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945911
走近百年波音奠基人(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19期
走近百年波音奠基人
走近百年波音奠基人
走近百年波音奠基人
走近百年波音奠基人

     20世纪20年代,波音公司开始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业务。1927年,波音公司赢得了旧金山至芝加哥航线的营运权,为此成立了第一家子公司——波音空运公司。空运公司一成立,便从母公司购买了24架40A型机。这一购买行为又促进了母公司的飞机生产,“母子”双双得利。这是波音公司成功的营销策略之一。飞机投入航空邮件运输,宣告了商用飞机时代的诞生,波音公司由此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1930年5月15日,波音公司首次在飞机上安排了一名经过训练的护士进行招待服务,这是航空飞行中首次使用空中小姐。空中小姐从此开始在航空客运中广泛流行。1933年,波音247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架现代化民航机,具有全金属结构和流线型外形,机上座位舒适,设有洗手间,还有一名空中小姐。1934年,美国政府控告其垄断。相关法案迫使威廉·波音把公司一分为三,分别为联合飞行器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同年,威廉·波音宣布退出自己亲手建立并经营了18年的公司。离开航空业后,威廉·波音转向房地产、华尔街金融投资等其他行业,依旧取得了成功。1956年9月28日,威廉· 波音在西雅图去世。

    在威廉·波音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努力地想使我周围的人像我一样,感觉到我们是一群新科技新工业的拓荒者,我们所面临的难题,都是前人所未见与未闻的。”对航空事业矢志不移的坚持和远见卓识使威廉·波音成为美国民用航空业的奠基人。通过艰苦的奋斗,他也为公司的发展拓出了一片蓝天。

    首位总工来自中国

    除了威廉·波音,波音公司初期的兴起和一位中国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波音公司史上首位航空工程师——王助。

    2005年8月22日,波音公司曾在博物馆举行一个庆祝活动,主题就是为了表达对王助在公司创业初期的感谢。博物馆中陈列着有关王助的资料、照片和一块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其中的纪念文告上这样写着:“最早,而且最好(First,and best)。”这些都记录了世界航空工业的萌芽时期,一个中国人的传奇、一位先行者的艰辛与蹒跚。王助改进的B&W-C型飞机效果图

    王助,字禹朋,1893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1908年,王助进入烟台海军水师学堂学习。1909年,他考取官派留学,赴英国学习造船与机械。当时的王助只有16岁,可谓少年有成,同行者包括巴玉藻、王孝丰等。在英国学习期间,他开始接触飞机制造领域。1912年暑假,王助与巴玉藻一起凑钱,到温德梅尔湖区,跟着飞行家波特飞行了一次,从此便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6年苦读,1915年6月,王助从英国杜伦大学毕业,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随后,他与好友巴玉藻、王孝丰等人转赴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1916年夏,王助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美第一个开办航空工程专业的大学,该专业于1914年开办。1915年6月,第一届航空硕士毕业,其中就包括乔治·韦斯特福特。韦斯特福特原本与威廉·波音一起在西雅图设计B&W型飞机,1916年被海军征召派到怀俄明号战舰上服役,因战舰停靠在东部的纽约港,不得不中止与威廉·波音的合作。由于韦斯特福特的离开,威廉·波音急需寻找一位新人继续飞机设计,在韦斯特福特的大力推荐下,王助来到了西雅图,与威廉·波音一拍即合,被委以继续设计飞机的重任。王助也因此成为波音公司的首位工程师。位于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司内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模型

    在当时,王助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过航空专业的稀有人才。由于美国的航空业尚在草创期,威廉·波音十分器重王助,委以公司总工程师的重任。那时的王助不过23岁。20世纪50年代,王助应聘台湾成功大学教授职位时,履历表上填写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份履历表陈列在波音公司飞行博物馆王助展区内。

    1916年7月,威廉·波音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但他与韦斯特福特共同设计的B&W飞机始终无人问津,美海军部因发现这种飞机升空后有某些故障而不愿意订货。

    王助很清楚B&W飞机的缺点,他的目标就是要提高飞机起降的成功率。经过多次改进,王助在飞机原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称为C型机(Model C)。王助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性能,经过多次设计修改,1916年11月23日,B&W-C型机试飞成功。B&W-C型机是一种双浮筒双翼、双人座教练机,最高时速117千米,巡航时速约105千米,飞行高度1981米,最大航程322千米。由于飞行性能稳定,加上当时美国已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美国海军在1917年4月决定向太平洋航空制品有限公司(不久改名为波音航空公司)定购50架,金额57.5万美元。这笔订单对于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根据波音公司的资料,1917年年初,公司共有28名雇员,所有工资开销每周约700美元,最低工资每小时才14美分,相对人力成本来说,57万美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正是这笔订单,使得波音公司站稳了脚跟并逐步走上正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1917年11月,王助与巴玉藻以及另外两位同时在美留学、工作的王孝丰、曾贻经一起回到了中国。关于他们回国的动因,巴玉藻后来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过:“我们进厂的时候适好碰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在1917年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很可以回去创造起来了。我们的建厂计划在这个时期成熟。”虽然巴玉藻没有详述这个所谓的“很好的机会”是什么,而是用了省略号,却明确记载“我们的建厂计划在这个时期成熟”。可见,王助、巴玉藻、王孝丰、曾贻经四人结伴同时回国,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建立中国自己的飞机制造厂。 (李嘉骞 沈海军)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