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双江镇(1)
双江古镇,坐落于重庆潼南县西北10千米处,是重庆市的西北门户。前濒涪江,后倚微星坡;因猴溪、浮溪蜿蜒而下,环抱于周遭,得以取名双江。古镇始建于清初,拥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戏台、清代民居,还保存着20余座大型清代建筑群,被誉为“国内仅见的清代民居群”,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临古镇,便沉醉在古意盎然的画卷里。古镇的街道均由青石料铺就,长约1500米,宽则7行石板,窄则3行石板。每块青石板都早已被时光精心打磨,变得青翠如玉,光可鉴人。石阶起起落落,顺着地势蜿蜒起伏。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商铺,类同于“前店后坊”,这里往往楼下是店面,楼上是住宅,宅与店的分界明显,却并不违和。走出古街,视线略为开阔,阴翳的古榕树早在溪边静静守候,不经意间地远眺,捕捉到满眼的碧竹交翠。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立体真实,灰瓦青石的古街窄巷正借着淙淙的溪水,呢喃细语般诉说着双江的沉浮。
清民居,水墨丹青画
杨氏民宅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建成共历时十余载。最初的主人名为杨守鲁,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堂伯,也是杨氏家族德高望重的族长。相传,杨守鲁才华横溢且极善经商。早年间考取了贡生,在外地做了官,同时也在经营盐生意。回到双江后,便主持修建了这座宅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宅包囊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建筑的独特。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用“民族的瑰宝”来形容其蕴含的无尽价值。
初临杨宅门前,就有一种穿透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早已攀上外墙,乌漆的巨型拱门也是斑斑驳驳。拱门旁不起眼处,安放着门枕石,与通常采用的“抱鼓石”不同,这里的门枕石是元宝形状的。作为一种门第符号,门枕石在传统民宅门前是较为常见的,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彰显宅子主人“非富即贵”的身份以及显赫的地位。杨宅的整体建筑延续清代风格,绝大部分采用了木结构,但由于家族血脉的影响,民居普遍都较为集中,一旦“城门失火”,便会“殃及池鱼”。因此也就出现了汉族传统民居的一大产物——封火墙,顾名思义,封住烈火去路的围墙。杨宅的封火墙是由薄形的青方砖堆砌,“猫拱背”的墙头显得生动遒劲。所谓猫拱背,其实是封火墙墙头的式样,这种式样类似于驼峰,是一种中部凸起的弧形,曲线流畅优美,像极了猫咪生气时拱背的样子,因而获此俗称。可贵的是,杨宅的封火墙不仅能抵御烈火的入侵,还能抵御外敌的进攻。作为一项防御工程,封火墙的正面大约有10个洞口,每个洞口距离地面2米左右,外面窄、里面宽。洞口的作用其实等同于武器的架台,但不同于露天的武器架台,有了封火墙的保护,既能进攻也能防御。青苔早已爬上封火墙,墙内安静沉默,可越是安静,思绪就飘得越远。夜已深,杨宅却未眠。灯火通明,耳边回荡着家丁的喊叫声、土匪的挑衅声,墙内快速堆起高垛子,家丁们站在垛子上,透过洞口架上火器,勇敢地正面出击。可能是由于封火墙上的每一寸都过于真实可触,这样的画面就如电影般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走入这深深庭院,无论是布满青苔的石砖还是木构的建筑,处处都透露着宁静与平和。杨氏民宅是一座由多种行列组成的四合院,其融合了井厅式与合院式的特点,平面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但并不拘泥于此,根据地块的条件进行灵活巧妙地划分,因此右方支出来的家丁用房并不显得突兀。前列是两侧对称的小天井,右侧小天井的前方便是那诉衷肠的古井和出高墙的奇槐。相传,杨家嫡出的大小姐眉目如画,不施粉黛不爱脂香,偏偏沉迷于马。也正因如此,不同于其他家宅,杨宅的马厩设在离小姐绣楼不远处。小姐爱在窗前看飞鸟落花,经常看到一个面如冠玉的马夫将马牵到井边饮水,日子久了便生情愫,小姐与马夫跨越身份与地位相爱了。两个年轻人的情意绵绵最终被发现了,由于等级观念的束缚,这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不受祝福。在棒打鸳鸯后,小姐投井自尽。不久后,一棵槐树从古井下穿石而过,盘旋而上,攀墙破屋。槐树在院墙与砖地的缝隙间倔强生长,墙体下方还能看得见拼命探出来的树根以及翘起的砖石,槐树像是要从墙里挤出来似的,可惜,出了这院的墙还有那院。岁月静默流逝,槐树早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待到槐花绽放时,绿影的婆娑和满庭的芬芳无不在向众人诉说:“梓楠松柏木生香,历尽沧桑仍姓杨。井底杨槐心不死,玉魂锁怨泪东墙。”
别过这古井奇槐,暂时放下伤感的情绪,继续探访杨宅。重回杨宅的中轴线,纵观杨宅,共有六重大门,层层延伸,每道门均设在正中,俗称“龙门”。跨过最后一道龙门,便是中堂。整个中堂营造规范,房顶屋脊上设有宝瓶雕塑,采用的是“瓷片贴”这一传统川渝特色工艺,在灰塑的胚胎上贴上碎裂的瓷片,拼接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与花纹,甚至是人物故事。杨宅建筑不仅采用了“瓷片贴”工艺,对木雕木刻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屋檐下的三角斜撑上,除了刻有流动感十足的云纹、含苞欲放的玫瑰花纹,有的斜撑上还刻上了福寿故事。中堂的两侧分别是大太太与二太太的暗间,两位太太暗间旁则是小姐的绣楼,通常称作“小姐楼”,杨宅的小姐楼目前是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楼。走进小姐楼,一眼就看到楼梯旁娇小玲珑的屋子,之所以用娇小玲珑来形容,是因为这是个两三步就能走完的地方,里面放了一个半米高的木桶,剩下的空间就只够一个人侧身而过了。其实,这块方寸之地是小姐的浴室,浴室与楼梯是巧妙融合的。浴室旁便是上到小姐绣楼的楼梯,楼梯极窄,只能容得下小姐的三寸金莲。走上七八梯,便是一个小平台,这个小平台恰恰就是浴室的顶部,走过平台再上五六梯,才是小姐平日做女红的地方。出了绣楼,旁边便是典雅精致的后花园,这里供小姐进行户外的嬉戏玩乐。后花园里有一扇门,每月只开两次,这两日便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去寺庙上香进贡的日子;这扇门也只供小姐使用,按照旧时礼制,养在深闺里的小姐,平日里大门不可出、二门不许迈,只有趁着去寺庙上香的机会出去透透气,而要前往寺庙,就只能从这扇门上轿。 (胡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