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052050
朝鲜族的“花甲礼”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0期
     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认为到了60岁就又回到人生的起点。因此为年满60岁的老人举办隆重的寿礼——花甲礼,也叫回甲宴、还甲宴。

    花甲礼的由来

    相传朝鲜族的花甲礼源于“高丽葬”的故事。据《韩国民族文化百科大事典》记载:

    在高丽朝鲜时期,国家规定老人到了60岁就必须扔到山里,让他们活活冻饿而死,十分残忍。但是有一位孝子不忍老父饿死,便把老父偷偷在山中藏了起来,每天送饭供养。后来 ,中国的皇帝得知这一习俗,深感有违孝道,便给高丽王出了3个问题: 分辨长得一模一样的两匹马的母子关系,两头粗细一样的木棒的根梢, 颜色一样、大小相等的两条蛇的雌雄。高丽王召集君臣商议,可是满朝文武无人能辨,举国上下也无人能想出对策。孝子与父亲谈及此事,父亲便告诉儿子:给那两匹骒马少量的草料 ,如果是老骒马必然推草料给小骒马吃;把那木棒扔到水里,根部必然沉到水下,梢部必然浮在水面上;把那两条蛇放在柔软的绸缎上面,躁动不安的必定是雄, 温顺不动的必定是雌。君主听闻答案后要奖赏孝子。孝子便说出真相,高丽王由此猛醒过来,认识到老人拥有年轻人没有的生活智慧与经验 ,便下令废除了弃老于山中的恶习。从此,花甲礼便替代了“高丽葬”,孝道在朝鲜流行起来。

    其实朝鲜的“高丽葬”故事同汉译佛经《杂宝藏经》中“弃老国缘”故事和中国古代《孝子传》十分相似。早在公元一二世纪,汉字就已成为这个时期朝鲜半岛交往的公用文字。秦汉时期儒家的经典也大量传入朝鲜。随后汉唐儒家经典大量传入高句丽政权统治下的朝鲜半岛。此后,高丽政权统一朝鲜半岛,佛教在官方的庇护和扶植下得到空前的发展,儒学同佛教一样,在此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随着李朝朝鲜建立后“崇儒排佛”政策的确立,儒家思想开始在朝鲜半岛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儒家《孝经》等经典教育在朝鲜兴盛起来。花甲礼正是在中国儒学孝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朝鲜高丽朝时期(918~1392),在国王和大臣之中就有生日祝寿的风俗。花甲设宴则始于李朝时期(1392~1910)。李朝国王少有长寿,1719年,肃宗李焞以59岁的高龄加入誊社朝廷老年人组织。朝廷诸臣认为这是“三百年罕见之庆”,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庆贺典礼。第二年春,肃宗适逢花甲,告于宗庙,世子率百官又一次进行庆祝活动。从此,朝鲜民族的历史上开创了庆贺高寿的先河。此后,英祖李昑在1746年春,因“大王大妃宝龄六旬”进行庆贺,首次使用了“周甲庆”一词。正祖李祘于1796年春为朝中一品命妇真敬夫人的第三子也举行了周甲庆典。至此,举行花甲宴扩大到大臣及其子女之中;之后又普及至民间,花甲礼在朝鲜民族中流行起来。

    对孝的诠释

    在中国民俗中,自古就有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千叟宴诗》一首。可见,孝敬老人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朝鲜族的“花甲礼”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朝鲜族民众的孝道。

    当家中老人满六十周岁,子女便会为父母举行花甲礼。朝鲜族春夏秋操办花甲宴都在平房的院子里搭棚子,冬天则要和前后左右的邻居商议,借他们的屋子招待客人。花甲礼主要包括摆寿席、献寿、放寿席、闹寿夜、分寿桌等程序,多是选择儿女双全、三世同堂、懂得礼俗的妇女提前两三天就开始操办,并请德高望众的老人担任司仪。

    摆寿席时,寿席要有五寸至一尺高,寿桌上例行摆放糖果、肉品、糕点和酒水等。花甲桌的前排中央摆放着公鸡,公鸡不能像平常那样宰,要找一处血管扎破放血,不留痕迹;同时还要煮到四五分熟,摆出美观的造型,嘴里叼着红枣,鸡是吉祥之意,红枣象征红颜长驻。鱼则一般选择模样俊逸的鲤鱼,一定要活鱼,取其年年有余之意,为了防止活鱼翻滚蹦跳,要提前用酒把鲤鱼灌醉,然后在鱼嘴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烟,鲤鱼呼吸时,香烟也在明明灭灭。象征长寿的桃子和朝鲜族的打糕、千层饼是必不可少的。

    花甲礼必备寿食不下50种,以此表达对父母的重视。菜品的摆放也是有规矩的,公鸡摆在桌子的居中位置,依次从右到左间隔着摆上鱼和带两条肋骨的腰条猪肉。据老人讲,两条肋骨表示喜庆成双,猪、鱼、鸡象征陆海空的动物齐全。然后将一种类似饼干的彩色果子摆在前边,彩色果子有各种动物及方形、菱形、花瓣形等形状,上面还有福寿字样和花草图案,红绿蓝白相映,色彩斑斓。当丰盛的摆桌完毕后,花甲老人端坐在摆桌正中位置,老伴及与花甲老人同龄的亲朋好友按男左女右和生日顺序就坐。

    献寿是花甲礼的重要环节。寿星夫妇以及亲属及其子女参加这种较为庄重的庆典,都要身着白色的民族服装。先有司仪介绍老人的姓名、籍贯、生平。在洞箫、伽倻琴的伴奏声中,老人端坐在寿席中央,接受晚辈们的跪拜大礼。如果祖父母还在世,要为祖父母摆设“望床”,过寿之人要先为父母敬酒行大礼。按照传统,花甲老人身后要摆放绘有松鹤图的屏风或者幕布,取长寿之意,并现场题写对联。献寿由长子夫妇开始敬酒、行大礼,接着次子,一直到孙子辈依次献寿,体现子女对父母的恭顺孝敬。

    献寿之后便是娱乐性的祝寿,子女或宾客在寿台前或唱或舞。表演者头顶装有过半果酒的玻璃瓶,击节起舞。接着便是放寿席,寿星或其子女向宾朋敬酒答谢。到了晚饭时间,东道主便差人把午宴的剩菜回锅,再配上几道新菜,继续宴请宾朋。晚宴结束后,家人及亲朋欢聚一屋,载歌载舞通宵达旦闹寿夜。在各路亲朋临别之际,东家要分寿桌,把寿桌上摆放的糕点果品分赠给亲友。在花甲宴的第三天,主人还会回请宾客,为了沾喜气,依然要把当日花甲宴的菜品选几道重新回锅,然后备上几道好菜招待宾客。

    花甲礼是朝鲜族民众对孝的一种诠释,儿女通过隆重的花甲礼来表达对老人的孝心与关爱,也为子孙后代树立尊老爱老的榜样。除了花甲礼以外,朝鲜族还有进甲、七旬、八旬、回婚礼等向老人祝寿的风俗。

    对孝的传承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养亲,即赡养父母,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敬亲,即对年老的父母要有“爱心”;悦亲,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等等。这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朝鲜族的花甲礼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在我国传承下来,并且成为“孝文化”的一部分。

    “孝”在花甲礼中首先表现在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子女为父母办席祝寿、敬酒磕头、跳舞唱歌,尽情让父母娱乐,表达感情。我国各地的花甲宴有许多独创的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方式,如辽宁营口一带,由儿子和儿媳分别把父亲和婆婆抱到筵席之前;吉林延吉市,有的家庭贺宴时,大儿子和儿媳背着老人跳舞,把对回报父母的感激之情推向高峰。

    其次,“孝”还体现在朝鲜族通过举办花甲礼款待亲朋好友,从而实现晚辈对长辈的各种礼仪规范,包括讲话时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对比自己年龄稍大一些的熟人也要用敬语。对于宾客,即使比自己年龄小几岁,也一般都用敬语相待。一日三餐,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设单人桌,媳妇或儿女双手恭敬地把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长辈举匙后全家才能就餐。吃飯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把匙子放在桌上便是失礼。节日饮食多与邻居分尝。饮酒、吸烟父子不同席,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无法回避时,年轻人背席而饮,以示尊敬。酒席上,一般以年龄大小依次入座和举杯。路上遇见老人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目送。

    现在,庆贺花甲的习俗主要保存于我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虽然现代的花甲礼庆祝方式没有古时繁复,但依旧将花甲礼“孝”的精髓延续下来。2011年,辽宁省丹东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申报的朝鲜族花甲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王 凯 (于澜涛 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