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3109681
丝路石窟的美丽与哀愁(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7期
丝路石窟的美丽与哀愁
丝路石窟的美丽与哀愁

     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张掖马蹄寺……这些自魏晋以来不断营造、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历千年而不毁,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笔者探访石窟,叩醒众佛的涅 [磐] [桀]之梦,讲述石窟的美丽与哀愁。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的皇家气息

    《高僧传》记载,后秦僧人玄高曾隐居麦积山中,从其修禅者百余人,僧人坐禅须观像静修,可见其时麦积山已有造像了。麦积山西崖中部有两个并排的大龛,现编号74、78窟,佛像高额深目、鼻梁挺直,带有犍陀罗之风;菩萨脸型长圆、双眼微合,轻薄的天衣遮不住健壮丰腴的身体,这些崇尚裸露的传统,又带有古印度秣菟罗特征。

    北魏的麦积山风格为之一变,此前深鼻高目的形象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中原的新风尚,147窟便是其代表作。修长的身体、窄削的肩膀、清瘦的相貌、深陷的嘴角、温婉的表情,宽大的褒衣博带式袈裟的裙裾如花瓣般绽放在台基前。这模样不似佛祖,倒像个羸弱的南朝名士在清谈玄学了,“竹林七贤”大概就是此等气度吧。

    这种造像风尚称为“秀骨清像”,最早在新都洛阳出现,很快风靡整个中国。北魏太和十年(486),孝文帝与群臣改穿南朝宽大的朝服。政治改革影响了北魏人的生活,这个马背上的部族脱下过去的窄袖长袍,蹬掉脚上的筒靴,像南朝人一样穿上了褒衣博带式长袍,这种风气也慢慢影响了佛教,促成中国造像的新风尚。麦积山所在的天水古属秦州,自古便是连接东西南北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南线从长安、洛阳出发,沿渭河东行,翻陇山到秦州。来自京师的造像粉本与风格,自然会对麦积山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麦积山绝非皇家气度的简单模仿,比起龙门石窟,这里又独具世俗情趣。127窟中的菩萨面带笑容、弯腰躬身、左手端盘、右手前伸,活脱脱就是一个正在招揽生意的老板娘;第121窟菩萨与弟子紧紧靠拢在一起,菩萨身体前倾,似在倾诉衷肠,弟子双目微睁,似在侧耳倾听,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讲解员说,有些天水人到麦积山参观,都觉得诧异:这菩萨的脸蛋怎么跟咱天水姑娘差不多呢?的确,在莫高窟、炳灵寺尚是法相庄严,甚至还留着异域脸庞的时候,麦积山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有学者誉为“麦积山模式”。

    麦积山所在岩体为沙砾岩,粗糙酥松,不适合精雕细琢,现存7000余身造像大多是泥塑或石胎泥塑,数目甚至远远超过敦煌,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研究显示,工匠将黄土、料礓石、净砂、糯米、鸡蛋清等按比例配制成泥,这种材料适合捏、塑、刻、划,较之石刻可塑性更强,也更富有表现力。

    将麦积山雕塑之美演绎到极致的当属第4窟,又名散花楼,传说是北周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所建,高15米,宽30米,进深13米,依山体凿成七间八柱仿宫殿式佛殿,煌煌巨制,也是中国最大的宫殿式佛窟。李允信是秦州最高行政长官,其财力自然非同一般。散花楼现存佛像多为宋人重修,只有龛外长廊还残留7幅北周飞天,或抚琴、或吹箫、或击鼓、或散花、或执香炉、或吹胡角,凌空飞舞,飘摇绰约。

    令人嘆为观止的是,散花楼的飞天面部、胳膊、脚部等裸露的地方以薄薄的细泥浮雕,最薄之处只有1毫米上下,最厚也不过5毫米;飘带、衣裙、流苏、天花、璎珞则以壁画绘出。如此一来,飞天身体凹凸有致,脸部恬静会心的笑容更有感染力,大有脱壁欲飞的意蕴。这种独创性的工艺被学者们称为“薄肉塑”,在毫厘之间将中国的壁画与雕塑技术完美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薄肉塑”迄今只在麦积山出现过,此后便在中国失传,这似乎是一门昙花一现的绝学。麦积山石窟佛造像

    攀爬在麦积山栈道之间,往往有时空错乱的感觉,洞窟之间往往只隔了一个楼梯,年代却差了几个世纪。刚刚站在隋代高16米的释迦牟尼大佛脚下,又来到孔武雄健的唐代骑牛天王面前,或者与青筋暴露的宋代力士不期而遇,当然,还有那些奇怪的西魏洞窟。

    据《北史》记载:北魏末年分裂为西魏与东魏,积贫积弱的西魏一立国便陷入与东魏经年的鏖战之中,北方的柔然乘机兴兵南犯,西魏文帝无奈,迎娶柔然公主平息边患,废皇后乙弗氏,嘱咐她去麦积山出家暂避,后来又迫于形势逼令乙弗氏自杀。乙弗氏死后,其子武都王元戍在麦积山凿龛安葬,号“寂陵”。丧母之痛令元戍悲痛欲绝,他找来工匠,为母后开凿功德窟,这便是西魏第127窟,窟中的每一幅壁画均为当时最早或者最成熟的作品,在中国壁画史上享有盛誉。

    为了讨好柔然,文帝无奈将乙弗氏赐死,内心却极为不舍,唯有将思念与愧疚寄托在壁画中,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元戍营造127窟之时,文帝亦从都城派出了西魏最精良的皇家工匠与画师。127窟如同流星般划过中国壁画史的星空,一如短暂而绚丽的西魏。

    中国石窟的古老标尺

    永靖古称河州,与景泰、靖远同处甘肃中部,靖远法全寺、寺儿沟、景泰五佛寺过去都有过为数众多的石窟,却在“文革”炸山取石中消失殆尽,唯有炳灵寺留存至今。

    工作人员打开木门,沿着几乎垂直架设的木梯,笔者爬进169窟,一股原始的味道扑面而来,与那些方方正正的佛窟不同,这是个高15米、长23米的天然溶洞,佛龛三五成群、高高低低,分布极为凌乱,看不出有什么统一规划。由于洞中岩壁不规则,大多佛龛是先用木料、荆条抹泥做成背屏式的龛,再在其上塑像,甚至还砌了一堵墙,上面绘制千佛壁画。 (萧易)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