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巷老街(1)
荣巷作为无锡工商文化的名片,早为人熟知。荣巷老街是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旧故所在地。明正德始年,荣氏始迁于此。近600年历史的荣巷,虽经岁月风雨,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
荣巷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清末到民国年间,由于荣氏家族以荣宗敬、荣德生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家群体迅速崛起,给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使荣巷演变为街镇,建起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烙印和乡土特色的建筑群。
如今,荣巷老街上尚存的清代到民国老建筑约有157幢,其中,建于1915年的公益小学内占地约400平方米的二层楼晴雨操场十分罕见。“荣巷近代建筑群”也于2002年10月被列入江苏省文保单位。
狭窄的青石路面,斑驳的民国旧楼门,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耸……走在这历经600年风雨的老街上,让人不经意间就想起了荣氏的兴旺。
峥嵘岁月稠
荣巷至今还有一条长约380米的老街、100多组近现代建筑群、几百个建筑单体。巷内多平房,院墙高高,露出饱经风雨的青砖。庭园不大,仍留有老井或假山。荣巷老街的建筑,近百年来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繁华不再。
当初的老街是开原路上的一条商业街。初修的开原路长约4500米,宽只有5米多;到了1917年,才拓宽到了9米。据说,为了协助荣氏兄弟拓宽道路,当时的乡董荣鄂生还自立榜样,带头将自己在荣巷老街街面上的五间平房拆去,以感动乡邻能自觉让路三尺。
荣巷老街是当时开原路上唯一一条各行各业齐全的街道,店铺林立,商贩如云,开有米行、肉墩头、药材店、布线店、酒店、面店、馄饨店、鱼摊头、纸马店、茶馆、花烛店、铁匠店、裁缝店、面筋店、中医堂、面饭店、老虎灶、邮局,等等,有数百家店铺,光剃头店就不下10家。每天凌晨开始,整条街就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摆满摊头,当地和附近的村民、山民和渔民的生活用品,都能从街上买到,可算是方圆几十里的商业中心。
如今,荣巷老街就深藏在一片低矮的民居之中,长长的老街两侧都是低矮老房子。随着荣巷老街的拆迁再造,很多老店面临搬迁。
老街上的95号门牌剃头店,至今已近百年,开业之初的八面镜子虽斑斑驳驳,仍可照人。店里的剃头师傅说,剃头铺是老街上的传统行业,要一直流传下去。虽说现在有许多新式理发店,但街上的老人大多习惯上这里理发,他们更喜欢店里的旧时味道。
七报弄,荣汝楫举人府,位于荣巷街61号与65号之间,儒商荣阳春之后,先后有7人取得功名,由此入弄内报喜达7次之多,故而得名。紧邻七报弄的理发店,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八九十岁的老板身体仍十分健朗。延龄堂药店的后人,至今还传颂着“公用电话”的故事。那时,无锡城乡尚无公用电话,私家电话则用户寥寥。古道热肠的延龄堂经理范学礼为居民着想,给药店立了一个电话户头,并把电话机安装在店堂东壁的柜台上,任人借打或传呼电话而概不收费,被传为美谈。
原生态是老街灵魂所在。
作为荣巷的中心,老街东西两侧分别为荣巷东浜、西浜。在无锡,有“浜”字的地名总是与水有着渊源,比如老鸦浜、田基浜、周山浜,等等。很多时候,一个流传许久的地名就暗合着一段光彩熠熠的历史。这个“浜”字,历经岁月的洗练,犹在将荣巷老街的前世今生向人娓娓道来。
荣家两兄弟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习生涯,使荣氏兄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当时,他们目睹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路甚畅,漏卮日盛,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10月,荣氏兄弟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为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1903年,面粉厂独资经营后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订单便早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是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期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为中国民族面粉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旧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他们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至1922年,申新已有4家厂,产纱绽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申新的发展速度当时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纺织厂,其在20世纪20年代的纱绽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申新的“人钟”牌棉纱与“兵船”牌面粉一样畅销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棉纱之一,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荣氏兄弟雄居工商界数十年,影响中国民族经济至深,是20世纪前50年民族实业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的商业战场上,兄弟二人一起成功创业并功勋卓著的,似乎只有荣氏兄弟一例。鼎盛时期,荣氏拥有21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毛泽东说过,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富,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中国恐怕也没几家子。
荣氏兄弟故宅本在荣巷镇西浜头。1918年起,兄弟俩在荣巷西首新建宅第,原宅今已不存。新宅占地约3000平方米,包括门厅三间、“承德堂”三间、“嵌欺堂”一间、“修身为本堂”三间、书房一间、花厅三间、“承裕堂”三间等。在门厅前面,还有八字照墙一座,上刻“鸿禧”两字。现除八字照墙、“修身为本堂”已拆除和西花园全部新建了营房外,其余建筑基本完整地保存着。这组规模宏大的民族资本家住宅建筑,具有民国风格和江南特色,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