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940078
另眼看诺奖(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21期
另眼看诺奖
另眼看诺奖
另眼看诺奖
另眼看诺奖

     常常有人把诺贝尔奖比作科学界的奥运会,但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奥运会从来有严格的评判标准,百米跑的计时精度达千分之一秒,而诺贝尔奖的标准则是“天意从来高难问”的。

    诺奖“二桃杀三士”

    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军医罗斯,表彰他对疟疾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但却无视了“热带医学之父”曼森1893年便提出疟疾由蚊子传播的理论。罗斯在印度服役期间恰恰是看了曼森的论文后受到激励,并在曼森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了疟原虫生活周期的考察。他们书信往还、切磋琢磨,堪称科学家合作的楷模。可惜由于诺贝尔奖无端的厚此薄彼伤害了两人的关系。

    科学史上还有件令人“拍案惊奇”的事。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得知他荣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竟勃然大怒、一口拒绝,因为他既不愿和“盗名窃誉”的麦克劳德分享,也不愿让“并肩战斗”的贝斯特遗漏。多亏实验室赞助人古德汉姆极力劝慰,痛说加拿大第一个诺贝尔奖的不易,班廷才勉强答应接受。

    糖尿病曾是世纪绝症。在当时医学界已经知道胰腺提取物有治疗作用,但却无法顺利获得,因为胰腺“外分泌”的胰液会破坏胰岛“内分泌”的激素。1920年10月31日凌晨2点,安大略医学院青年教师班廷还在挑灯夜读,一篇最新发表的文章《胰脏结石对胰岛和糖尿病关系的参考》如同电光火石让他灵感突发,想到如果通过结扎动物胰腺管使其萎缩失能,就可以避免胰蛋白酶对胰岛分泌物的“消化”,从而有利于成功采集。系主任米勒闻讯后推荐他找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的权威麦克劳德教授,由此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帷幕。

    麦克劳德同意在自己度假期间将实验室借给班廷使用,并留下两个学生和10条狗。贝斯特通过“投币”成为了班廷的助手。他们历尽艰辛和挫折,从结扎的狗身上坏死的胰脏中提取胰岛活性物,注射到切除胰脏的糖尿病狗体内,结果症状明显改善。1922年1月11日,一名 14岁的糖尿病患者首次接受临床治疗。胰岛素从此开始拯救千万人的生命。

    班廷不依不饶地揭露麦克劳德仅靠出借实验室获得诺贝尔奖,并把自己奖金的一半分给贝斯特。麦克劳德也不示弱,详尽列出在每个重要时刻通过信函对班廷的指导和度假归来后的全力投入,同时也把自己奖金的一半分给参加提纯胰岛素的生物化学家考利普作为回应。冲突白热化的时候,班廷甚至在实验室挥拳将考利普打昏在地。这些“伟人”们的恶斗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名声,更使医学界痛心疾首。

    其实也不能全怪诺贝尔奖委员会“二桃杀三士”。1922年11月底,哥本哈根大学教授、19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罗格到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听到医学界争说胰岛素,立即产生了特殊兴趣,因为克罗格的夫人便是糖尿病患者。麦克劳德不失时机邀请克罗格访问多伦多大学并到家中下榻。克罗格进行了两天考察后回到丹麦,把胰岛素传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并满腔热情地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麦克劳德和班廷,而贝斯特却没有被提名。也许粗枝大叶和操之过急才是造成这场轩然大波的原因和教训。

    这边厢班廷、麦克劳德团队“内战”方酣时,那边厢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先后收到德国医生祖尔泽和罗马尼亚生理教授鲍来斯库的抗议信,各自申明了对发现胰岛素的优先权。还有人指出早期将胰腺提取物用于临床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克莱纳才是实至名归的人选。诺贝尔奖委员会则依旧是不予理睬、不予置评。梅特纳1946年在美国举行科学演讲

    德国“居里”被蔽贤

    曾经深深伤害过世界科学界感情的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于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时才最后评定。被盟军逮捕的德国化学家哈恩是在集中营中听到BBC广播,得知了自己因“发现重原子核裂变”而获得诺贝尔奖。由于广岛、长崎的蘑菇云刚刚消散,更由于哈恩“独吞全功”,而出生于奥地利的女物理学家梅特纳榜上无名,使得这次颁奖备受瞩目和非议。

    自从查德威克1932年发现中子后,核物理学进入了新的时代。不带电荷的中子更容易穿透原子核引起嬗变。意大利费米实验室率先用慢中子轰击铀原子核,误以为中子被吸收产生了超铀元素,并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柏林女科学家诺达克表示质疑外,约里奥-居里的巴黎实验室也努力投入同类实验,而德国威廉皇帝学院的梅特纳和哈恩、斯特拉斯曼团队正是这场“核竞赛”中的一支劲旅。

    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使得犹太人身份的梅特纳失去了“奥侨”的保护伞,在许多科学家的援救下取道荷兰流亡到瑞典诺贝尔学院栖身,但仍然通过频繁的书信和柏林的哈恩、斯特拉斯曼密切联络,继续参与中子照射铀核的实验。1938年11月,梅特纳在哥本哈根秘密会见哈恩,反复探讨实验细节,及时指出理论误区。1938年12月19日,当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从反应生成物中检测到钡时,感到大惑不解并迷失方向,急忙给梅特纳写信寻求答案。圣诞来临,梅特纳和侄子费舍尔到瑞典西部小镇滑雪度假,他们参照玻尔提出的重原子核“液滴”模型,在小纸片上计算出了铀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失稳分裂,并依照爱因斯坦质能守恒方程E=mc2释放巨大能量。这是人类关于核裂变最早的理论解释。费舍尔次日回到研究所立即报告玻尔。1939年1月26日,在华盛顿大学召开的理论物理年会上,玻尔正式公布了铀裂变这一惊天发现,原子时代宣告来临。

    梅特纳早在1917年便以镤元素的发现者而闻名于科学界,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在铀裂变实验中,梅特纳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并被斯特拉斯曼称为“精神领袖”。她的名落孙山让科学界几乎难以置信。玻尔曾建议梅特纳和哈恩分享物理学奖,但多方努力抵不住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小教皇”西格班从中作梗。这位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梅特纳在瑞典诺贝尔学院的顶头上司,一直对梅特纳怀着性别和种族双重歧视,自己的女下属鱼跃龙门和身价百倍,显然是西格班最不愿听到的“喜讯”。他竭力贬低梅特纳的贡献,声称不过是对玻尔液滴模型的应用,致使梅特纳被最终否决。年过六旬、流亡他乡的梅特纳遭遇如此不公,激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同情和义愤。 (赵致真)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