头畸形与严重脑损伤有关,胎儿头颅中的寨卡病毒浓度超过一般在血液样本所检测到的浓度。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强化了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之间的生物学关联性。

    另外,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鲁本斯·贝尔福特博士等人对巴西萨尔瓦多的罗伯托·桑托斯综合医院出生的小头畸形儿进行研究,发现在29例畸形婴儿中有10人出现了眼睛损伤。他们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存在异常或疤痕。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婴儿的母亲很可能在怀孕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她们大部分都曾出现皮疹、发烧和关节痛等症状,结果寨卡病毒也损害了她们所孕育的婴儿的眼睛。

    不过,历史地看,染上寨卡病毒的孕妇也可能因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有的女性会分娩小头儿,有的女性却不会生下小头儿。例如,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雅浦岛于2007年爆发寨卡疫情,有很多人染病,但让人吃惊的是,该次疫情没有出现小头症的初生婴儿。

    大洋洲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又一次爆发寨卡疫情,有11%的人口共2.8万人染病并接受治疗,其中17名孕妇虽没有病症,最终却诞下小头症婴儿。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为何这两地女性染病却有不同的结果,这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解释。

    此外,过去人们认为寨卡病对成人的致命性不大,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寨卡病导致的并发症会致成人死亡。2016年2月11日,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首次承认,委内瑞拉已有3人死于寨卡病引起的并发症。这也是这个美洲国家首次报告与寨卡病相关的死亡病例。迄今,委内瑞拉全国共发现5221名疑似寨卡病毒感染者,确诊319人,其中68人因寨卡病引起的并发症而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

    与委内瑞拉同一天,巴西卫生部也宣布,感染寨卡病毒会引发致命的并发症,并证实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于这种并发症。这3名成年人分别于2015年4月、6月和10月死亡,在他们的遗体中均检测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两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研究人员发现,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伊蚊传播的寨卡病也接踵而至。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其后。此外,2013~2014年间,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寨卡病,同时爆发的还有登革热,而当时报告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异常增多。无独有偶,2015年巴西首次爆发寨卡病时,也出现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增多的相似状况。格林-巴利综合征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攻击部分神经系统,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四肢麻痹,而且患者不分年龄。

    这些同时和先后发生的疾病说明了它们可能有某种联系,但具体是哪种联系还不清楚。

    寨卡病毒如何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雌性埃及伊蚊叮咬传染,这种蚊子也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现在新的研究发现,除了蚊子叮咬传播寨卡病毒外,人际接触方式也能传播寨卡病毒,而且人际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多样性也在增加,包括性行为、接吻、医源性(如输血)以及哺乳等行为方式都有可能传播寨卡病毒。

    美国已出现两例寨卡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例。2016年2月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宣布,美国发现了一名在本土经性接触染上寨卡病的患者。这名患者来自美国南部达拉斯县,最近一直未离开美国。他(她)与一名从委内瑞拉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寨卡病毒。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卫生局没有公开患者的具体信息。

    这是美国确诊今年首例在美国本土传播的寨卡病例,也是有史以来第二个有记录的性传播寨卡病例。美国第一个经性接触传播的寨卡病例是在200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微生物学家福伊在非洲的塞内加尔染上寨卡病,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因为福伊的妻子没有离开科罗拉多州北部,也没有接触到任何携带病毒的蚊子。研究人员认为,是福伊通过性行为让妻子染病的。

    此外,在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寨卡病时,研究人员在一位塔希提岛的44岁男子的精液和尿液样本中都发现了寨卡病毒,但是他的血液样本中没有发现寨卡病毒。现在,研究人员对于寨卡病毒在精液中的生存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现。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称,一名英国病人在感染寨卡病毒后第27天和第62天接受的精液测试中都发现了寨卡病毒。

    过去认为,寨卡病毒造成的症状往往比较温和,而且病毒会在两周左右消失。但是,从英国这名病人染病后两个月的精液中都发现了有存活的寨卡病毒说明,寨卡病毒会潜伏在人体中较长时间。但是,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精液中的病毒是否还具有传染性。不过,病毒在精液中长期存活也说明了它具有通过性行为传播的长期潜力。此外,这也说明,寨卡病毒可能擅长于把自己隐藏在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地方,也意味着要杀灭寨卡病毒并不容易,病毒传播的时间也会较长。 (王晓冰)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