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白与黑(2)
人们最熟悉的白化鸟类是白孔雀。它是蓝孔雀的变种,全身洁白如玉,开屏时如打开一把巨大的白羽扇,左右摇摆,翩翩起舞,别有一番风韵。最威武的白化哺乳动物是白虎,但它不是由于缺乏色素,而是因为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变异,因此它的眼睛是蓝色的,而不是白化动物所常见的红色。白虎在凶猛、力量等方面与正常毛色的虎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神秘的黑色动物
与白色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相比,纯黑色的就更少了,种类最多的是一些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蛇尾等。生活于沙质海底的黑海参特别善于进行断裂式繁殖:首先把头部抬起来,扭转两圈,然后把自己从中部慢慢地拉断成头、尾两截,再分别生长完整。
陆生的黑色无脊椎动物则以鞘翅目昆虫最多,特别是在蜣螂、犀金龟、锹甲、阎虫、隐翅虫、粉甲、步甲、拟步甲、天牛等类群中。蜣螂俗称屎壳郎,善于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将粪便滚动成球状,并向前推动,因而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其实,蜣螂并非只会埋头滚球,还喜欢“仰望星空”。最新的研究表明,它们能依靠银河来定位,并且在每一次成功导航之后,还会爬上粪球表演一出“定向之舞”。
黑色的昆虫还有黑色蟌、黑麗翅蜻等黑色的蜻蜓,以及蠼螋、蚜虫、蝇、石蛾和蚂蚁中的一些种类。拥有黑色翅膀的蝴蝶也在翅面上配以不同的花纹或斑点,主要有青粉蝶、统帅青凤蝶、黑青凤蝶、黑眼蝶、黑紫蛱蝶、宽带凤蝶、麝凤蝶等。
黑色的蜘蛛给人以凶残的感觉,如很像蚂蚁的黑蚁蛛、像雪茄一样的管网蛛、具有长方形黑色背壳的泛热带跳蛛、背壳炭黑色并且腹部被长毛所覆盖的粉趾舞蛛等。黑拉链蛛身体的大部分以及腿部都是光滑的黑色。生活在欧洲的体型最大、样子最凶猛的西班牙漏斗蛛则拥有黑缎子般的颜色和长长的富有弹性的吐丝器。
纯黑色的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不算多,但却颇具魅力。例如黑魔鬼鱼(也叫线翎电鳗)虽然眼睛已经退化,却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微弱电流,并借助灵敏的嗅觉在水中异常灵活地穿梭游动。黑曼巴为眼镜蛇科的一员,是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最致命的毒蛇之一。
提起黑色的鸟儿,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通体为黑色的乌鸦有很多种,如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红嘴山鸦、黄嘴山鸦和体型硕大的渡鸦等。很多人不喜欢乌鸦,其实,它们的羽毛上常常闪烁着绚丽的金属光泽,别有一番风韵;而且,它们还是非常聪明的鸟类,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甚至会用嘴叼着绳子钓鱼,以及往马路上扔核桃,让汽车成为自己的大型碎壳机。
纯黑色的鸟类还有鸣禽中的黑百灵、黑短脚鹎、乌鸫、雪鹀、鹩哥、黑卷尾、发冠卷尾、黑色蚁鸟;猛禽中的黑卡拉鹰;陆禽中的大凤冠雉;攀禽中的黑啄木鸟、黑色吸蜜鹦鹉、棕树凤头鹦鹉;走禽中的鹤鸵(食火鸡)等。游禽中的黑天鹅全身都有卷曲的羽毛,高雅大方,美丽动人,比起白天鹅来丝毫不落下风。涉禽中的黑鹭常常在浅水中展开双翅,将头藏在翼的下面,一动也不动,利用这把独特“大伞”的阴影,吸引鱼儿游来,从而轻松地获取食物。这种“掩体”还有消除水面反光的作用,更便于它看清水中的猎物。
有些黑色的鸟类的身上也有少数的白色羽毛。例如,八哥飞羽具有宽阔的“八”字形白斑,黑海鸽翅膀上有白色的覆羽,地犀鸟则有白色的飞羽。白斑军舰鸟腹部的两边各有一个大块白斑。羽色最华丽的是神清貌闲、举止潇洒的白鹇。它的整个下体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尤为别致的是,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犹如一位能工巧匠在银锭上雕刻而成。
哺乳动物中纯黑色种类最多的是灵长目,如黑吼猴的雄性、黑白眉猴、黑冠猴,还有人类的近亲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黑长臂猿的雄性也是通体黑色,头上略微耸立着冠毛,两条灵活的长臂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一道黑色的幽灵飞闪而过。
在其他类群中,还有野猪、豪猪、黑家鼠、熊狸以及海洋中的伪虎鲸等黑色的物种。黑色的熊类比较多,但只有美洲黑熊为全身黑色,其他种类均有少量的白色斑块或斑纹。例如亚洲黑熊、懒熊胸前都有一条白色月牙状斑纹,马来熊胸前为马蹄形白斑,眼镜熊则在眼睛周围有环状的白斑,并因此得名。
有少量白斑的黑色哺乳动物种类更多,例如有“塔斯马尼亚恶魔”之称的袋獾,胸前和臀部都夹杂着白色的斑纹。黑白树袋鼠吻部两侧和颈部有白色条纹,向下变为一条宽的纵条纹一直延伸到腹部下方,额部还有一个小小的白色星状斑点,显得很俏皮。长须狨嘴边具有两条又长又弯的白色胡须。白脸僧面猴雄兽长着一个圆圆的大白脸。黑叶猴的两颊各有一道白毛。白头叶猴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尾巴的下半截也是白色。黑白疣猴面部周围环绕一圈白毛,肩部至两胁也有白色的长毛。白眉长臂猿雄兽有白色的“眉毛”。白颊长臂猿雄兽两颊各有一块白斑。
白色斑块面积更大的是马来貘,其身体的中后部都是白色,与其他部分的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可以在丛林中起到迷彩的作用,特别是在月夜的阴影之下。海洋中的虎鲸漆黑色的背部有一个马鞍形的白斑,两眼的后面也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这种大型齿鲸的性情十分凶猛,因而又有恶鲸、杀鲸、凶手鲸、逆戟鲸等称谓。
有趣的是,自然界也存在黑化动物,如黑化斑马,黑色素的大量沉积让它背上的白色条纹完全被黑色所替代,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此外,人们常见的黑豹,也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豹的黑化型。
奇妙的黑白搭配
许多鱼类、水鸟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的特点。这是一种“反隐蔽”的伪装方式,可以使水面上和水底下的动物都不易发现它们。
陆地上黑白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动物无疑就是人见人爱的大熊猫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朴素大方、独特可爱的毛色是一种进化中的妥协。因为从竹子中获取的营养和热量都非常有限,大熊猫无法储存足够的脂肪用来冬眠,所以必须在冬季飘雪、夏季葱郁的山地森林中活动,以便吃到足够的竹子。而它们又无法通过迅速地换毛来适应不同季节的背景颜色,因此不得不进化出一种折中的、黑白相间的保护色。 (余夫)
神秘的黑色动物
与白色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相比,纯黑色的就更少了,种类最多的是一些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蛇尾等。生活于沙质海底的黑海参特别善于进行断裂式繁殖:首先把头部抬起来,扭转两圈,然后把自己从中部慢慢地拉断成头、尾两截,再分别生长完整。
陆生的黑色无脊椎动物则以鞘翅目昆虫最多,特别是在蜣螂、犀金龟、锹甲、阎虫、隐翅虫、粉甲、步甲、拟步甲、天牛等类群中。蜣螂俗称屎壳郎,善于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将粪便滚动成球状,并向前推动,因而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其实,蜣螂并非只会埋头滚球,还喜欢“仰望星空”。最新的研究表明,它们能依靠银河来定位,并且在每一次成功导航之后,还会爬上粪球表演一出“定向之舞”。
黑色的昆虫还有黑色蟌、黑麗翅蜻等黑色的蜻蜓,以及蠼螋、蚜虫、蝇、石蛾和蚂蚁中的一些种类。拥有黑色翅膀的蝴蝶也在翅面上配以不同的花纹或斑点,主要有青粉蝶、统帅青凤蝶、黑青凤蝶、黑眼蝶、黑紫蛱蝶、宽带凤蝶、麝凤蝶等。
黑色的蜘蛛给人以凶残的感觉,如很像蚂蚁的黑蚁蛛、像雪茄一样的管网蛛、具有长方形黑色背壳的泛热带跳蛛、背壳炭黑色并且腹部被长毛所覆盖的粉趾舞蛛等。黑拉链蛛身体的大部分以及腿部都是光滑的黑色。生活在欧洲的体型最大、样子最凶猛的西班牙漏斗蛛则拥有黑缎子般的颜色和长长的富有弹性的吐丝器。
纯黑色的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不算多,但却颇具魅力。例如黑魔鬼鱼(也叫线翎电鳗)虽然眼睛已经退化,却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微弱电流,并借助灵敏的嗅觉在水中异常灵活地穿梭游动。黑曼巴为眼镜蛇科的一员,是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最致命的毒蛇之一。
提起黑色的鸟儿,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通体为黑色的乌鸦有很多种,如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红嘴山鸦、黄嘴山鸦和体型硕大的渡鸦等。很多人不喜欢乌鸦,其实,它们的羽毛上常常闪烁着绚丽的金属光泽,别有一番风韵;而且,它们还是非常聪明的鸟类,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甚至会用嘴叼着绳子钓鱼,以及往马路上扔核桃,让汽车成为自己的大型碎壳机。
纯黑色的鸟类还有鸣禽中的黑百灵、黑短脚鹎、乌鸫、雪鹀、鹩哥、黑卷尾、发冠卷尾、黑色蚁鸟;猛禽中的黑卡拉鹰;陆禽中的大凤冠雉;攀禽中的黑啄木鸟、黑色吸蜜鹦鹉、棕树凤头鹦鹉;走禽中的鹤鸵(食火鸡)等。游禽中的黑天鹅全身都有卷曲的羽毛,高雅大方,美丽动人,比起白天鹅来丝毫不落下风。涉禽中的黑鹭常常在浅水中展开双翅,将头藏在翼的下面,一动也不动,利用这把独特“大伞”的阴影,吸引鱼儿游来,从而轻松地获取食物。这种“掩体”还有消除水面反光的作用,更便于它看清水中的猎物。
有些黑色的鸟类的身上也有少数的白色羽毛。例如,八哥飞羽具有宽阔的“八”字形白斑,黑海鸽翅膀上有白色的覆羽,地犀鸟则有白色的飞羽。白斑军舰鸟腹部的两边各有一个大块白斑。羽色最华丽的是神清貌闲、举止潇洒的白鹇。它的整个下体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尤为别致的是,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犹如一位能工巧匠在银锭上雕刻而成。
哺乳动物中纯黑色种类最多的是灵长目,如黑吼猴的雄性、黑白眉猴、黑冠猴,还有人类的近亲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黑长臂猿的雄性也是通体黑色,头上略微耸立着冠毛,两条灵活的长臂使它们穿林越树如履平地,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一道黑色的幽灵飞闪而过。
在其他类群中,还有野猪、豪猪、黑家鼠、熊狸以及海洋中的伪虎鲸等黑色的物种。黑色的熊类比较多,但只有美洲黑熊为全身黑色,其他种类均有少量的白色斑块或斑纹。例如亚洲黑熊、懒熊胸前都有一条白色月牙状斑纹,马来熊胸前为马蹄形白斑,眼镜熊则在眼睛周围有环状的白斑,并因此得名。
有少量白斑的黑色哺乳动物种类更多,例如有“塔斯马尼亚恶魔”之称的袋獾,胸前和臀部都夹杂着白色的斑纹。黑白树袋鼠吻部两侧和颈部有白色条纹,向下变为一条宽的纵条纹一直延伸到腹部下方,额部还有一个小小的白色星状斑点,显得很俏皮。长须狨嘴边具有两条又长又弯的白色胡须。白脸僧面猴雄兽长着一个圆圆的大白脸。黑叶猴的两颊各有一道白毛。白头叶猴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尾巴的下半截也是白色。黑白疣猴面部周围环绕一圈白毛,肩部至两胁也有白色的长毛。白眉长臂猿雄兽有白色的“眉毛”。白颊长臂猿雄兽两颊各有一块白斑。
白色斑块面积更大的是马来貘,其身体的中后部都是白色,与其他部分的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可以在丛林中起到迷彩的作用,特别是在月夜的阴影之下。海洋中的虎鲸漆黑色的背部有一个马鞍形的白斑,两眼的后面也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这种大型齿鲸的性情十分凶猛,因而又有恶鲸、杀鲸、凶手鲸、逆戟鲸等称谓。
有趣的是,自然界也存在黑化动物,如黑化斑马,黑色素的大量沉积让它背上的白色条纹完全被黑色所替代,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此外,人们常见的黑豹,也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豹的黑化型。
奇妙的黑白搭配
许多鱼类、水鸟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的特点。这是一种“反隐蔽”的伪装方式,可以使水面上和水底下的动物都不易发现它们。
陆地上黑白搭配得恰到好处的动物无疑就是人见人爱的大熊猫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朴素大方、独特可爱的毛色是一种进化中的妥协。因为从竹子中获取的营养和热量都非常有限,大熊猫无法储存足够的脂肪用来冬眠,所以必须在冬季飘雪、夏季葱郁的山地森林中活动,以便吃到足够的竹子。而它们又无法通过迅速地换毛来适应不同季节的背景颜色,因此不得不进化出一种折中的、黑白相间的保护色。 (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