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2日
中国标点符号的完善与广泛使用,不过100年的历史,而且是“土洋结合”的产物。古人的书面语言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不但阅读困难,而且不易理解意思。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欧美的标点符号也到了中国,第一个将国外标点符号展示给国人的是清廷外语学堂“同文馆”学生张德彝,他曾在1868年以“办理中外交涉使团”翻译的身份访问欧美。
“五四”以后提倡白话文,标点符号被应用于书报杂志,只是因为没有“法定”,用法不尽统一,还有人不接受。鉴于当时对标点符号的应用有拥护,有反对,使用中又各取所需,显得混乱,胡适、钱玄同等6位教授在1919年4月间,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交了《請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北洋政府教育部予以批准,于1920年2月2日颁行了《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及其用法。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标点符号由此诞生。
“五四”以后提倡白话文,标点符号被应用于书报杂志,只是因为没有“法定”,用法不尽统一,还有人不接受。鉴于当时对标点符号的应用有拥护,有反对,使用中又各取所需,显得混乱,胡适、钱玄同等6位教授在1919年4月间,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交了《請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北洋政府教育部予以批准,于1920年2月2日颁行了《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及其用法。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标点符号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