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粮仓知多少(下)
明清两代的粮仓管理大体相同,其最高管理机构为仓场衙门,最高长官清时称“总督仓场侍郎”,掌理漕粮之积储和北运河运粮等事务。仓场衙门之下设坐粮厅,坐粮厅之下各仓均设监督衙门。如清朝京通十三仓衙门,都设满、汉监督各一员,3年一更代。各仓场监督衙门设有官厅、官舍、科房及仓神庙,并设有专员负责漕粮的入廒、出廒、扬晒以及查看廒内温度等工作。仓场还设都统、副都统各一员,以及巡仓御史一员,专管检查维修仓廒之事宜,但是,明清的内仓制度规定,皇帝和太监专门的恩丰仓和内仓直接由内务府和户部管理,不经仓场总督衙门。京城粮仓每年检修在清代成为定制,费用由户部拨给银两。
明代京通二仓储存的粮食主要来自漕粮,供应漕粮的省份有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河南和山东,其中以南直隶数额最多。为了保证仓粮质量,朝廷制定了“样米”制度,规定各处起运京仓大小米麦,先封干圆洁净样米,送户部转发各仓收,到运粮之日,比对相同,才允许收纳,同时对粮食的收支也做出严格的规定。
明清时期京城粮仓的储粮,主要用于供养文武百官及皇族宗室。明清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京仓储粮还有一部分用于赈济京城以及附近州县饥民。朝廷有时还从京通二仓调拨部分粮食充作边镇军储。有了充实的粮食储备,明清政府还可借此控制京城的米价。可以说,京城粮仓是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指示器之一。若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盛,则京仓增多,粮储变大,百姓粮食供应充足,并可对灾害进行有效救济;反之,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则京仓减少,粮储减小,百姓多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京城粮仓的衰落与新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漕运制度彻底废止,由征粮改为征银,京城粮仓正式走向衰落。在元代基础上建立的京城官仓逐渐闲置或改作他用。造成京城粮仓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粮仓腐败主要集中在管理粮仓的官员对粮食的私占上。明代的粮仓腐败有“火耗贪污”和“空印虚报”。因为江南至京城路途遥远,免不了有人吃马嚼、遇潮霉变、虫咬鼠窃等损耗情况的发生,称为“火耗”。故在征粮的时候就要比预定数量多征一些,可以保证入京后称量时不会出现差额。因为路途缺损不可避免,贪污、贿赂屡有发生,官员多谎报“火耗”,中饱私囊。为了便于贪污,官员还在盖有官府印信的空白凭证上任意填写“火耗”之数,最嚣张时,百船进京,只有40船的粮食入仓,因而国库皇仓时常有不满之虞,百姓也怨声载道。
清雍正时期颁令“火耗归公”,禁止了“火耗”贪污,但又出了另外一个瞒天过海的新招——设置“双层仓”。双层仓,就是在粮仓中间用木板隔开,然后将下层仓中的粮食贪为己有。加上连年灾害,粮食歉收的同时还需大量粮食赈灾,使得京仓的储粮量不断减少。同时,政府对粮仓缺乏有效管理,强买强借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使得粮仓走向衰落。到了清代中后期,列强侵华,政府一方面要筹军粮以供战争,一方面要割地赔款,统治者本身又奢侈无度,直接造成了经济衰败,粮仓数量骤减。
到了民国时期,曾将明清时期的京城官仓改用贮藏军火。在历经战火的洗礼与沉寂下,明清时期的京城粮仓迎来了新生。在今北京东二环内南新仓文化社区留存的南新仓(保留古仓廒9座),已成为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仓廒,是见证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仅存的历史实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4年,南新仓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时尚休闲场所和魅力独具的特色街区。9座仓廒在不改变建筑架构的前提下,分别被改造为酒吧、特色餐馆、画廊、影视和体育俱乐部等。在元代基础上修建的明清京城粮仓,在当代社会重新被赋予了历史与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王 凯 (林娜)
明代京通二仓储存的粮食主要来自漕粮,供应漕粮的省份有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河南和山东,其中以南直隶数额最多。为了保证仓粮质量,朝廷制定了“样米”制度,规定各处起运京仓大小米麦,先封干圆洁净样米,送户部转发各仓收,到运粮之日,比对相同,才允许收纳,同时对粮食的收支也做出严格的规定。
明清时期京城粮仓的储粮,主要用于供养文武百官及皇族宗室。明清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京仓储粮还有一部分用于赈济京城以及附近州县饥民。朝廷有时还从京通二仓调拨部分粮食充作边镇军储。有了充实的粮食储备,明清政府还可借此控制京城的米价。可以说,京城粮仓是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指示器之一。若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盛,则京仓增多,粮储变大,百姓粮食供应充足,并可对灾害进行有效救济;反之,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则京仓减少,粮储减小,百姓多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京城粮仓的衰落与新生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漕运制度彻底废止,由征粮改为征银,京城粮仓正式走向衰落。在元代基础上建立的京城官仓逐渐闲置或改作他用。造成京城粮仓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粮仓腐败主要集中在管理粮仓的官员对粮食的私占上。明代的粮仓腐败有“火耗贪污”和“空印虚报”。因为江南至京城路途遥远,免不了有人吃马嚼、遇潮霉变、虫咬鼠窃等损耗情况的发生,称为“火耗”。故在征粮的时候就要比预定数量多征一些,可以保证入京后称量时不会出现差额。因为路途缺损不可避免,贪污、贿赂屡有发生,官员多谎报“火耗”,中饱私囊。为了便于贪污,官员还在盖有官府印信的空白凭证上任意填写“火耗”之数,最嚣张时,百船进京,只有40船的粮食入仓,因而国库皇仓时常有不满之虞,百姓也怨声载道。
清雍正时期颁令“火耗归公”,禁止了“火耗”贪污,但又出了另外一个瞒天过海的新招——设置“双层仓”。双层仓,就是在粮仓中间用木板隔开,然后将下层仓中的粮食贪为己有。加上连年灾害,粮食歉收的同时还需大量粮食赈灾,使得京仓的储粮量不断减少。同时,政府对粮仓缺乏有效管理,强买强借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使得粮仓走向衰落。到了清代中后期,列强侵华,政府一方面要筹军粮以供战争,一方面要割地赔款,统治者本身又奢侈无度,直接造成了经济衰败,粮仓数量骤减。
到了民国时期,曾将明清时期的京城官仓改用贮藏军火。在历经战火的洗礼与沉寂下,明清时期的京城粮仓迎来了新生。在今北京东二环内南新仓文化社区留存的南新仓(保留古仓廒9座),已成为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仓廒,是见证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仅存的历史实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4年,南新仓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时尚休闲场所和魅力独具的特色街区。9座仓廒在不改变建筑架构的前提下,分别被改造为酒吧、特色餐馆、画廊、影视和体育俱乐部等。在元代基础上修建的明清京城粮仓,在当代社会重新被赋予了历史与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王 凯 (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