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2)
其次,对于号称能够“抵抗视疲劳”和“清凉醒目”的眼药水来说,沈玺提醒大家,这些眼药水中大多含有血管收缩剂,不仅可能导致眼睛出现过敏症状,而且可能诱发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最后,眼药水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眼药水的作用不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徐庆介绍,有一部分眼药水属于非处方药,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都可能诱发严重的眼部疾病甚至全身疾病。
当感觉眼睛明显不适时,最好到眼科医院接受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药水。
水果越酸,维生素C含量越多?
流言: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美白、抗氧化、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有不少人认为,越酸的水果含维生素C越多。
真相:水果的酸度主要取决于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异柠檬酸等。水果的味道是酸还是甜,则是由其中的“糖酸比例”所决定的,如果含糖量高而有机酸含量低,味道就是甜的;相反,如果有机含酸量高而含糖量低,水果吃起来就会比较酸。所以说,水果味道酸甜与否,与维生素C含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确实有一些吃起来比较酸的水果,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例如沙棘,每百克含204毫克维生素C,酸枣每百克含900毫克维生素C。然而,更多的水果不符合这个规律,例如人们常常认为比较酸的——柠檬,每百克只有22毫克维生素C;橙子每百克只有33毫克的维生素C。这些传说中的“高维生素C水果”甚至还不如大白菜,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47毫克。
蜂王浆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乳腺癌?
流言:坊间一直流传“蜂王浆富含雌激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消息。消息称,“雌激素外源性的多,比如蜂王浆……这种雌激素含量很高的补品,长期吃也是(导致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并把蜂王浆归纳为女性易患乳腺癌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
真相:乳房是多种激素的靶器官。乳腺癌的产生与雌酮和雌二醇有直接关系。蜂王浆中虽然含有这两种物质,但每100克鲜蜂王浆中含有雌二醇416.7纳克、孕酮116.7纳克。一纳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这种剂量不仅称不上“富”,而且比牛羊肉都要低,只能说是“痕量”,聊胜于无。
1999年,华西医科大学研究成都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时,曾经把蜂王浆纳入考量,但是因为关系微弱,最终没有把蜂王浆列为危险因素之一。无独有偶,2005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京地区选取300名妇女,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蜂王浆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实际上,国内外历次大规模调查都表明,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史、初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心理压力、营养过剩、被动吸烟,也和乳腺癌有一定的關系。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可能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风险。其他食物对乳腺癌的作用,往往微弱、复杂,至今没有定论。
海里有种鱼会喷火?
流言:最近视频网站上流传的一个视频,说是海里有种鱼会喷火:“它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磷在氧气中自燃,能喷出一束3米多长的火焰射向敌人……”
真相:虽然白磷能自燃,但泡于水中可是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又有哪一种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烧呢?鱼类身体的含水量很高,即便真能收集到可以在水中燃烧的物质,难道喷火鱼不会先把自己烤得外焦里嫩吗?
所谓喷火鱼喷出的其实是一种只有一两毫米大的海洋小生物——发光介形虫。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长相和大小都有点像淡水中的鱼虫。不少种类的介形虫在体内演化出了精妙的腺体,可以产生含有荧光素的液体以及另一种含有荧光素酶的液体。只要混合两种液体,发光介形虫就能瞬间发出美丽的蓝色冷光。
倒挂控水法可救溺水儿童?
流言: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将其头朝下控水可救命。
真相:相信这种做法的人,觉得利用重力可以将儿童溺水时吸入肺部的积水排出;然而,事实上,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呼吸尚存,肺部是不会吸入大量的水的。即使肺部吸入大量的水,倒挂方法也不可能将水排出体外;强行倒挂反而有可能让溺水者胃中的食物倒流,加重呼吸困难。
事实上,溺水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是缺氧窒息。因此,溺水儿童被救上岸后,我们只需对三件事做出判断:神志、脉搏、呼吸。
一般情况下,神志清醒者有脉搏有呼吸,那么只需简单护理、尽快送医即可。
神志不清或已经昏迷的落水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脉搏和呼吸:有脉搏无呼吸,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救治;无脉搏无呼吸者,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心肺复苏)进行救治。
上海68人死于CTC5病毒?
流言:网上有传言说,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了68名CTC5病毒感染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这一传言还声称,电视台已经播发了有关新闻,并警告人们不要食用鱼类和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等。
真相:关于各种病毒的谣言已经是再三传播,除了病毒名字会变,基本换汤不换药。2016年3月前后,“一名女子感染SB250病毒死亡”的谣言就开始在网上流传。2016年6月前后出现了谣言的“升级版”,这次谣言除了将死亡人数扩大到68人,还拉上了“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当幌子。上海的确曾经有第三人民医院,但早在2014年就已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该院否认有此事发生,并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误信谣言。
(以上内容选自蝌蚪五线谱、人民网、上海网络辟谣、“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报》《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赵 菲
最后,眼药水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眼药水的作用不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徐庆介绍,有一部分眼药水属于非处方药,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都可能诱发严重的眼部疾病甚至全身疾病。
当感觉眼睛明显不适时,最好到眼科医院接受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药水。
水果越酸,维生素C含量越多?
流言: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美白、抗氧化、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有不少人认为,越酸的水果含维生素C越多。
真相:水果的酸度主要取决于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异柠檬酸等。水果的味道是酸还是甜,则是由其中的“糖酸比例”所决定的,如果含糖量高而有机酸含量低,味道就是甜的;相反,如果有机含酸量高而含糖量低,水果吃起来就会比较酸。所以说,水果味道酸甜与否,与维生素C含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确实有一些吃起来比较酸的水果,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例如沙棘,每百克含204毫克维生素C,酸枣每百克含900毫克维生素C。然而,更多的水果不符合这个规律,例如人们常常认为比较酸的——柠檬,每百克只有22毫克维生素C;橙子每百克只有33毫克的维生素C。这些传说中的“高维生素C水果”甚至还不如大白菜,大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47毫克。
蜂王浆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乳腺癌?
流言:坊间一直流传“蜂王浆富含雌激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消息。消息称,“雌激素外源性的多,比如蜂王浆……这种雌激素含量很高的补品,长期吃也是(导致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并把蜂王浆归纳为女性易患乳腺癌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
真相:乳房是多种激素的靶器官。乳腺癌的产生与雌酮和雌二醇有直接关系。蜂王浆中虽然含有这两种物质,但每100克鲜蜂王浆中含有雌二醇416.7纳克、孕酮116.7纳克。一纳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这种剂量不仅称不上“富”,而且比牛羊肉都要低,只能说是“痕量”,聊胜于无。
1999年,华西医科大学研究成都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时,曾经把蜂王浆纳入考量,但是因为关系微弱,最终没有把蜂王浆列为危险因素之一。无独有偶,2005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京地区选取300名妇女,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蜂王浆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实际上,国内外历次大规模调查都表明,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史、初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心理压力、营养过剩、被动吸烟,也和乳腺癌有一定的關系。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可能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风险。其他食物对乳腺癌的作用,往往微弱、复杂,至今没有定论。
海里有种鱼会喷火?
流言:最近视频网站上流传的一个视频,说是海里有种鱼会喷火:“它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磷在氧气中自燃,能喷出一束3米多长的火焰射向敌人……”
真相:虽然白磷能自燃,但泡于水中可是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又有哪一种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烧呢?鱼类身体的含水量很高,即便真能收集到可以在水中燃烧的物质,难道喷火鱼不会先把自己烤得外焦里嫩吗?
所谓喷火鱼喷出的其实是一种只有一两毫米大的海洋小生物——发光介形虫。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长相和大小都有点像淡水中的鱼虫。不少种类的介形虫在体内演化出了精妙的腺体,可以产生含有荧光素的液体以及另一种含有荧光素酶的液体。只要混合两种液体,发光介形虫就能瞬间发出美丽的蓝色冷光。
倒挂控水法可救溺水儿童?
流言: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将其头朝下控水可救命。
真相:相信这种做法的人,觉得利用重力可以将儿童溺水时吸入肺部的积水排出;然而,事实上,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呼吸尚存,肺部是不会吸入大量的水的。即使肺部吸入大量的水,倒挂方法也不可能将水排出体外;强行倒挂反而有可能让溺水者胃中的食物倒流,加重呼吸困难。
事实上,溺水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是缺氧窒息。因此,溺水儿童被救上岸后,我们只需对三件事做出判断:神志、脉搏、呼吸。
一般情况下,神志清醒者有脉搏有呼吸,那么只需简单护理、尽快送医即可。
神志不清或已经昏迷的落水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脉搏和呼吸:有脉搏无呼吸,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救治;无脉搏无呼吸者,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心肺复苏)进行救治。
上海68人死于CTC5病毒?
流言:网上有传言说,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了68名CTC5病毒感染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这一传言还声称,电视台已经播发了有关新闻,并警告人们不要食用鱼类和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等。
真相:关于各种病毒的谣言已经是再三传播,除了病毒名字会变,基本换汤不换药。2016年3月前后,“一名女子感染SB250病毒死亡”的谣言就开始在网上流传。2016年6月前后出现了谣言的“升级版”,这次谣言除了将死亡人数扩大到68人,还拉上了“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当幌子。上海的确曾经有第三人民医院,但早在2014年就已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该院否认有此事发生,并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误信谣言。
(以上内容选自蝌蚪五线谱、人民网、上海网络辟谣、“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报》《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