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943220
寨卡新认知与疫苗研发(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20期
寨卡新认知与疫苗研发
寨卡新认知与疫苗研发

     寨卡疫情自2015年在美洲爆发以来,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而且2016年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11个国家均发现了寨卡病毒人际传播的证据。2016年8月末,英属维京群岛和新加坡成为寨卡病毒最新波及的地区和国家。

    2016年9月9日,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联合发表声明说,截至9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已突破300例,增至304例,其中包括2名孕妇和30名中国公民。

    性传播病例增多

    研究和临床治疗让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对寨卡病的新认知,同时,这些认知也有助于制定合理和有效的防治寨卡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近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表明,男性感染寨卡病毒后,其精液中的寨卡病毒可以存留93天仍有活性。同时,研究人员推测,男性在感染寨卡病毒后,病毒可能会在男性的精液中长期存在,因此,寨卡病毒在

    精液中的存活期可能远不止93天。至于存留如此长时间的寨卡病毒是否有传染性,还需要研究结果来证明。

    不过,由于寨卡病毒可以在人体体液(包括精液和阴道液)中存留较长时间,研究人员推测寨卡病毒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性接触方式在人群中引发广泛传播,无论是同性恋、异性恋,也无论是男传女,还是女传男。这几方面现在都得到研究结果的初步证实。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最近证实,纽约一名从寨卡病毒活跃地区回来的女性染上了寨卡病,她与其男友做爱时双方都没有用安全套,7天后,她的男友也出现了类似寨卡病的症状,如发烧、疲劳、皮疹和身体疼痛,健康部门检查后确定为寨卡病毒感染。虽然美国疾控中心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该女性的寨卡病毒是否通过阴道液或者其他体液传播给男方,但之前的研究显示在猴子和人当中,寨卡病毒的确会存在于阴道液中。

    至于寨卡病毒的同性恋传播,2016年4月美国卫生局已经公开说明,寨卡病毒可以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在美国卫生局4月份公布的一个病例中,一名男性曾去委内瑞拉旅游并在当地感染了寨卡病毒。回国之后,这名男子将寨卡病毒传染给了他的男性伴侣,其男性伴侣没有外出旅游。二人均为对方的固定性伴侣,共同生活近10年。二者均出现发热,上身有皮疹并伴瘙痒,眼部感染结膜炎。经调查二人没有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因而推断为男男性行为传播。不过,目前还没有女女同性恋传播寨卡病毒的报道。

    由于性传播途径传播寨卡病的病例逐渐增多,因而阻断性传播也成为未来减少寨卡病蔓延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以安全的方式进行两性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安全套。

    亲密接触可能染上寨卡病

    寨卡病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已经显露端倪。2016年9月6日美国《细胞报告》杂志发表了一项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寨卡病毒能在小鼠的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过眼泪传播。研究人员通过类似蚊子叮咬的皮下感染方法,让成年小鼠感染寨卡病毒。7天后,在小鼠的眼睛里发现了有活性的寨卡病毒;28天后,在小鼠的眼泪中还能发现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

    这个发现提示,一旦人感染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泪液传播寨卡病毒,因此人们日常的亲密行为,如亲吻、贴面等接触感染者的眼泪有可能被感染。同时,这也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寨卡病毒也可能藏匿于人的其他体液中,如汗液、唾液等,导致寨卡病更为广泛的传播。当然,感染者的汗液和唾液等体液中是否存留寨卡病毒,还需研究来证实。

    这一研究也提供了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何出现眼病症状的解释。例如,一些寨卡病患者可能出现结膜炎,个别患者会出现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同时发炎的葡萄膜炎,后者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还有三分之一在胎儿阶段感染寨卡病毒的新生儿会出现视神经炎、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

    这种情况表明,改变生活方式的自我防控至关重要。对疑似感染者减少亲密接触,如接吻和贴面等。另外,由于新加坡寨卡病迅速增多,该国的防治措施也有了变化。当然,首先的措施还是灭蚊,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已经在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社区和疑似感染区开展了大规模灭蚊行动。但是,新加坡卫生部也宣布了新的预防方法,将不再隔离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而是让他们在验血或验尿结果出来前,在家中休养。这也是目前对抗寨卡病的新加坡方式。

    由于目前的证据主要表明寨卡病毒可以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因此对于希望孕育孩子的家庭来说,夫妻一方如果从疫区回来,至少要留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建议为8周,但从上述寨卡性传播周期时间来看,至少应有3~6个月的观察期。

    寨卡研究的一些新认知也会导致医疗方式的改变。2016年8月18日发表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寨卡病引发的后果不只是新生儿小头症,而是包括其引发的

    多种并发症,如视力、听觉并发症和癫痫等,因而可以称寨卡综合征。同时,寨卡病毒不仅可以影响胎儿大脑,也可以影响成年人的大脑。因为,对成年鼠的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以使小鼠的成年神经干细胞增殖速率下降70%~90%。

    因此,未来的治疗是需要对寨卡综合征进行全面治疗。

    疫苗研发快马加鞭

    对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的基因组测序表明,当地的寨卡病毒源自东南亚,很可能是20世纪60年代已在东南亚传播的寨卡病毒亚洲变种,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和南美洲的寨卡病毒在病理严重性或类型方面有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需要对不同寨卡病毒株之间是否有关联等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或许会影响到寨卡疫苗的研发,但是,目前的疫苗研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结果。

    寨卡疫苗的研发现在有几个方面的好势头。首先,全球都重视对这一疾病的疫苗研发,尤其是很多医药公司,甚至连实力不太强的小公司也加入到这一疫苗研发的竞争中。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统计表明,已经超过15家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医药公司参与了竞争研发寨卡疫苗。 (李芸芸)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