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766076
你知道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6期
     人活到一百五十岁,世界会怎样?

    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年龄极限在120~130岁之间,但是,将其提高到150岁并非是荒诞不经的想法。但另一些人认为,人类活到150岁,现在可能不太现实。哪怕人们普遍都能活过100岁,对于社会而言都是极大考验。为了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们可能要工作到80岁左右,这意味着老人仍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如果人们普遍长寿,世界人口将越来越多。科学家预计,在50~100年后,全球人口或将达到100亿~110亿,其中30亿人口的增量或将来自非洲。如何推进科技进步,以保证足够的粮食供给,避免出现大规模饥荒是极大挑战。另外,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严峻考验。 (林泉 提供)

    机器人的“情感”从何而来?

    与人类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类似,情感机器人的运作过程包括情感信息的获取、识别分析和情感的表达。首先,机器人需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各类传感器等来获取外界信息。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脸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情感信息的识别与分析是这个过程的重头戏。生活中,脸部表情是人们常用的较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眉头紧皱可能表示愤怒等。科学家提出了脸部情感的表达方法,即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识别与合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如幸福、愤怒、悲伤等表情。类似的还有动作分析模型和声学模型。除了情感分析模型外,还需要建立知识库,让机器人“掌握”人们熟知的常识和惯用表达,比如“买买买”这类潮流用语。这样,机器人跟人类的交互体验将更加流畅有趣。通过情感识别与分析,即给定一种情感状态,再通过语音合成、面部表情合成和动作合成后,一个相对完美的情感机器人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林泉 提供)

    人为什么会迷信?

    迷信是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现象,其根源来自于人对现实状况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导致了焦虑情绪,而恰好迷信的东西描画了一个具体的、貌似可行的办法去预料不确定的事情,可以起到安抚焦虑心灵的作用。例如在原始社会,那些让人无法想明白的自然现象,地震、火灾或者电闪雷鸣让生存本来就艰难的人类更加担心害怕,无法解释和预测这些自然现象的人类只能依靠神话和迷信来稍稍缓解恐惧。不确定性越强,迷信的程度越深。如一些海岸城市信奉“妈祖”,希望保佑海上的船员们平安归来,因为出海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为了排除不确定感,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哲学、宗教等其他方面追求安全感,为何迷信行为被广泛接受?一种可能是,人迷信的对象或者内容与科学、哲学相比需要用到更少的认知资源,因为迷信运用到的概念一般更直观、更易被理解。如一个人突然疯了,解释为“妖魔附体”就比现代精神病学从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解释要简单、易懂得多。所以迷信的说法和做法更易传播。

    (徐风 提供)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