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873761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9期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入夏后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正值北方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之际,也是其他暖季作物播种之时,因此得名“芒种”。芒种适逢我国南北农业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民众因此也称其为“忙种”。除了农事活动,芒种节气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节候表征

    在古人的观念中,芒种是农历五月的节气。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在汉语里,“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从农事活动上来看,此时有收有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吴澄解释芒种,只言种、不言收,似乎稍显片面。清人陈逢衡在《逸周书补注》中给出了更为恰当的解释:“芒种之日,五月节气也。谓之芒种者,言有芒之谷至是则可敛可种也。”

    据《逸周书·时训解》所言,芒种有三候:“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古人认为时令与阴阳相关,农历五月是阳气盛、阴气生的月份,螳螂感阴而生,因此初候取象于“螳螂生”;鵙,即伯劳鸟,感微阴而鸣,因此二候为“鵙始鸣”;反舌,又名百舌,能变异其声学百鸟鸣,五月阴气始发,反舌鸟无阴,因此也就不再发声。

    上述芒种节气的两种候鸟——伯劳与反舌,是中国文化中的名鸟。古人认为,伯劳夏至鸣、冬至止,乃月令候时之鸟。世传“诗祖”尹吉甫信后妻谗言,杀子伯奇,伯奇化为此鸟。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即指伯劳。反舌俗名“姑恶”,也称“苦恶”,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可怜媳妇遭恶家姑虐待,化为此鸟,因其“姑恶姑恶”的叫声而得名。与此说相异,民间又说有一恶媳妇因虐待婆婆被休,化为苦恶鸟,因此,它要苦叫一整夜,才能在河边得一蚯蚓充饥。

    在文人的笔触中,也有对芒种节气的描写。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诗中描述:“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鷃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诗人写气象——彤云、炎风、暑雨,也写物象——螗螂、鷃鸟、莲花,最后止笔于人事——相逢问蚕麦,为人们勾勒出一幅芒种节气的民间风情画卷。

    我国江南地区的民众又以芒种为梅雨季节之始:“立梅,芒种日是也。”立梅,也称“入梅”“进梅”,为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结束的一天则称为“出梅”。各地入梅、出梅的时间也有出入。一般而言,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以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为出梅。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人们也称梅雨为“霉雨”。

    农事活动

    芒种也是我国南北方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谚语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其农事之“忙”,主要体现在“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上。

    芒种是我国南方地区插播夏季稻的季节。农事谚语对此多有概括:在江苏,“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在江西,“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在福建,“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等等。此时,其他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也很重要。浙江有“七道油麻八道粟”的农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说:“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因此,人们多次中耕(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作中耕),不但能除草,也有保持土壤疏松、保墒(保持土壤水分)之功效。

    在我国北方地区,此时是越冬小麦收获的时节。谚语说“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言称农事之忙。宋元时期的农书《韩氏直说》对此早有认识:“农家忙并,无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若少迟慢,一值阴雨,即为灾伤。迁延过时,秋苗也误锄治。”在山西,小麦收获时,全家齐上阵,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在河南,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帮助收麦,俗语说“麦子上了场,闺女去瞧娘”。

    芒种时节,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河北,谚语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在安徽,民众喜欢五月大雨,谚云“五月十三下一满,都到饶州买巨碗”,意为秋天收成好。

    据称,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公诞辰日,各地民众于这一天纷纷去关帝庙祭祀。传说关公这一天磨刀需要淬水,因此民间占验是日多雨,谚语也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民间习俗

    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始盛,虫蠹并兴。”因为是阴气始发的月份,古人因此以五月为“毒月”“恶月”,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解毒、避恶,诸如饮雄黄酒、门插艾草、不嫁娶、不建房,等等。这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诸多习俗。芒种与端午节期相近,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安苗 每至芒种节气,种完了水稻,皖南地区的民众都要举行名为“安苗”的祭祀活动。届时,家家户户用新麦面捏出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上蒸笼蒸熟,再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设供献祭,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煮梅 在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要煮梅。梅分观赏的花梅和食用的果梅。果梅的果实也称“青梅”“酸梅”,其味道酸涩,需要煮后方可食用。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臛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煮梅的方法有多种,简单的是用糖与青梅一起煮,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

    开犁节 芒种之时,浙江云和县梅源山区要举办开犁节。据当地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类,偷偷播下草籽,野草得以疯长,牲畜有了饲料,农田却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责令其下凡犁田。因此,当地民众又称开犁节为“牛大王节”。

    开犁节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过程。芒种前一天,村民们要先迎神。芒种当天,村民们先在公田边杀猪献牲、焚香祭祀神田,之后用稀饭和黄酒犒劳耕牛,最后大家在山坡上酬唱山歌,至此,全部仪式结束。

    【责任编辑】王 凯 (刘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