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名臣
在中国金代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勤于政务,官至尚书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锐意改革,任宰相十余年间,成绩卓越,推动金朝快速发展,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就是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五朝名臣张浩。
张浩(1102~1163),字浩然,籍贯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渤海人。张浩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传奇的一生,今天笔者就带大家共同回顾那段尘封的岁月,走进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
锐意改革 营建中都
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东丹国王,后来南迁到辽阳,从此以后,辽阳便成为渤海大姓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大姓中,张浩一家尤其显贵,是当时辽东的望族。
张浩的曾祖张霸,曾任辽金吾卫上将军,祖父张祁、父亲张行愿也都是辽朝的官吏。渤海在唐时已通用汉字,张浩出身官宦人家,熟通汉文化,通晓中原制度,这使得他能够在女真族的封建制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浩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受到皇帝重视,积极改革,修建宫室,制定朝仪。熙宗在位时期,张浩更是锐意改革,“详定内外仪式”,对金朝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陵王在位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把金朝的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张浩在海陵王的命令之下,大胆探索,他营建燕京,能够广泛涉猎、取长补短,仿照汉人都城宫室制度,在都城周围七十五里设置了12个城门。都城中的内城是皇帝的宫城,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整个工程规模宏丽、金碧辉煌,历经3年时间完成,简直可以与汉唐时的长安宫室相比。
勤于政务 革风易俗
张浩历仕五朝,任宰相十余年,还曾历任彰德军节度使、燕京路转运使、平阳尹等官职,一直兢兢业业,勤于政务。他任平阳尹时期的政绩,尤为世人所称道。金代寺庙塑像
平阳地区治安状况不好,常常有盗贼出没。这种不良的风气甚嚣尘上,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直到张浩担任平阳尹,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惶恐不安,立志保护百姓,惩治盗贼。张浩不断加大搜查力量,最终将盗贼逮捕。这次事件之后,该地的盗贼大大减少,社会治安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除此之外,张浩在担任平阳尹期间所做的另一件事情更提升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在平阳的近郊有个淫祠,郡里的许多人都盲目信奉,前来祭拜。庙祝、田主看到有利可图,趁机争夺香火的利益,争执不休,累年不决。看到这种情况,张浩在职期间加大力度,命人拆毁了淫祠,把所有供奉的神像都投入到水里。至此,这种盲目祭拜的现象才得到制止,百姓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张浩革风易俗的举措,得到了平阳百姓的极大肯定。世宗时期,任命杨伯雄担任平阳尹,他和张浩一样勤于政务,深得百姓喜爱。因此,平阳百姓常常称赞张浩和杨伯雄二人:“前有张,后有杨。”
审时度势 明哲保身
熙宗、海陵王统治时期,是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形势十分复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人们常常升降沉浮,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稍有疏忽,就会丢掉性命。但是,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张浩却能够“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官运亨通,很少受到大的打击,堪称仕途上的“成功典范”。究其原因,主要和他能够审时度势密切相关。
皇统六年(1146)二月,右丞相韩企先因病逝世,开国功臣完颜宗弼开始排斥朝中韩企先、田珏一派的汉臣,在朝中明争暗斗,在不断的斗争之后,吏部侍郎田珏被指控结党营私,最终被完颜宗弼排挤出朝,因为这件事情株连尚书省多名汉臣,最终尚书省为之一空。完颜宗弼扶植的新汉官集团代替了旧汉官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张浩受命行六部事。
皇统七年(1147),张浩受命管理六部事务。由于他勤于政务,办事干练,所以人们都很佩服他的才能。按照常理,此时仕途上的顺风顺水应该是他施展才能、大展宏图的绝好机会,但是张浩行走仕途多年,充满智慧的他早已经看透了这一切的是是非非。当时的政局混乱、大狱迭起,张浩暗下决心离开京师。最终他以身体抱恙为名,请求到外地做官,离开了京师这个纷扰之地。不得不说,张浩的这一举动是在审时度势之下做出的明智之举,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
五朝名臣 历史功过
张浩的身上也存在性格上的瑕疵。在他晚年时期,张浩曾违心地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情。正是由于他的这一行为,导致海陵王对他的评价颇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左丞相张浩练达政务,而颇不实”。
这件事情要从正隆三年(1158)说起。当时海陵王为了南侵宋朝,一心准备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并把这里作为进兵江南的大本营。他派张浩和敬嗣晖营建汴京宫室,但是营建汴京宫室并非张浩所愿,所以张浩委婉地对海陵王说:“往岁营建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但是海陵王急切想要南侵宋朝,所以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张浩也就没有再坚持,而是违心地到汴京营建宫室。在修建宫室的过程中,海陵王经常派宦官梁充前去视察。当时,汴京工程浪费惊人,“一殿之费以亿万计”,但是梁充见了还说不够华丽,有时甚至命令毁掉重建。张浩以丞相之尊,“曲意事之”,不敢得罪他,害怕他到海陵王身边说自己的坏话。
海陵王的心愿最终并没有实现,南伐失败了,海陵王在扬州兵变中被杀,留守在汴京的太子光英也被杀死。张浩见大势已去,便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金世宗上贺表,表示拥戴,又做起金世宗的宰相。
回顾金朝,对于这位五朝名臣张浩,有人说他是一位智者,在他的仕途之中,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辅佐着历代君主,书写着金代的精彩历史;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懦夫,身为宰相却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不足以被后世效法。
笔者认为,张浩为官期间大胆改革、营建中都、革风易俗……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代历史的发展。张浩自身确实存在怯懦的缺点,但这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不得以而做出的选择。我们应给予他公正的历史评价。
【责任编辑】王 凯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