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你该知道的那些事(3)
疫苗接种中的“恶魔抽签”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疫苗”,这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事实。即便完全合格的疫苗,也存在造成接种对象死亡或者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日本医学界将其形象地称为“恶魔抽签”。
接种疫苗后有三类截然不同的“恶魔抽签”。第一类为“偶合反应”,医学上叫“偶合症”。全球每天死亡新生儿达8000多人,中国每天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人数超过400人。这些死亡的原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畸形、脑出血等。如果婴儿死前恰巧接种了疫苗,家长就会认为是疫苗导致的。其实,这是受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发病原因与疫苗无关。这种死亡病例称为“偶发死亡病例”。对于“偶合”,医学上有一个形象比喻:偶合的两者,属于“鸡叫”与“天亮”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即使不接种疫苗也会出现死亡,所以这种情况不涉及赔偿问题。发生于2013年底的疑似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中的17例婴儿死亡即为“偶合反应”。1991~2013年,美国有1259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有769人。
第二类是确实有疫苗异常不良反应,也出现过极小概率的死亡事件。我国乙肝疫苗接种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共有18例,平均一年不到2例。这类事件与人的个体体质有关系,注射疫苗往往造成超强的过敏反应,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生。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的补偿,需区分疫苗的种类。如果是一类疫苗,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如果是二类疫苗,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还有第三类,其发生往往具有聚集性,与疫苗特定批号相关,有共同的临床特点,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疫苗厂家的问题,或是接种差错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揭示原因,这种原因出现以后可以追究肇事者的责任,并做出赔偿。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这种情况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发生过。
疫苗信任危机带来的惨痛教训
不能不承认,“恶魔抽签”被媒体放大后,疫苗就有了信任危机,而这种危机会直接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10个省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了30%,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也下降了15%。若按照接种率下降30%计算,每年有四五十万的儿童面临感染乙肝的风险。但在接受对预防接种安全信任度调查的人群中,有近30%的家长对预防接种产生犹豫心理,另有20%左右的家长不想带孩子去接种疫苗。
因公众误解疫苗,接种率下降,最终导致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疫情流行,致使公众和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惨痛教训。
20世纪70年代末,瑞典一位医学专家质疑百日咳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导致相关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政府也于1979年放弃百日咳疫苗接种。此后数年,百日咳每年发生超过万例,引发了很多死亡悲剧。瑞典政府不得不于1996年重新将百日咳疫苗引入免疫规划。
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36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媒体对新闻的不断发酵激活了公众的恐慌情绪,接种率从81%大幅降至31%,导致发病率由之前的0.001% 上升至0.1%~0.2%,是原来的200倍,暴发百日咳疫情。受此报道影响,日本的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也从1974年的80%降至1976年的10%,导致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付出了1.3万病例、41人死亡的惨重代价。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称麻风腮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虽然该论文被撤稿,安德鲁·韦克菲尔德也被吊销医师执照,但伤害已经造成。论文引发了恐慌,导致疫苗的接种率下降,6年后,英国麻风腮疫苗的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麻疹病例从1998年的56例增加到2008年的1348例并致2人死亡。
更糟糕的是,该论文观点波及很多国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共报告8499例麻疹。百日咳也在美国死灰复燃,2012年患病总人数接近5万人,2014年又确诊了600多例麻疹病例,创下美国2000年宣布已消灭麻疹疫情以来的新高。
要知道,只有达到一定的接种率,在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才能避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大规模流行,预防接种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相互联系极为密切的当今世界,病原体可以跨越不同国家,感染缺乏保护的人群。自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就曾在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中暴发,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同样因家长不带孩子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仅使该国小儿麻痹症死灰复燃,还使这个疾病传播到其他19个已消灭小儿麻痹症的国家。
拒绝疫苗接种,才真是“生命之殇”
你能想象,没有疫苗的年代病毒是多么可怕吗?
165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罗马帝国,夺去了全国1/3的人口,有些幸存者保住了性命却因瘟疫双目失明。这场瘟疫的元凶就是古老的恶性传染病——天花,它使欧洲3亿人丧生。最终征服这一恶魔的就是疫苗——由英国内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牛痘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你能想象,免疫时代疫苗带给我们多大的利益吗?
我国计划免疫(免疫规划)实施33年来,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4种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就下降了99%以上,共减少发病3亿人次,减少死亡400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
疫苗绝对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药品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
如果因某些“疫苗事件”而对疫苗另眼相看,甚至拒绝疫苗接种,那才真是“生命之殤”!
【责任编辑】张小萌 (梅红)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疫苗”,这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事实。即便完全合格的疫苗,也存在造成接种对象死亡或者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日本医学界将其形象地称为“恶魔抽签”。
接种疫苗后有三类截然不同的“恶魔抽签”。第一类为“偶合反应”,医学上叫“偶合症”。全球每天死亡新生儿达8000多人,中国每天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人数超过400人。这些死亡的原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畸形、脑出血等。如果婴儿死前恰巧接种了疫苗,家长就会认为是疫苗导致的。其实,这是受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发病原因与疫苗无关。这种死亡病例称为“偶发死亡病例”。对于“偶合”,医学上有一个形象比喻:偶合的两者,属于“鸡叫”与“天亮”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即使不接种疫苗也会出现死亡,所以这种情况不涉及赔偿问题。发生于2013年底的疑似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中的17例婴儿死亡即为“偶合反应”。1991~2013年,美国有1259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有769人。
第二类是确实有疫苗异常不良反应,也出现过极小概率的死亡事件。我国乙肝疫苗接种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共有18例,平均一年不到2例。这类事件与人的个体体质有关系,注射疫苗往往造成超强的过敏反应,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发生。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的补偿,需区分疫苗的种类。如果是一类疫苗,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如果是二类疫苗,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还有第三类,其发生往往具有聚集性,与疫苗特定批号相关,有共同的临床特点,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疫苗厂家的问题,或是接种差错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揭示原因,这种原因出现以后可以追究肇事者的责任,并做出赔偿。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这种情况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发生过。
疫苗信任危机带来的惨痛教训
不能不承认,“恶魔抽签”被媒体放大后,疫苗就有了信任危机,而这种危机会直接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10个省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了30%,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也下降了15%。若按照接种率下降30%计算,每年有四五十万的儿童面临感染乙肝的风险。但在接受对预防接种安全信任度调查的人群中,有近30%的家长对预防接种产生犹豫心理,另有20%左右的家长不想带孩子去接种疫苗。
因公众误解疫苗,接种率下降,最终导致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疫情流行,致使公众和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惨痛教训。
20世纪70年代末,瑞典一位医学专家质疑百日咳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导致相关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政府也于1979年放弃百日咳疫苗接种。此后数年,百日咳每年发生超过万例,引发了很多死亡悲剧。瑞典政府不得不于1996年重新将百日咳疫苗引入免疫规划。
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36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媒体对新闻的不断发酵激活了公众的恐慌情绪,接种率从81%大幅降至31%,导致发病率由之前的0.001% 上升至0.1%~0.2%,是原来的200倍,暴发百日咳疫情。受此报道影响,日本的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也从1974年的80%降至1976年的10%,导致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付出了1.3万病例、41人死亡的惨重代价。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称麻风腮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虽然该论文被撤稿,安德鲁·韦克菲尔德也被吊销医师执照,但伤害已经造成。论文引发了恐慌,导致疫苗的接种率下降,6年后,英国麻风腮疫苗的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麻疹病例从1998年的56例增加到2008年的1348例并致2人死亡。
更糟糕的是,该论文观点波及很多国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共报告8499例麻疹。百日咳也在美国死灰复燃,2012年患病总人数接近5万人,2014年又确诊了600多例麻疹病例,创下美国2000年宣布已消灭麻疹疫情以来的新高。
要知道,只有达到一定的接种率,在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才能避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大规模流行,预防接种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相互联系极为密切的当今世界,病原体可以跨越不同国家,感染缺乏保护的人群。自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就曾在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中暴发,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同样因家长不带孩子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仅使该国小儿麻痹症死灰复燃,还使这个疾病传播到其他19个已消灭小儿麻痹症的国家。
拒绝疫苗接种,才真是“生命之殇”
你能想象,没有疫苗的年代病毒是多么可怕吗?
165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罗马帝国,夺去了全国1/3的人口,有些幸存者保住了性命却因瘟疫双目失明。这场瘟疫的元凶就是古老的恶性传染病——天花,它使欧洲3亿人丧生。最终征服这一恶魔的就是疫苗——由英国内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的牛痘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你能想象,免疫时代疫苗带给我们多大的利益吗?
我国计划免疫(免疫规划)实施33年来,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4种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就下降了99%以上,共减少发病3亿人次,减少死亡400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
疫苗绝对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措施能像疫苗一样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药品能像疫苗一样以极其低廉的代价把某一种疾病从地球上消灭。
如果因某些“疫苗事件”而对疫苗另眼相看,甚至拒绝疫苗接种,那才真是“生命之殤”!
【责任编辑】张小萌 (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