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2)
嫦娥奔月(汉代画像石)
农事与其他
秋分是农事秋收、秋种的节点,为我国南北方民众所重视。在浙江一带,农谚说“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这是讲秋后收成的。在河北一带,有句流传颇广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这是讲冬小麦种植时间的。
在秋分节气里,古人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说:“秋分日天晴,主有收;微雨或阴天,最吉,来年大熟。”江浙一带传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为稻生日,雨则稿秆多腐烂,谚语说“烧干柴,吃白米”。
在江苏苏州,秋分又有所谓的木犀市。木犀,即桂花。据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俗呼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二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自是金风催蕊,玉露零香。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兼旬始歇,号为木犀市。”
有些地方还有秋分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以红、黄纸印制而成,上绘全年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送图人每到一家,即景生情,口诵吉利话,以博得主人欢心,得些赏赐。此举俗称“说秋”,送图人则被称为“秋官”。
与立春一样,秋分也有竖蛋的游戏,俗语说“秋分到,蛋儿俏”。传说秋分这一天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竖蛋之戏应该与古人“秋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观念有关。《礼记·月令》中就有昼夜相等之时校正各种度量器具的记载。
在广东开平,有“春分吃春菜,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地里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俗语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前后的中秋节晚上,我国很多地区有“摸秋”的习俗。婚后未育的妇女,在女伴的陪同下,到地里暗中摸索摘取瓜豆,称为“摸秋”。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摸秋》记载:“鸠兹(安徽芜湖的古称)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也有给没有子嗣的人家送瓜的。在清代的长沙县:“(中秋之夜)妇女祈嗣者,或至园圃探瓜为验。好事者以南瓜并花红鼓乐于更初送至人家,谓之‘摸秋’,亦谓之‘送瓜’。”
在古人的观念中,月亮是“群阴之本”,是“月精”嫦娥的居所,是阴柔的象征,因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也有研究者考察汉字古音,认为“娲”字与“娥”字古时可以通用,由此认为月宫中的嫦娥就是上古神话中的女娲。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造化万物的“神圣女”,人们选择中秋之夜“摸秋”以兆生子,是否是古代女性崇拜的后世遗存,尚需进一步探讨。“摸秋”之俗的存续,至少反映了民众对生殖繁衍的强烈企盼,这一点可从“摸秋”习俗的一些讲究上得到印证。“摸秋”之时,摸到南瓜,兆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兆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蛾眉豆,寓意女孩,等等。为了能生儿育女,古人可以说费尽了心思。
【责任编辑】王 凯 (刘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