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939861
三江并流挣脱采矿魔爪(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22期
三江并流挣脱采矿魔爪
三江并流挣脱采矿魔爪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前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2000~2013年,以采矿为主的人为因素干扰加剧我国原始森林退化,我国境内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的退化状况令人堪忧,这其中包括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出生即瘦身的天堂

    三江并流最早由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于1984年在卫星图片上发现,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高原上并行向南数百千米而不融合,其地质、生态、美学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2003年,这一重要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之名应运而生。

    从2004年起,世界遗产大会就将三江并流地区列为重点监测保护项目,并于2006年派出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在内的专家组实地考察。专家组通过监测发现,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的边界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会造成自然遗产区范围比提名时减少20%。这意味着,这一重要的自然景观地在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三年就不得不考虑“瘦身”。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有关我国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退化状况的调研同样证实,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所面临的人为侵扰不断加剧,情况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绿色和平结合遥感分析以及实地走访,对我国境内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的退化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2000~2013这13 年中,由于森林采伐、道路修建、矿产开采、旅游开发等人为侵扰的加剧,我国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退化了49万公顷,相比2000年退化了6.6%,其中一半以上(约27万公顷)面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

    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Intact Forest Landscape,简称IFL)是一片以森林为主体的完整自然生态系统,它没有明显人类活动侵扰,具有足够大的连贯面积以维持所有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广域分布物种的种群可持续性。这样的森林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有以下几条标准:第一,面积大于5万公顷;第二,区域最小宽度大于10千米;第三,廊道或附属区域最小宽度大于2千米。这些标准保障了IFL核心区域拥有足够大的连贯面积来提供各类物种的生存空间。其概念、地图和监测算法已经被应用到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各种森林监测项目与科学研究之中。

    由于历史上的高强度采伐,目前我国仅存的未受侵扰原始森林景观面积为695万公顷,只占中国森林面积的3.34%,主要分布在川滇横断山脉、藏南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最北端。然而,由于人为侵扰的加剧,这些珍贵的原始森林出现明显退化。这其中最大威胁就来自矿产开采。

    开发要了保护的命

    滇西北地处青藏高原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北接青藏高原,东南与云贵高原相连,境内高山耸立,峡谷纵横,地质气候复杂。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各种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孕育了极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独特而丰富的物种和基因资源。

    这里拥有我国1/3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分布有4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占全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22.1%;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84种;这里还是许多世界著名花卉植物类群如杜鹃花等的分布中心,享有“世界园艺之母”的美誉;一批著名的青藏高原特有种在云南仅分布在滇西北,如滇金丝猴、藏马鸡、中甸叶须鱼等。

    其中,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有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该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该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

    滇西北地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独龙江(伊洛瓦底江)四条亚洲著名大江的上游地区,众多的高原湖泊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态功能,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下游近300万平方千米范围的生态安全,影响着约5亿人口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活动。

    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七彩云南同时也是矿藏丰富的“有色金属王国”。独特的地质环境蕴育了三江区域与众不同的矿产资源。据介绍,三江成矿带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区,在全国16个最重要成矿带中排名第一,又称一号成矿带。

    富足的矿产招致私挖滥采,使得当时的遗产地红山片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面目全非,丧失了遗产地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公开资料,并结合桌面调研,绿色和平确定了云南省西北部地区的矿点信息。他们将这些采矿点与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景观覆盖进行叠加比对后发现,有24个正在开发或即将开发的矿点位于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景观范围之内,其中3个矿点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有1个矿点甚至处于其核心区域。

    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一家锑矿主矿区,位于海拔4200米以上的一处山坡上,植被以针叶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为主要类型。矿山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合计约15万平方米。环保人士实地考察发现,矿区所在一侧的山坡表层植被已经被采矿废石渣和沙土覆盖,并存在扬尘和落石风险。

    另一家同样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的矿点,其所在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较为特殊,为高山森林区。矿区内森林覆盖较好,林地和草地占有量居全省第一,属于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该矿区选矿后形成的尾矿矿砂基本都堆放在山谷的尾矿库内,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该尾矿库一方面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采取妥善的防渗处理措施,有可能使尾矿周边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污染。 (沈海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