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早期文明之光(2)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不列颠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留下了燧石工具、巨石等较多遗迹,人们广泛豢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并种植有小麦、燕麦等谷类作物。新石器时代的不列颠人,尤为注重死者祭祀和祖先崇拜。人们往往精心修建合葬的纪念性建筑,诸如独石、墓石以及石穴等。在康沃尔和威尔士的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大量的独石和墓石。
论及不列颠的石制建筑,人们很快就会联想到赫赫有名的石圈和巨石阵。在不列颠群岛约有900多处石圈,其中有不少位于苏格兰和爱尔兰境内,它们大多与殡葬、祭祀活动有关。最著名的石圈聚集群则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阿维伯里。倘若沿着此处出发,步行数千米,就能看到数百处墓穴。若是驻足西尔布利山远眺,可以看见隐匿于村庄及田野间的巨大石圈以及举世罕见的巨石阵。
巨石阵位于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平原,据推测建造时间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1130年,英国一位神父偶然外出时发现了巨石阵,之后巨石阵声名大噪、显赫一时,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巍峨、耸立的巨石呈环形屹于无垠旷野间,被世人誉为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直到今天,还有许多谜底有待我们揭晓。
凯尔特人的移民与罗马军团的入侵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一支名为凯尔特人的蛮族开始活跃在欧洲大陆上。从法国东部的塞纳河、罗亚尔河,直到德国西南部的莱茵河、多瑙河的上游地区,都是凯尔特人的发祥地。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凯尔特人以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并进行武装移民。
凯尔特人惯以制造、使用铁器以及金制装饰品等著称,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番民部落。公元前5世纪前后,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扩张。凯尔特人以铸造刀剑和精湛的盾牌著称,这些刀剑和盾牌上都饰有精致的螺旋花纹,且造价昂贵。这些铁器既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祭祀,凯尔特人以此作为本族群的象征和标志。凯尔特人不仅崇尚自己高贵的血统,还是向往男女平等和性取向平等的族群。在凯尔特人眼中,女性不仅可以成为女王,甚至可以成为宗教领袖。
正当凯尔特人逐步壮大之际,他们开始移民不列颠诸岛。陆续迁移至不列颠岛的凯尔特人有三个分支,分别是皮克特人、布利吞人和比尔盖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则占据着今天的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凯尔特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主要讲凯尔特语。在英语形成之初,凯尔特语是不列颠岛上所能发现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据的语言。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在凯撒的带领下迅速扩张,不仅横扫了莱茵河畔的法国和比利时,还突袭了日耳曼人领地。早在入侵不列颠之前,罗马帝国已与不列颠诸岛居民互通有无,外贸往来日益频繁。公元前55年8月,一万余名罗马精兵在凯撒的率领下,乘坐80艘战船由布伦附近出发,抵达不列颠东南部的多佛港。翌日清晨,罗马军团悄无声息地爬上了陡峭的悬崖,发现了严阵以待的凯尔特人守备部队。为避其锋芒,凯撒下令向北绕行,驻防于不列颠南岸,随即与布利吞人发生激战。布利吞人终因不敌装备精良的罗马军团而败下阵来,遂以求和为名拖延时间。然而,一场暴风雨的袭来,使得战况发生了逆转,致使罗马军团的后援部队中途折返,前线部队身处险境。凯撒权衡利弊后,旋即带着虏获的战俘返回欧洲大陆。
战争的失利并未让凯撒放弃进军。其实,罗马帝国冀望吞并不列颠的想法久已。一方面是垂涎其丰富的金、银、锡、粮食和奴隶等资源;另一方面是想将不列颠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为凯撒巩固权位再立新功。就在失败后的第二年,凯撒再度率兵进犯不列颠。岂料,风暴再度袭来,沿海战船毁坏无数,罗马军团再度进退维谷。本已休整一月有余的罗马军团,听闻位于法国境内的高卢人起义,凯撒思虑再三,决定与布利吞人言和,并率军撤回。尽管凯撒进兵来犯均未获成功,却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这两次率兵入侵,使得英国的历史开始有了详细的文字记载。
两次短暂战争后的近100年内,不列颠人均未遭受罗马人的直接入侵。虽然,奥古斯都等几位罗马皇帝都谋划对不列颠的进攻,但却囿于各种情况而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与此同时,聚居在不列颠的凯尔特人部落也纷纷加强与罗马帝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甚至派遣子嗣远赴罗马留学。公元1世纪前期,继任卡土维拉尼王国的君主库诺比林努斯成为不列颠南部的霸主,自誉为“不列颠之王”。库诺比林努斯晚年将其中一子流放,其子遂遁逸至罗马,并公开向罗马卡利古拉皇帝称臣。库诺比林努斯死后,他的次子继位。因夺位之争,对罗马怀有戒心。正当危机四伏之际,罗马的卡利古拉皇帝惨遭遇刺,克劳狄即位成为新的罗马皇帝。克劳狄登基之初,因未有显赫战功,遂将目光投向了不列颠,企图以此建立功勋。公元43年,约4万余名全副武装的罗马士兵从法国西北沿海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很快在英国肯特郡沿岸地区登陆,并迅速占领了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尽管凯尔特人加固城堡,拼死抵抗,但最终不敌罗马人强有力的攻势。公元43年入夏,罗马皇帝克劳狄最终踏上了不列颠的领土,12位凯尔特人部落的国王纷纷偃旗称降。不列颠最终纳入到罗马帝国版图,成为其治下的一个行省。
不列颠行省的盛衰与英国封建时代的来临
在罗马帝国统治不列颠的初期,凯尔特人屡屡反抗,尤以波迪卡女王领导的起义最为著名。起义坚持了近一年,一度横扫伦敦城,近7万余名罗马人死于这场战乱。罗马总督遂集结重兵残酷镇压了起义,许多村庄化为废墟,领导起义的波迪卡也被迫服毒自尽。此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强化对不列颠的统治,将不列颠划分为若干行省。公元97年,划分为2个行省;284年,又调整为4个行省;369年,又扩增为5个行省。罗马常年在不列颠保持有3~5个军团的兵力,约4万余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通过征收货币和实物租税,将驻军负担及贡赋强加于不列颠各部落民众之上。为了笼络当地人,罗马人还雇用数量不等的凯爾特上层人士帮助管理地方事务。
为了加强对不列颠行省的统治,罗马人在不列颠岛上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一是用于输送军队、传递消息的罗马大道。这是一套颇为系统的交通路网,不仅路面宽阔、路基坚实,而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向外辐射的3条干线,覆盖英格兰及威尔士全境。此外,在大道上每隔13~24千米就设有一处驿站。二是修建了防御北部蛮族的罗马长城,尤以哈德良长城最为著名。哈德良长城修筑于122~128年,全长约120千米,高约4.5米,底宽3米,顶宽2米,均用大石块砌成,连接泰恩河口和索尔威湾。城墙两侧各有一条深壕,全线共有17座要塞,每座要塞均有300~600名不等的士兵把守。另外还设有炮台、烽火台等军事设施。148年,罗马军队继续向北推进,在福斯-克莱德地峡修筑了一道近60千米的长墙,称之为“安托奈纳长城”。 (董强)
论及不列颠的石制建筑,人们很快就会联想到赫赫有名的石圈和巨石阵。在不列颠群岛约有900多处石圈,其中有不少位于苏格兰和爱尔兰境内,它们大多与殡葬、祭祀活动有关。最著名的石圈聚集群则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阿维伯里。倘若沿着此处出发,步行数千米,就能看到数百处墓穴。若是驻足西尔布利山远眺,可以看见隐匿于村庄及田野间的巨大石圈以及举世罕见的巨石阵。
巨石阵位于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平原,据推测建造时间约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1130年,英国一位神父偶然外出时发现了巨石阵,之后巨石阵声名大噪、显赫一时,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巍峨、耸立的巨石呈环形屹于无垠旷野间,被世人誉为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直到今天,还有许多谜底有待我们揭晓。
凯尔特人的移民与罗马军团的入侵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一支名为凯尔特人的蛮族开始活跃在欧洲大陆上。从法国东部的塞纳河、罗亚尔河,直到德国西南部的莱茵河、多瑙河的上游地区,都是凯尔特人的发祥地。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凯尔特人以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并进行武装移民。
凯尔特人惯以制造、使用铁器以及金制装饰品等著称,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番民部落。公元前5世纪前后,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扩张。凯尔特人以铸造刀剑和精湛的盾牌著称,这些刀剑和盾牌上都饰有精致的螺旋花纹,且造价昂贵。这些铁器既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祭祀,凯尔特人以此作为本族群的象征和标志。凯尔特人不仅崇尚自己高贵的血统,还是向往男女平等和性取向平等的族群。在凯尔特人眼中,女性不仅可以成为女王,甚至可以成为宗教领袖。
正当凯尔特人逐步壮大之际,他们开始移民不列颠诸岛。陆续迁移至不列颠岛的凯尔特人有三个分支,分别是皮克特人、布利吞人和比尔盖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则占据着今天的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凯尔特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主要讲凯尔特语。在英语形成之初,凯尔特语是不列颠岛上所能发现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据的语言。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在凯撒的带领下迅速扩张,不仅横扫了莱茵河畔的法国和比利时,还突袭了日耳曼人领地。早在入侵不列颠之前,罗马帝国已与不列颠诸岛居民互通有无,外贸往来日益频繁。公元前55年8月,一万余名罗马精兵在凯撒的率领下,乘坐80艘战船由布伦附近出发,抵达不列颠东南部的多佛港。翌日清晨,罗马军团悄无声息地爬上了陡峭的悬崖,发现了严阵以待的凯尔特人守备部队。为避其锋芒,凯撒下令向北绕行,驻防于不列颠南岸,随即与布利吞人发生激战。布利吞人终因不敌装备精良的罗马军团而败下阵来,遂以求和为名拖延时间。然而,一场暴风雨的袭来,使得战况发生了逆转,致使罗马军团的后援部队中途折返,前线部队身处险境。凯撒权衡利弊后,旋即带着虏获的战俘返回欧洲大陆。
战争的失利并未让凯撒放弃进军。其实,罗马帝国冀望吞并不列颠的想法久已。一方面是垂涎其丰富的金、银、锡、粮食和奴隶等资源;另一方面是想将不列颠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为凯撒巩固权位再立新功。就在失败后的第二年,凯撒再度率兵进犯不列颠。岂料,风暴再度袭来,沿海战船毁坏无数,罗马军团再度进退维谷。本已休整一月有余的罗马军团,听闻位于法国境内的高卢人起义,凯撒思虑再三,决定与布利吞人言和,并率军撤回。尽管凯撒进兵来犯均未获成功,却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这两次率兵入侵,使得英国的历史开始有了详细的文字记载。
两次短暂战争后的近100年内,不列颠人均未遭受罗马人的直接入侵。虽然,奥古斯都等几位罗马皇帝都谋划对不列颠的进攻,但却囿于各种情况而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与此同时,聚居在不列颠的凯尔特人部落也纷纷加强与罗马帝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甚至派遣子嗣远赴罗马留学。公元1世纪前期,继任卡土维拉尼王国的君主库诺比林努斯成为不列颠南部的霸主,自誉为“不列颠之王”。库诺比林努斯晚年将其中一子流放,其子遂遁逸至罗马,并公开向罗马卡利古拉皇帝称臣。库诺比林努斯死后,他的次子继位。因夺位之争,对罗马怀有戒心。正当危机四伏之际,罗马的卡利古拉皇帝惨遭遇刺,克劳狄即位成为新的罗马皇帝。克劳狄登基之初,因未有显赫战功,遂将目光投向了不列颠,企图以此建立功勋。公元43年,约4万余名全副武装的罗马士兵从法国西北沿海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很快在英国肯特郡沿岸地区登陆,并迅速占领了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尽管凯尔特人加固城堡,拼死抵抗,但最终不敌罗马人强有力的攻势。公元43年入夏,罗马皇帝克劳狄最终踏上了不列颠的领土,12位凯尔特人部落的国王纷纷偃旗称降。不列颠最终纳入到罗马帝国版图,成为其治下的一个行省。
不列颠行省的盛衰与英国封建时代的来临
在罗马帝国统治不列颠的初期,凯尔特人屡屡反抗,尤以波迪卡女王领导的起义最为著名。起义坚持了近一年,一度横扫伦敦城,近7万余名罗马人死于这场战乱。罗马总督遂集结重兵残酷镇压了起义,许多村庄化为废墟,领导起义的波迪卡也被迫服毒自尽。此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强化对不列颠的统治,将不列颠划分为若干行省。公元97年,划分为2个行省;284年,又调整为4个行省;369年,又扩增为5个行省。罗马常年在不列颠保持有3~5个军团的兵力,约4万余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通过征收货币和实物租税,将驻军负担及贡赋强加于不列颠各部落民众之上。为了笼络当地人,罗马人还雇用数量不等的凯爾特上层人士帮助管理地方事务。
为了加强对不列颠行省的统治,罗马人在不列颠岛上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一是用于输送军队、传递消息的罗马大道。这是一套颇为系统的交通路网,不仅路面宽阔、路基坚实,而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向外辐射的3条干线,覆盖英格兰及威尔士全境。此外,在大道上每隔13~24千米就设有一处驿站。二是修建了防御北部蛮族的罗马长城,尤以哈德良长城最为著名。哈德良长城修筑于122~128年,全长约120千米,高约4.5米,底宽3米,顶宽2米,均用大石块砌成,连接泰恩河口和索尔威湾。城墙两侧各有一条深壕,全线共有17座要塞,每座要塞均有300~600名不等的士兵把守。另外还设有炮台、烽火台等军事设施。148年,罗马军队继续向北推进,在福斯-克莱德地峡修筑了一道近60千米的长墙,称之为“安托奈纳长城”。 (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