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遥望玉门关(2)
曾经玉关门 漫漫丝路风
铁骑踏过带来的是血雨腥风的战争,狂风卷地百草枯折;而驼铃飘过则让漫漫丝路缓缓展开,如微风拂面。
汉武帝是位有为之君,他深谋远虑,在向北打击匈奴的同时,向西联络西域部落以牵制敌人,南北相战,东西相和。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到元鼎二年(公元前115),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这两次出使的军事目的都没有达成,但张骞的“凿空”客观上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此后,“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东西交往又进一步加强,玉门关也迎来了它的兴盛时光。
玉门关,位于丝绸之路北线的关键节点,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桥梁,东来入玉门关,则踏入了华夏的疆土;西去出玉门关,将进入茫茫大漠,东西来往,都会将玉门关作为休整、补给的中转之地。商贾、官方使节、传教士、留学生、旅行者络绎不绝;西域的良马、宝石、香料、水果、蔬菜等经过玉门关中转进入中原;中原的珍贵丝绸、铁器、金银器、镜子、茶叶以及其他制品,也经过玉门关不断输入西域、罗马等地;不同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技艺、信仰等文化也在此汇聚、交往、传播……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承托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让文明脉搏在此碰撞出精彩的火光,并渐渐地散发开去。
据说,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西域的于阗国盛产美玉,于是商队要将美玉运到中原换取丝绸。运送玉石的商队要穿过一个叫“马迷途”的地方,这里地形复杂、乱石遍布,沙尘铺天盖地,商队每次走到这里都会迷路,等来到玉门关时,骆驼都已筋疲力尽、昏迷不醒,好像中了邪似的。有个常年经商的老者就说:这是因为常年途经此地运送玉石,却从未祭祀过关神,这是关神对我们的惩罚。于是,人们挑选了一颗上等的和田美玉镶嵌于关城之上,从此,商队就能顺利通过了,玉门关的名字也就此而得。虽然只是传说,但我们不难看出,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曾一度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内外形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三通三绝,玉门关也三设三废。到唐朝,玉门关东迁至汉关以东200千米的瓜州双塔堡附近;到了五代宋初时,玉门关又移至唐玉门关以东200千米的石关峡。
如今,来到玉门关,不见烽烟,不见驼队,听不到胡人的羌笛,也触摸不到昔日的图景。孤立于荒漠,玉门关不语,人们无奈慨叹“秦燧汉关今犹在,张骞李广俱往矣”。
玉门关不再是曾经的玉门关,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没有战争,也没有贸易,商人不需要,军队也不需要,但是旅游者需要。与玉门关不解的缘分,诗人在一千多年前早已设定,无论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颇有意蕴的诗词,终将会让读者变成旅游者,千里迢迢来赴约,好让自己不生遗憾。于是,我们来了。
【责任编辑】王 凯 (邓彦民)
铁骑踏过带来的是血雨腥风的战争,狂风卷地百草枯折;而驼铃飘过则让漫漫丝路缓缓展开,如微风拂面。
汉武帝是位有为之君,他深谋远虑,在向北打击匈奴的同时,向西联络西域部落以牵制敌人,南北相战,东西相和。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到元鼎二年(公元前115),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这两次出使的军事目的都没有达成,但张骞的“凿空”客观上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此后,“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东西交往又进一步加强,玉门关也迎来了它的兴盛时光。
玉门关,位于丝绸之路北线的关键节点,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桥梁,东来入玉门关,则踏入了华夏的疆土;西去出玉门关,将进入茫茫大漠,东西来往,都会将玉门关作为休整、补给的中转之地。商贾、官方使节、传教士、留学生、旅行者络绎不绝;西域的良马、宝石、香料、水果、蔬菜等经过玉门关中转进入中原;中原的珍贵丝绸、铁器、金银器、镜子、茶叶以及其他制品,也经过玉门关不断输入西域、罗马等地;不同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技艺、信仰等文化也在此汇聚、交往、传播……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承托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让文明脉搏在此碰撞出精彩的火光,并渐渐地散发开去。
据说,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西域的于阗国盛产美玉,于是商队要将美玉运到中原换取丝绸。运送玉石的商队要穿过一个叫“马迷途”的地方,这里地形复杂、乱石遍布,沙尘铺天盖地,商队每次走到这里都会迷路,等来到玉门关时,骆驼都已筋疲力尽、昏迷不醒,好像中了邪似的。有个常年经商的老者就说:这是因为常年途经此地运送玉石,却从未祭祀过关神,这是关神对我们的惩罚。于是,人们挑选了一颗上等的和田美玉镶嵌于关城之上,从此,商队就能顺利通过了,玉门关的名字也就此而得。虽然只是传说,但我们不难看出,玉门关在丝绸之路上曾一度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内外形势的变化,丝绸之路三通三绝,玉门关也三设三废。到唐朝,玉门关东迁至汉关以东200千米的瓜州双塔堡附近;到了五代宋初时,玉门关又移至唐玉门关以东200千米的石关峡。
如今,来到玉门关,不见烽烟,不见驼队,听不到胡人的羌笛,也触摸不到昔日的图景。孤立于荒漠,玉门关不语,人们无奈慨叹“秦燧汉关今犹在,张骞李广俱往矣”。
玉门关不再是曾经的玉门关,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没有战争,也没有贸易,商人不需要,军队也不需要,但是旅游者需要。与玉门关不解的缘分,诗人在一千多年前早已设定,无论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颇有意蕴的诗词,终将会让读者变成旅游者,千里迢迢来赴约,好让自己不生遗憾。于是,我们来了。
【责任编辑】王 凯 (邓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