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之城卡罗维发利(2)
据说,这里的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世界各地来此疗养的人会根据疗养院开出的处方,每天定时定量饮用温泉水。
温泉饼与贝赫尔酒
笔者沿着戴普拉河漫步,一边品尝沿途各个温泉的味道,一边领略小镇的美景,顺道探寻当地的美食。
在卡罗维发利,同温泉有关的特色饮食还有温泉饼。这是一种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茯苓夹饼异曲同工的甜食。据说这种饼由杏仁粉、黄油和当地出产的香料混合后按传统工艺烤制而成,有近500年历史。饼是圆的,里面是不同口味的馅料,每张的直径不过十几厘米,分两层,上面印有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间歇喷泉图案。笔者特意买了几个尝尝,口感有些类似华夫饼,酥脆、甜糯。
卖饼的大叔宣称,这饼不仅仅是美味的甜品,更对女士有美容驻颜的奇效。这位大叔反复叮嘱:“吃这饼得配上这儿的热泉水!”看来,卡罗维发利的一切都与它的温泉相得益彰。
来到卡罗维发利,除了温泉饼外,还不可不尝此地盛产的贝赫尔酒(Becherovka)。它是由丰富的草药混合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酿制而成的开胃酒,具有200年的历史,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仅次为上述12泉的“第13泉”。传说1805年,一个会计师和他的私人医生来卡罗维发利治病,投宿在约瑟夫·贝赫尔家中。贝赫尔是一名药剂师,经营着一家药房。因此,这位医生得到了使用其草药和调料做试验的机会。后来,医生研发了一个治疗胃病的秘方,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贝赫尔。贝赫尔经过两年的调制,于1807年开始在他的药房出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药酒。贝赫尔酒大受欢迎,很快成为捷克最著名的开胃酒。
小镇上有一间温泉酒博物馆,展示贝赫尔酒的制作过程与历史发展,游客能在里面品尝不同口味的酒,如果喜欢,还能直接买几瓶带回去。
名人荟萃与东欧影都
卡罗维发利这个捷克小城混合了多种元素,富豪的、奢侈的、浪漫的、休闲的、艺术的……如果只能用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词来概括这座小城,恐怕“小资”较为合适。假如用世界其他城市来与它比较,笔者认为,卡罗维发利有点儿像蒙特卡洛或者戛纳。
卡罗维发利的美来得十分霸气,甚至还有几分侵略性。它既不像瀚海大漠那样宏大苍凉,也不像边关古镇那般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卡罗维发利直截了当地如同一个绝色佳人把人们的视觉紧紧攫住,甚至让人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在卡罗维发利,游人不仅争相喝温泉水,还把每座漂亮的长廊当成歇脚的好去处,长廊的木凳上坐了一大圈手执温泉杯的人们。看样子,大家不仅走累了,也喝撑了。刚坐下不久,身边一对德国老夫妻便主动与笔者攀谈起来。这几年来卡罗维发利的亚洲游客比从前多了许多,老先生问,中国人是否也是因为相信温泉疗法才来卡罗维发利的。笔者坦言相告,自己不太了解“温泉疗法”,但非常喜欢泡温泉,不过,到了此地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主要是供饮用的。待我起身跟他们告别时,老先生忽然靠过来神秘地说:“卡尔·马克思也非常喜欢卡罗维发利,他生前常常来这里疗养。”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杯子,像是在提醒我:马克思也喝了不少这里的温泉水。
老先生所言非虚。卡罗维发利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吸引了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罗马帝国的查理四世、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奥匈帝国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都曾在此流连忘返;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海涅、果戈里、席勒、卡夫卡等都曾来此度假休闲,寻找创作灵感。他们的足迹遍布小城街巷,同时也为小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和迷人的艺术气息。
馬克思在其女儿的陪伴下曾三次专程来此泡温泉,治疗肝病。据说,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曾感慨地写道:“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上散步,谁都不会感到厌烦。”歌德在1785年到1823年间曾13次来此疗养,并盛赞此地为“人间天堂”。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也是在这里首演并大获成功的。
卡罗维发利还有“东欧影都”之称。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始于1950年。自1959年起,电影节同苏联创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交替举行,改为每两年一次,于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旨在发扬和促进社会主义影视文化事业,与西方电影节竞雄。我国故事片《白毛女》《钢铁战士》《良家妇女》和《芙蓉镇》等均曾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过奖。目前,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已跻身于世界五大电影节,以艺术电影和创新电影为主。
【责任编辑】赵 菲 (陈晓葵)
温泉饼与贝赫尔酒
笔者沿着戴普拉河漫步,一边品尝沿途各个温泉的味道,一边领略小镇的美景,顺道探寻当地的美食。
在卡罗维发利,同温泉有关的特色饮食还有温泉饼。这是一种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茯苓夹饼异曲同工的甜食。据说这种饼由杏仁粉、黄油和当地出产的香料混合后按传统工艺烤制而成,有近500年历史。饼是圆的,里面是不同口味的馅料,每张的直径不过十几厘米,分两层,上面印有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间歇喷泉图案。笔者特意买了几个尝尝,口感有些类似华夫饼,酥脆、甜糯。
卖饼的大叔宣称,这饼不仅仅是美味的甜品,更对女士有美容驻颜的奇效。这位大叔反复叮嘱:“吃这饼得配上这儿的热泉水!”看来,卡罗维发利的一切都与它的温泉相得益彰。
来到卡罗维发利,除了温泉饼外,还不可不尝此地盛产的贝赫尔酒(Becherovka)。它是由丰富的草药混合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酿制而成的开胃酒,具有200年的历史,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仅次为上述12泉的“第13泉”。传说1805年,一个会计师和他的私人医生来卡罗维发利治病,投宿在约瑟夫·贝赫尔家中。贝赫尔是一名药剂师,经营着一家药房。因此,这位医生得到了使用其草药和调料做试验的机会。后来,医生研发了一个治疗胃病的秘方,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贝赫尔。贝赫尔经过两年的调制,于1807年开始在他的药房出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药酒。贝赫尔酒大受欢迎,很快成为捷克最著名的开胃酒。
小镇上有一间温泉酒博物馆,展示贝赫尔酒的制作过程与历史发展,游客能在里面品尝不同口味的酒,如果喜欢,还能直接买几瓶带回去。
名人荟萃与东欧影都
卡罗维发利这个捷克小城混合了多种元素,富豪的、奢侈的、浪漫的、休闲的、艺术的……如果只能用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词来概括这座小城,恐怕“小资”较为合适。假如用世界其他城市来与它比较,笔者认为,卡罗维发利有点儿像蒙特卡洛或者戛纳。
卡罗维发利的美来得十分霸气,甚至还有几分侵略性。它既不像瀚海大漠那样宏大苍凉,也不像边关古镇那般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卡罗维发利直截了当地如同一个绝色佳人把人们的视觉紧紧攫住,甚至让人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在卡罗维发利,游人不仅争相喝温泉水,还把每座漂亮的长廊当成歇脚的好去处,长廊的木凳上坐了一大圈手执温泉杯的人们。看样子,大家不仅走累了,也喝撑了。刚坐下不久,身边一对德国老夫妻便主动与笔者攀谈起来。这几年来卡罗维发利的亚洲游客比从前多了许多,老先生问,中国人是否也是因为相信温泉疗法才来卡罗维发利的。笔者坦言相告,自己不太了解“温泉疗法”,但非常喜欢泡温泉,不过,到了此地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主要是供饮用的。待我起身跟他们告别时,老先生忽然靠过来神秘地说:“卡尔·马克思也非常喜欢卡罗维发利,他生前常常来这里疗养。”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杯子,像是在提醒我:马克思也喝了不少这里的温泉水。
老先生所言非虚。卡罗维发利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吸引了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罗马帝国的查理四世、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奥匈帝国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都曾在此流连忘返;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海涅、果戈里、席勒、卡夫卡等都曾来此度假休闲,寻找创作灵感。他们的足迹遍布小城街巷,同时也为小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和迷人的艺术气息。
馬克思在其女儿的陪伴下曾三次专程来此泡温泉,治疗肝病。据说,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曾感慨地写道:“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上散步,谁都不会感到厌烦。”歌德在1785年到1823年间曾13次来此疗养,并盛赞此地为“人间天堂”。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也是在这里首演并大获成功的。
卡罗维发利还有“东欧影都”之称。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始于1950年。自1959年起,电影节同苏联创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交替举行,改为每两年一次,于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旨在发扬和促进社会主义影视文化事业,与西方电影节竞雄。我国故事片《白毛女》《钢铁战士》《良家妇女》和《芙蓉镇》等均曾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过奖。目前,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已跻身于世界五大电影节,以艺术电影和创新电影为主。
【责任编辑】赵 菲 (陈晓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