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将走红国外
麻将这项中国古老游戏远渡重洋,如今已成为外国人热衷的桌上游戏。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美国麻将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北美麻将联赛。各种肤色的西方人在牌桌上“拼杀”,哗啦啦的洗牌声中不断传出“吃、碰、杠、和”等极具中国特色的麻将术语。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人约瑟夫·巴布考克开始向西方介绍麻将,他撰写的教程《麻将规则》被外国人昵称为“小红书”。现在,在欧美国家,各种麻将协会风生水起。1999年,美国麻将协会成立,目的就是推广这项古老的游戏。荷兰是欧洲的“麻将桥头堡”,这项游戏从这里发端,传遍欧洲各国。2005年,荷兰麻将爱好者成立了荷兰麻将协会,随后,欧洲各国麻将协会纷纷涌现。同年,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7国麻将协会倡议在丹麦注册成立了欧洲麻将协会,并于当年举办了第一届欧洲麻将锦标赛。截至目前,已经有14个欧洲国家的麻将协会成为欧洲麻将协会的成员。
三分之一的欧盟民众
一个人生活
德国著名统计机构Statista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欧盟国家中,独居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2016年,欧盟各成员国平均有33%的民众处于独居生活状态。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德国独自生活的人比例高达41%。这些独居者大多数是单身,也包括一些有伴侣但喜欢独居生活的人。独居者的年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丧偶的老年人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有。男女比例也较均衡。德国独居比例还不是欧盟国家中最高的。北欧国家独居比例更高。其中瑞典以52%的独居率名列榜首。这意味着,瑞典一半以上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丹麦人独居的比例也高达43%。
耳环原是一种“刑具”
耳环,我国古人称之为珥、铛,或称为耳铛、耳珠、充耳。耳环是如何起源的呢?历史学家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一书中写道:“穿耳一事,亦为古时边裔之俗。其起因,当为俘到女子,恐其逃逸,故穿其耳,以便拘管,似与掠夺婚姻有关。”若果真如上所述,在耳朵上戴东西则最早不是装饰物,而是为了防止妇女逃跑,加在妇女身上的一种“刑具”。后来,妇女慢慢发现,这种“刑具”可以增加衣物装饰的美感,就沿袭下来。
“新郎官”原指新科进士
“新郎官”现指新婚的男子,在古代,即多指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为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唐朝,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从隋朝开始,朝廷采用科举制(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隋唐两代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当时朝廷规定: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先分配到中央官署中挂职锻炼,所任官职一般为校书郎、秘书郎。虽无实权,且多为文职,但级别不低,政治待遇也不错,时常能见到皇帝。缘于此,当时人们把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
中国人为何讨厌“三”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在成语中,凡是“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等。“三”和其他数字配在一个成语里,也多是贬义,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教九流”等。中国人为何老跟“三”过不去?原来,中国人有恋双情结,喜欢成双成对,待客上菜必成双,送礼要送“四合礼”,这是由中国人观察世间万物无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而来:人分男女,气有阴阳,人体器官眉、眼、耳、鼻孔、手、足、臂、腿,皆左右对称。人们认识到偶数的合理性与美好,赋予它吉祥意趣。“三”是奇數,不整齐、不规矩,总让人看着不顺眼,所以,只好在不少成语里被贬为丑角,此外,“三”在汉语里表示数字极限的意思。老子《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到“三”就不往下说,后面就是无穷大。所以坏事、错事做得多了,人们就把“三”扯上了。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饭盒
古人到野外时会带些什么食物?考古学家最新发现的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木质饭盒给出了答案。瑞士考古学家近日在瑞士西南部的伯尼兹阿尔卑斯地区的勒奇山发现了这一木质饭盒,以及一些弓箭、绳索和皮革制品等器物。它们位于接近2700米山顶的一处岩石庇护所内。通过碳14测年分析,这些器物应属于约4000年前青铜时代的猎人或牧民。他们可能在山口的一块大石头下躲避风雪时留下这些物品。这一饭盒大体是圆形的,主体由瑞士松、柳树和欧洲落叶松制成,盒内还残存有“神秘”食物残渣。经分析发现,这是由小麦、黑麦、大麦等多种谷物研磨成的粉状物。专家认为,这些粉状物在当时可能混合水或牛奶食用,因为登山时“只带着面粉会更轻便”。考古学家说,被发现的饭盒和弓箭等证明青铜时代的山民中就有猎人存在,勒奇山口现在仍是主要猎区,分布着大量岩羊、野山羊等猎物。不过,这些器物也可能是牧民留下的,他们携带弓箭以保护家畜免受熊或狼的捕食。
宋代“九百”指呆傻
北方人称痴癫呆傻为“二百五”,犹江浙人称“戆大”。痴癫呆傻非今人所有,各代亦有特称。例如明代人称“傻角”,清代人称“呆大”等,惟宋人谓之“九百”。今人以“二百五”称名,应始于古代官名“伍伯”。伍伯指官吏巡行时开路的小卒。古代“伍伯”义同“五百”。《后汉书·曹节传》中有“越驹营五百妻有美色”,韦昭《辩释名》注曰:“五百,字本为伍伯。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闲杂)也。”如果连鸣锣开道这样的差役活儿都干不好的人,多半脑子出了问题。所以用幽默含蓄一点的说法,五百折半,便成了“二百五”。“九百”又称“九伯”,类似“五百”之义同“伍伯”。“九伯”之“九”,与宋代的习俗大有关系。宋代的医家避讳“颠狂(疯病)”,卫官干卒避讳“干”,皆相信阳过盛必致衰乱,故对数字中的“九”极不看好。干,易卦名,为九数,故宋代俗称精神不足、痴癫呆傻者为“九伯”、“干伯”或“九百”。
“当头棒喝”是种佛教仪式
“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它最初是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者的一种仪式。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中曰:“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原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且每提出一个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同时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苦读深研,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并流传。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三分之一的欧盟民众
一个人生活
德国著名统计机构Statista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欧盟国家中,独居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2016年,欧盟各成员国平均有33%的民众处于独居生活状态。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德国独自生活的人比例高达41%。这些独居者大多数是单身,也包括一些有伴侣但喜欢独居生活的人。独居者的年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丧偶的老年人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有。男女比例也较均衡。德国独居比例还不是欧盟国家中最高的。北欧国家独居比例更高。其中瑞典以52%的独居率名列榜首。这意味着,瑞典一半以上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丹麦人独居的比例也高达43%。
耳环原是一种“刑具”
耳环,我国古人称之为珥、铛,或称为耳铛、耳珠、充耳。耳环是如何起源的呢?历史学家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一书中写道:“穿耳一事,亦为古时边裔之俗。其起因,当为俘到女子,恐其逃逸,故穿其耳,以便拘管,似与掠夺婚姻有关。”若果真如上所述,在耳朵上戴东西则最早不是装饰物,而是为了防止妇女逃跑,加在妇女身上的一种“刑具”。后来,妇女慢慢发现,这种“刑具”可以增加衣物装饰的美感,就沿袭下来。
“新郎官”原指新科进士
“新郎官”现指新婚的男子,在古代,即多指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为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唐朝,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从隋朝开始,朝廷采用科举制(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隋唐两代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当时朝廷规定: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先分配到中央官署中挂职锻炼,所任官职一般为校书郎、秘书郎。虽无实权,且多为文职,但级别不低,政治待遇也不错,时常能见到皇帝。缘于此,当时人们把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
中国人为何讨厌“三”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在成语中,凡是“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等。“三”和其他数字配在一个成语里,也多是贬义,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教九流”等。中国人为何老跟“三”过不去?原来,中国人有恋双情结,喜欢成双成对,待客上菜必成双,送礼要送“四合礼”,这是由中国人观察世间万物无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而来:人分男女,气有阴阳,人体器官眉、眼、耳、鼻孔、手、足、臂、腿,皆左右对称。人们认识到偶数的合理性与美好,赋予它吉祥意趣。“三”是奇數,不整齐、不规矩,总让人看着不顺眼,所以,只好在不少成语里被贬为丑角,此外,“三”在汉语里表示数字极限的意思。老子《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到“三”就不往下说,后面就是无穷大。所以坏事、错事做得多了,人们就把“三”扯上了。
考古学家发现4000年前饭盒
古人到野外时会带些什么食物?考古学家最新发现的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木质饭盒给出了答案。瑞士考古学家近日在瑞士西南部的伯尼兹阿尔卑斯地区的勒奇山发现了这一木质饭盒,以及一些弓箭、绳索和皮革制品等器物。它们位于接近2700米山顶的一处岩石庇护所内。通过碳14测年分析,这些器物应属于约4000年前青铜时代的猎人或牧民。他们可能在山口的一块大石头下躲避风雪时留下这些物品。这一饭盒大体是圆形的,主体由瑞士松、柳树和欧洲落叶松制成,盒内还残存有“神秘”食物残渣。经分析发现,这是由小麦、黑麦、大麦等多种谷物研磨成的粉状物。专家认为,这些粉状物在当时可能混合水或牛奶食用,因为登山时“只带着面粉会更轻便”。考古学家说,被发现的饭盒和弓箭等证明青铜时代的山民中就有猎人存在,勒奇山口现在仍是主要猎区,分布着大量岩羊、野山羊等猎物。不过,这些器物也可能是牧民留下的,他们携带弓箭以保护家畜免受熊或狼的捕食。
宋代“九百”指呆傻
北方人称痴癫呆傻为“二百五”,犹江浙人称“戆大”。痴癫呆傻非今人所有,各代亦有特称。例如明代人称“傻角”,清代人称“呆大”等,惟宋人谓之“九百”。今人以“二百五”称名,应始于古代官名“伍伯”。伍伯指官吏巡行时开路的小卒。古代“伍伯”义同“五百”。《后汉书·曹节传》中有“越驹营五百妻有美色”,韦昭《辩释名》注曰:“五百,字本为伍伯。伍,当也;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闲杂)也。”如果连鸣锣开道这样的差役活儿都干不好的人,多半脑子出了问题。所以用幽默含蓄一点的说法,五百折半,便成了“二百五”。“九百”又称“九伯”,类似“五百”之义同“伍伯”。“九伯”之“九”,与宋代的习俗大有关系。宋代的医家避讳“颠狂(疯病)”,卫官干卒避讳“干”,皆相信阳过盛必致衰乱,故对数字中的“九”极不看好。干,易卦名,为九数,故宋代俗称精神不足、痴癫呆傻者为“九伯”、“干伯”或“九百”。
“当头棒喝”是种佛教仪式
“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它最初是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者的一种仪式。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中曰:“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原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且每提出一个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同时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苦读深研,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并流传。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