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秘境神农架(2)
“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这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神农架相对高差大,气候随海拔增高渐次呈现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多种类型,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数量不等。这种独特的立体气候造就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形成远不同于平原地区水平气候带的立体气候层。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复杂的立体气候孕育出神农架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神农架有着同一纬度最为丰富的林木,在垂直方向有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014 年8 月,国外科学家在神农架考察时曾感慨,近3000种在不同气候带分布的植物能在这么小的区域范围内同时存在,堪称生物学的奇迹。
由于遗产地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与我国同区域其他地区相比,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较小,这些因素使神农架成为众多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的独特栖息地,其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虽然神农架遗产地面积不到全国总面积的0.01%,这里却是自然科学——特别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在我国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19~20世纪,在该地区开展了一些著名的国际植物采集活动;1884~1889年,该地区新记录物种超过500个。神农架还是许多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遗产地内有3644种维管束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12.5%。我国是全世界温带植物属分布最集中的国家,拥有931属,遗产地内有588属,占我国温带植物属总数的63.2%。遗产地还是世界上落叶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有落叶木本植物245属838种。此外,遗产地内植物特有分布程度高,共有205个本地特有种、2个特有属和1719个中国特有种。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中华医药得以兴盛。遍尝百草自然要寻觅药物丰足的地方,神农架山林则正合其需要。这里至今仍有“天然药园”之称,盛产药用植物,其中上百种具有滋补、养颜功能,数十种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尽管很多药用植物的价值非常高,但这些珍贵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之多、之苛刻,也令人惊诧。以最具代表性的金钗为例,依形状,金钗可分为人字金钗、豆芽金钗、凤尾金钗等多种。其中,凤尾金钗最是难得,也最珍贵,因为它既要求生长在悬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临无底深渊,还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华恰好回落崖头,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凭借如此生境,金钗才尽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位居“七十二还阳草”之首。
由于保存有华中地区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神农架为本地区许多物种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生活在遗产地的动物中有很多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如川金丝猴、云豹、豹、亚洲金猫、豺、亚洲黑熊、印度麝猫、麝、中华斑羚、中华鬣羚、金雕、白冠长尾雉和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等。川金丝猴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均有分布,为我国象征性物种,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巴楚文化古老神秘
在神农架谜一样的古老山林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积淀着谜一样的传统文化。
虽然神农架因神农氏得名,但早在20多万年前,神农架地区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考古人员曾在神农架发现远古人类旧石器遗址以及原始人类的早期石器,估计有近200万年的历史。这说明,在比神农氏更早的时期,神农架已经有人类活动。
从前文介绍,我们知道神农架之得名源自于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传说中对“架”字的解释颇为传神,也很有说服力。因为药材珍稀难得,偏又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要采到药,药农必须先选合适地方“架木为屋”,继选合适材料“架木为梯”;梯分硬、软两种,木梯用于攀登悬崖峭壁,绳梯则用于空中悬身。
据说神农氏飞升时“架木为坛,跨鹤飞天”。神农架天门垭西侧的山脊线呈梯形,顶端高耸云霄,相传那便是神农氏飞升时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传便是刻着《神农本草经》的竹简化成的。
神农架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发配房陵(今房县),并将神农架山脉称为“皇界”(意即不得逾越)。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明末抗清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十多年。
20世纪40年代,一个叫贾文治的房县县长,曾带一干人马去神农架探察。在给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报告中,这位县长称:神农架“古木参天,翼蔽如城……浓林如墨,鸟飞难通……八月中旬降雪,翌年五月底始融,积雪山顶,达数月之久。且一年之中阴霾四合,罕见晴日”。
作为巴山与秦岭的交会处,神农架地处偏避,交通不便,古老而神秘的巴楚文化却得以在此蕴育、沉淀和发展。古朴的民风,奇特的文化,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香飘万里,醉人心脾,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前来探秘。
神农架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1984年,被誉为汉民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以民间歌谣唱本形式表现的《黑暗传》在神农架被发现,这部史诗唱本长达3000多行,从明、清时代开始流传,一经发现,即受到了我国神话学界和国外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被认为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作确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万建辉)
由于遗产地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与我国同区域其他地区相比,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较小,这些因素使神农架成为众多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的独特栖息地,其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虽然神农架遗产地面积不到全国总面积的0.01%,这里却是自然科学——特别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在我国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19~20世纪,在该地区开展了一些著名的国际植物采集活动;1884~1889年,该地区新记录物种超过500个。神农架还是许多物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遗产地内有3644种维管束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12.5%。我国是全世界温带植物属分布最集中的国家,拥有931属,遗产地内有588属,占我国温带植物属总数的63.2%。遗产地还是世界上落叶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有落叶木本植物245属838种。此外,遗产地内植物特有分布程度高,共有205个本地特有种、2个特有属和1719个中国特有种。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中华医药得以兴盛。遍尝百草自然要寻觅药物丰足的地方,神农架山林则正合其需要。这里至今仍有“天然药园”之称,盛产药用植物,其中上百种具有滋补、养颜功能,数十种富含防癌、抗癌元素。
尽管很多药用植物的价值非常高,但这些珍贵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之多、之苛刻,也令人惊诧。以最具代表性的金钗为例,依形状,金钗可分为人字金钗、豆芽金钗、凤尾金钗等多种。其中,凤尾金钗最是难得,也最珍贵,因为它既要求生长在悬崖峭壁之端,又要求下临无底深渊,还要求水面反射的日月光华恰好回落崖头,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凭借如此生境,金钗才尽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位居“七十二还阳草”之首。
由于保存有华中地区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神农架为本地区许多物种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生活在遗产地的动物中有很多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如川金丝猴、云豹、豹、亚洲金猫、豺、亚洲黑熊、印度麝猫、麝、中华斑羚、中华鬣羚、金雕、白冠长尾雉和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等。川金丝猴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均有分布,为我国象征性物种,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巴楚文化古老神秘
在神农架谜一样的古老山林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积淀着谜一样的传统文化。
虽然神农架因神农氏得名,但早在20多万年前,神农架地区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考古人员曾在神农架发现远古人类旧石器遗址以及原始人类的早期石器,估计有近200万年的历史。这说明,在比神农氏更早的时期,神农架已经有人类活动。
从前文介绍,我们知道神农架之得名源自于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传说中对“架”字的解释颇为传神,也很有说服力。因为药材珍稀难得,偏又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要采到药,药农必须先选合适地方“架木为屋”,继选合适材料“架木为梯”;梯分硬、软两种,木梯用于攀登悬崖峭壁,绳梯则用于空中悬身。
据说神农氏飞升时“架木为坛,跨鹤飞天”。神农架天门垭西侧的山脊线呈梯形,顶端高耸云霄,相传那便是神农氏飞升时的故址。山下的河谷遍生紫竹,相传便是刻着《神农本草经》的竹简化成的。
神农架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发配房陵(今房县),并将神农架山脉称为“皇界”(意即不得逾越)。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明末抗清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十多年。
20世纪40年代,一个叫贾文治的房县县长,曾带一干人马去神农架探察。在给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报告中,这位县长称:神农架“古木参天,翼蔽如城……浓林如墨,鸟飞难通……八月中旬降雪,翌年五月底始融,积雪山顶,达数月之久。且一年之中阴霾四合,罕见晴日”。
作为巴山与秦岭的交会处,神农架地处偏避,交通不便,古老而神秘的巴楚文化却得以在此蕴育、沉淀和发展。古朴的民风,奇特的文化,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香飘万里,醉人心脾,吸引了无数的专家前来探秘。
神农架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1984年,被誉为汉民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以民间歌谣唱本形式表现的《黑暗传》在神农架被发现,这部史诗唱本长达3000多行,从明、清时代开始流传,一经发现,即受到了我国神话学界和国外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被认为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作确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万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