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3109750
巴风渝韵尽涞滩(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7期
巴风渝韵尽涞滩

     其实,这瓮中捉鳖并非纸上谈兵。一说瓮城刚竣工那年,自称“白莲教”的一帮人马前来劫寨,大约有两千余人,来势汹汹。实际上这两千余人并非什么白莲教,就是一群地痞流氓老土匪,想来分一口涞滩的“肥肉”。在攻城前,土匪头子张二肿让先遣队伍来打探消息,结果惊喜地发现,主城和瓮城并没有兵马驻守,只有两个扫地的老头子,便贸然冲进瓮城。正当先遣队伍沾沾自喜,准备进一步攻内城之时,说时迟,那时快,四道城门顷刻间紧闭,这瓮城内噼里啪啦烧起了火药柴草,炮声

    四起,烟雾缭绕,先遣队伍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在藏兵洞里等待多时的屯兵们一拥而上,还没等张二肿的先遣队伍反应过来,就都被活捉了,可谓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享涞滩之风味

    在涞滩,如果朴实的山乡氛围让你流连,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则会令你驻足。在涞滩古镇上,每家每户门前不仅有个大石缸,还有个竹编圆口大簸箕。青竹编织的簸箕早已泛黄,表面也早已被时光磨去毛躁,触感光滑舒适。在这平坦敞亮的簸箕里,盛放着艳阳天般明媚的阴米。

    阴米的“阴”与其制作过程——“阴干”有关,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食物,川渝、两湖地区的百姓都对其情有独钟。粉白的糯米上木甄子蒸熟后,颗颗饱满,晶莹剔透,空气里都弥漫着香香甜甜的味道。蒸熟后的糯米会被一应倒入圆口的大簸箕中,快速铺平,开始二度加工,也就是借助自然的温度以及湿度对其进行阴干,在阴干的过程中还要反复将抱在一团的熟糯米一一掰散,以免结块。当糯米开始安安分分地躺在簸箕里,呈现粒粒分明的状态时,阴米就成型了。此刻的阴米,透着熟糯米诱人的香气,因为失水,少了几分黏软质感,变得独立不黏人,同时,又多了几分独有的浓郁,原来,正因为失水,阴米将糯米的精华全都浓缩、囊括其中,连营养也是满分。

    因此,涞滩人待客,筵席上必定少不了阴米制作的美味,阴米炖猪肚、阴米鸡汤等系列菜肴甚是常见。但在百姓靠天吃饭的年代,家家户户的粮食储备并不充盈,待客之日能让客人吃顿饱饭就已经心满意足了,阴米的发明恰恰就来源于一个温情待客的故事。话说有一年风调雨顺,一个地主家的长工殷氏在交租后还剩半斗糯米,却一直留着舍不得吃,平时只靠红薯玉米来充饥。某日,有个穷书生上京赶考,因盘缠用尽,连着几日都未进半粒米,晕倒在殷氏门前。善良的殷氏赶忙将这不速之客抬到里屋,把积攒多日的糯米舀出来,做成香喷喷的糯米饭款待,让他能够在自家吃个饱饭。书生恢复体力,谢过殷氏后便继续赶考。他走后甄子里还剩下两碗糯米饭,殷氏自己舍不得吃,想着积攒下或许还可以解他人的燃眉之急,于是便把剩下的糯米饭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烘干,然后放入小瓷坛子里密封起来。到了第二年,书生考取功名当了官,重返殷家,送来礼品表示感谢。热情的殷氏想要款待客人,无奈没有上好的主食,突然间想起去年密封的糯米,于是取出糯米简单烹制后便端上了桌,书生品尝后大加赞赏。慢慢地,这种烹制糯米的方法就流传开来,源于殷氏的发明,人们给这种糯米取名为“殷米”。随着地区间百姓的争相效仿,阴米的制作方式也在进一步演变,从最初的文火烘干到现在的自然阴干,名字就由“殷米”演变为“阴米”,但始终不变的是阴米待客的那份满满的温情。阴米,暖脾暖古镇街景

    胃,暖的更是人心。

    纵巴渝之风情

    若涞滩的阴米暖了人心,那古镇的架香会则聚了人心。

    架香会,古已有之,在川东、川北地区尤为盛行。如今,将架香会完好传承下来的地区已寥寥无几,涞滩古镇却是传承的典范。涞滩古镇的架香会,每年农历八月的初一到三十较为集中,除此之外便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也就是观音诞辰当日。在众多佛祖诞辰中只选择观音诞辰,是因为架香会与观音菩萨息息相关。

    架香会期间活动繁多,风情独特,其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架香童子舞。架香童子舞又被当地人称作“童子拜观音”,起源于佛教的观音庙会,是一种为了纪念观音而举行的舞蹈祭祀活动。这还要从“妙庄王火烧白雀寺”说起。话说妙庄王有3个公主,小公主妙善极具慧根,其实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她从小便常住白雀寺,一直想皈依佛门,但妙庄王极力反对。成年后,一心向佛的妙善不顾父亲的阻拦皈依佛门,妙庄王一气之下便放火烧了白雀寺。妙善因其观音的身份浴火重生,但住在白雀寺里的500个无辜的和尚却全被活活烧死了。火烧白雀寺不久,妙庄王身上长了500个脓疮,无人敢医,身体每况愈下。正当无药可救之时,妙善于心不忍,给父亲托了个梦,说要想痊愈,只有重建白雀寺并给那500个无辜和尚超度亡魂,妙庄王在梦中连连应诺。梦醒时分,脓疮开始好转。之后,他兑现了梦中的承诺,重建白雀寺,超度亡魂,还组织了架香队去朝拜观音。后来,人们为了消灾减病,齐心协力组建了架香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家人祈福消灾,渐渐地,架香队就演变成了架香童子舞。

    架香童子舞,顾名思义,均由还未及豆蔻之年的小姑娘组成,这是一种民风民俗浓厚的传统体育舞蹈。舞蹈由“拜门神”“朝正殿”“谢神”3个部分构成,总共108式,基本的舞蹈动作是以过堂、搭架、上香等内容来进行变化表演;舞蹈音乐则由“唱赞”“架香锣鼓”组成,道具有香架、香盘、香烛等。如此特别的舞蹈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能跳架香童子舞的小姑娘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從六七岁开始就接受会首的训练。所谓会首,其实就是架香会组织的发起人,是架香会这个民间自发组织中的领头羊。每逢架香会前夕,架香会的所有成员都要聚集在一起,为更圆满地举办架香会出谋划策。

    待架香会的事务安排妥当后,会首会去纸杂铺定制架香会当天的主角——“架香”。架香的档次有高有低,但多数架香都是竹制或木制品。整体呈现七层四角宝塔状,每层四面都设有菩萨龛子,四周糊上画有菩萨画像的纸张或布料。在架香四周未糊纸时,活脱脱地像个竹架子,因此得名架香。每逢架香会,无论是香会成员还是其他民众,都会聚集在一起,共享佛门宴,共祈天下福。

    睹风貌、享风味、纵风情,何处不可,为何只荐涞滩?只因此地尽显巴风渝韵。

    【责任编辑】王 凯 (胡慧灵)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