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3045727
王家归来不看院(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3期
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千米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古镇。这里交通便捷,有大运高速、108国道、大西高铁穿境,将晋中地区的各个特色景区串联起来。

    王家史略

    在灵石当地有谚“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其中“四大家”就是静升王家、两渡何家、蒜峪陈家和夏门梁家。

    静升王氏家族源自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以佃耕为生,闲时垦荒自耕,积得薄田几亩,成为自耕农。王实兼营豆腐坊,因其豆腐质优、为人友善,生意红火。从六世起,家族分金、水、木、火、土五大支派,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改为仁、义、礼、智、信。八世时,家族读书人渐多。到十世,王家有人开始经营棉花杂货和典当行业。到十一世,王家资本增多,渐成巨商大贾。《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明天启年间,王家已“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丰盈;工者,彻通诸艺,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

    自十三世进入清朝,十三世孙王兴旺叔侄见平川地区农桑受战乱破坏,极缺畜力,把握商机,携同子侄往返冀、鲁等地贩卖牲畜。凭义气、信用、银钱等,既沟通了关隘卡口,也结交了很多豪勇义士,打通了晋、蒙、冀、鲁贸易通道,做大了生意,累积了雄厚的资本,鼎盛于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其时,王家在灵石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亦办义学、设义仓,筑路修桥、开渠蓄水、济贫赈灾,善举不断。

    十三世至十五世期间,王家为官作宦。据统计,王家被封典52人次,如资政大夫(正二品)3人次、通议大夫(正三品)3人次、太仆专卿(从三品)3人次、中宪大夫(正四品)14人次、昭信校尉(正四品)2人次、朝议大夫(从四品)6人次、奉政大夫(正五品)5人次、奉直大夫(从五品)4人次、儒林郎(正六品)7人次、修职郎(正七品)2人次,等等。王家最大的官为十八世孙王肯任,二品,曾任户部广西司郎中、候选知府加五级、诰授资政大夫。至十八世,共有生员129人、监生211人。其中,王家二品至五品官员达101人,有两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和嘉庆元年(1796)参加朝廷的千叟宴,还有两人受到朝廷内廷召见。王家由农及商,人丁兴旺,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灵石一大望族。

    十八世后(道光年间),王家逐渐衰败。除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外,王家后代渐失先祖教训的勤俭创业品行也是一大主因。王氏家族后人子弟不净,日趋奢靡,有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者,有疏于耕而醉瘾鸦片者,有安于食而无继先业者,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数百年的勤奋基业化为云烟。

    大院诞生

    作为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历经明清两代约300余年建成。据传王家最早建屋舍于静升村西临街的张家槐树附近,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建成“三巷四堡五祠堂”的庞大建筑群,之后王家后代扩建形成“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新建筑群。史料记载,王家当年在建时将五座城堡——红门堡、高家崖、崇宁堡、和义堡和拱极堡分别以“龙、凤、龟、麟、虎”五种灵瑞之象建造: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崇宁堡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形成“龙腾、虎跃、凤飞翔”的雄伟态势,盛气十足;和义堡为“龟”,拱极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固家业之寓意。

    临街的拥翠巷(今王家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重修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锁瑞巷建于康熙四年(1665),重修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钟灵巷建于雍正六年(1728)。崇宁堡建于雍正三年(1725);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1739)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街外的拱极堡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十六年(1811)。

    当时,静升“九沟八堡十八巷”,至少有“五沟六堡五巷”基本上属于“王土”。其中有的堡子(如和义堡)虽参有异姓,但也是王家人牵头,延众相商、竭志经营而成。目前已修缮对外开放的有高家崖(中国民居艺术馆)、红门堡(王氏博物馆)两组建筑群和孝义祠,为王家在清代鼎盛时期留下的部分建筑群,其余的目前尚难复原。两组建筑群为全封闭式城堡建筑,高家崖面积19752平方米(院落35座、房屋342间),红门堡面积25000平方米(院落88座、房屋776间),孝义祠428平方米,总开放面积4.5万平方米。“两堡一祠”被誉为一座具有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高家崖与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依山就势,层楼叠院,基本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高家崖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有祭祖堂、绣楼、厨院、家塾院,以及共用的书院、花园、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红门堡院落

    红门堡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排院落,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巷道与三条横巷形成一个规整的“王”字,同时隐含“龙”的造型。

    孝义祠是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它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1786)牌坊建成,后于嘉慶元年(1796)扩建为孝义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程林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