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王国”寻美(2)
由于羊角村正好位于两个冰碛带之间,其地势相较于周边来得低,使得当地土壤贫瘠且泥炭沼泽遍布,除了芦苇与薹属植物外,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唯一的资源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块外卖赚钱,不断开凿土地,最终形成一道道狭窄的沟渠。后来,居民为了使船只能够通过以运送物资,便将沟渠拓宽,最终形成今日运河湖泊交织的美景。羊角村内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任何的现代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是纵横密布的河网和176座连接各户人家的小木桥。这里的邮递员都是乘船送信,就连举办婚礼也需要坐礼船前往教堂。驱车前来的游客要想进入羊角村,也得把汽车停在村外,或坐船或漫步在羊肠小道上,进村参观游览。
羊角村交错的河道水深才1米,这里几乎家家有游艇,为了保证生活质量,当地的快艇都是无声的,所以在这里,你能听到的最大噪音可能是鸟鸣声。
游览羊角村的最好方式当然是乘坐平底木船穿梭于这静谧的村落。租条平底木船,漫无目的地游荡于村间小溪,在水面上放松心情,看着斑驳的树影在水中晃动,呼吸着愉悦而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舒适。青草绿树,鲜花盛开,静谧的小房子倒映水中,如同梦想中的“诗意栖居地”。
千年不衰木头鞋
木鞋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至少在历史上是这样的。据说,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荷兰的地理环境。当地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昔日贫穷农民买不起鞋子,又不能赤脚在结冰的地上走,就把木头雕空制成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形鞋,在鞋内填充稻草,以便御寒。这种鞋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于是木鞋就此在荷兰流行起来,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许多荷兰人,尤其是农民和渔民,至今仍有穿木鞋的习惯。荷兰现存最古老的木鞋是大约800年前制作的,那是人们在鹿特丹附近的地下意外挖掘出来的。
从前制作木鞋统统是手工完成,既费时又费力,需要大批手艺高超的匠人。即使是手艺最好的鞋匠,也要花费两三天时间才能做出一双木鞋。制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废品,有时快完工的木鞋,只因一刀失利,便功亏一篑。木鞋虽是木头制作,却不是木匠的活儿,而是鞋匠的活儿,确切说,更像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制作木鞋不像制作其他木器那样,可以卯榫、黏接、钉钉、拼装,一只木鞋是在一块完整的木头上镂刻出来的。
木鞋取材于荷兰特有的一种坚硬且无花纹的杨树。由于容易清洗,原料便宜,且到处都有,加工起来也不是很困难,所以荷兰人几乎都会制作木鞋。一个好的制鞋匠实际上就是一位雕刻家。在荷兰历史上,有一对叫威茨耶思的兄弟,他们的制鞋手艺十分高超,无论顾客是什么样的脚型,他们总会做得非常合脚。兄弟俩一般先用各式各样的工具或机械进行初加工,最后用手工来完成鞋子的制作。
如今,木鞋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工艺流程完全实现了电脑化和自动化,90%以上的工序由机器完成。 据说木鞋工匠的电脑里储存近千种鞋样可供销售商选择,每种鞋样的颜色和鞋面雕刻的花纹可以千变万化,从电脑里能调出成千上万种不同款式、型号、色泽、花饰的木鞋设计图样。
现在制作一双木鞋只需十几分钟,只要木料不出问题,制作过程中的废品率几乎为零。车间里十几台精密机床都由电脑控制。每制作一双木鞋,需由两台机床来完成。先将两块含有水分的上乘白杨木固定在车床上,然后在电脑里选定所需鞋样,设定好程序后,只需几分钟,一双造型美观、刻有图案的木鞋外形就做好了。再将实心儿木鞋固定在镗床上,机器启动后,只见刀头如人手般灵活自如由外向里伸进,像挖地道那样逐渐将鞋内掏空,最后将鞋内表面磨光即可。制作木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色和刷油,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刷好油色,“穿上新衣服”的木鞋顿时光彩照人。
在一大群好奇的中国游客面前,一些技術工人说着“烘干”“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的中国话,配以让人惊叹的现场演示,让很“理性”的中国游客也疯狂地购买荷兰木鞋,尽管大家都笑着说回去不要给人送“小鞋”。
正是每年世界各地近千万的游客让荷兰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之国,也让这个古老的荷兰木鞋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作为很受欢迎的纪念品,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售卖色彩鲜艳、大小各异的木鞋。
荷兰有着“欧洲后花园”的美誉,荷兰的春天的确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春天”,每当春季,荷兰大地就被鲜花“淹没”,花田如彩带般五颜六色,纵横的花田、交错的河道、巍然的风车组成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春天。
【责任编辑】赵 菲 (郑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