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2)
咬秋与其他
立秋之日,民间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
咬秋。每至立秋,民间多食西瓜等物,认为可以免除腹泻之疾。此俗北方称“咬秋”,南方称“啃秋”。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秋前一天,京城人家在院中摆上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第二天的立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事实上,“咬秋”不只吃西瓜,在山东等地,立秋吃饺子也称“咬秋”。杭州人立秋也吃西瓜。据《清嘉录》记载,立秋之时,杭州人先以西瓜祭祖先,然后全家人食用,并以西瓜馈送亲友,俗称“立秋西瓜”。
戴楸叶。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立秋的情景:“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除了戴楸叶,宋代的人们还熬制楸叶膏:“立秋日太阳未升,采楸叶熬为膏,敷疮立愈,谓之楸叶膏。”
食秋桃。据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立秋日,杭州人家咸备秋桃,分给家人大小,人食一枚。将桃核留藏,俟除夕时置火炉烧烬。唯须守秘密,勿为人知。谓来年倘有瘟疫发生,此法可免传染。
喝井花水。在宋代,称立秋清晨打上来的井水为“井花水”:“京师人于立秋日人未动时,汲井花水,长幼皆呷之。”李时珍则称为“井华水”:“立秋日五更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在四川的一些地区,立秋交节之时,全家人要合饮一杯水,认为此举可以消除积暑,保秋季无腹泻之疾。
吞赤小豆。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七七粒,止赤白痢疾。”宋代诗人范成大《立秋二绝》其二也有相同的表述:“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立秋日面向西,用井花水送吞7枚赤小豆,一个秋天不犯痢疾。
贴秋膘。立秋这天,民间要以秤称人体重,以与立夏所称相比对。如果体重轻了,就要补。补的办法则是吃肉,“以肉贴膘”。在北京、河北等地,立秋这一天,家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则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等。
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责任编辑】王 凯 (刘汉杰)
立秋之日,民间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
咬秋。每至立秋,民间多食西瓜等物,认为可以免除腹泻之疾。此俗北方称“咬秋”,南方称“啃秋”。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秋前一天,京城人家在院中摆上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第二天的立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事实上,“咬秋”不只吃西瓜,在山东等地,立秋吃饺子也称“咬秋”。杭州人立秋也吃西瓜。据《清嘉录》记载,立秋之时,杭州人先以西瓜祭祖先,然后全家人食用,并以西瓜馈送亲友,俗称“立秋西瓜”。
戴楸叶。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立秋的情景:“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除了戴楸叶,宋代的人们还熬制楸叶膏:“立秋日太阳未升,采楸叶熬为膏,敷疮立愈,谓之楸叶膏。”
食秋桃。据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立秋日,杭州人家咸备秋桃,分给家人大小,人食一枚。将桃核留藏,俟除夕时置火炉烧烬。唯须守秘密,勿为人知。谓来年倘有瘟疫发生,此法可免传染。
喝井花水。在宋代,称立秋清晨打上来的井水为“井花水”:“京师人于立秋日人未动时,汲井花水,长幼皆呷之。”李时珍则称为“井华水”:“立秋日五更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在四川的一些地区,立秋交节之时,全家人要合饮一杯水,认为此举可以消除积暑,保秋季无腹泻之疾。
吞赤小豆。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七七粒,止赤白痢疾。”宋代诗人范成大《立秋二绝》其二也有相同的表述:“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立秋日面向西,用井花水送吞7枚赤小豆,一个秋天不犯痢疾。
贴秋膘。立秋这天,民间要以秤称人体重,以与立夏所称相比对。如果体重轻了,就要补。补的办法则是吃肉,“以肉贴膘”。在北京、河北等地,立秋这一天,家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则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等。
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责任编辑】王 凯 (刘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