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37549
汉画万象(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5期
汉画万象
汉画万象

     从这两个小例子,大致可以理解我国古代这种人世色彩很重的星官体系。

    弋射

    对一般读者而言,可能听说过“弋射”这个词,但具体的含义估计很少有人能说得上来。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开头写道:“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里写的是一对夫妇早晨刚睡醒时的对话,丈夫有点困想多睡一会儿,妻子催促丈夫应该早起去猎弋凫雁,以维持全家生计。可见弋射由来已久,那什么是弋射呢?弋射是指一种在箭头末端系有绳的射箭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把猎物捡回;二是利用射到空中箭绳的缠绕作用,可以捕获到活禽。

    是不是到了汉代才有了弋射的图画?也不是。迄今已经发现了几幅战国时期的弋射图画,有成都百花潭战国墓一件铜壶上的弋射图,还有河南辉县琉璃阁一件狩猎纹铜壶上的弋射图等。不过,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一块汉代“弋射收获”画像砖(图③),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弋射场景,还提供了更多有趣的技术知识。

    这块画像砖的上方为弋射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射手身旁的绕缴轴。这里的“缴”读音为zhuó,是指箭附的绳。《淮南子》有言:“好弋者先具缴与矰(zēng)。缴为绳,矰为箭。”从图上可看到半圆形提架(下有支架,插在地面上)上有3或4个绕缴轴,这应该是比较高级的弋射方式了,有批量作业的意思。此外,战国时期写就的《墨子》有记载:“弋射,以鹿卢卷收。”“鹿卢”就是辘轳,但和现在说的辘轳还不是一回事,而是一种轮轴装置。过去的研究者不是很清楚弋射用的“鹿卢”的具体样貌,从这块画像砖大致能看明白。画中的绕缴轴是竖立的,缴(绳子)松松地缠在轴上(也可能绕缴轴本身就是中空的筒状,套在竖木上)。

    既然说到这块画像砖,就把其下半部分也介绍一下,也算是向接下来的农耕内容过渡。从谷物形态以及劳作者双脚没在水中判断,这是收获水稻的场景。右边两人正在使用一种叫“镰”(长柄大弯镰)的工具收割,中间三人似乎仅是在割取稻穗,手中工具看不清楚,有人推测手中所持应是“铚”。图④是嘉兴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春秋时期的双孔石铚,使用时用绳子穿在两孔中套在拇指上,手持铚割下稻穗。《诗经·周颂·臣工》中提到过“奄观铚刈”,其中的铚就是这种农具。左边一人应该是送饭到田间,农忙时节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耕作

    在我国古代科技门类体系中,“农医天算”的资料最繁盛。尽管耕作是农业生产很小的一部分,但内容极为丰富。在汉代,不但有经常提及的二牛抬杠式,还有一牛驾辕式,甚至还有牛马合犋式。牛马合犋式比较少见,这里就单独介绍一下这种特殊的耕作方式。牛马耕作图(拓片)

    所谓牛马合犋是指牛和马一起耕田,这种形式目前在某些农村还能见到,但又有所不同。现在的形式是牛驾辕为主,马拉边在外,称为“服牛骖马”。但汉代的形式不是这样,正好相反,姑且称之“服马骖牛”。汉画中保存最好的一幅牛马合犋图是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收藏的一幅“牛马耕作”图(图⑤),可以清楚看到是以马为主。这幅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图中的马身后有一个横短木,其与两边绳索构成了我国最早的“耕盘”形象,这是畜力系驾方式中的一大发明。有了耕盘,耕作中回转就更便利,而且牲畜两侧用力比较均匀。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犁铧上方的犁壁,据考古发掘,战国已经有了犁壁,但在图像中表现犁壁是从汉画开始,而且汉画中明确绘出犁壁者并不多。那么犁壁到底是干什么用呢?犁铧自然是开沟用,犁壁有时呈板瓦形、有时呈马鞍形,总之会有弯曲,顺着犁铧被翻起的土块会被犁壁破碎并翻倒,起到破土、压草(增加肥力)的作用,所以犁壁也叫翻土板。由于犁壁长期与土壤摩擦,被蹭得发亮,故也称犁镜。

    由于篇幅所限,很多精彩汉画未能完全呈现。本文为大家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汉画题材,但就汉画所能承载、表达的科技内容而言,真是挂一漏万。此外,笔者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能误认为汉画呈现的科技内容代表了汉代最高的科技成就,绝非如此。以紡织中的织机为例,目前汉画反映的织机水平,均未达到几年前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4部提花织机的技术成就。但汉画已经给予了我们太多,还能苛求什么呢? (史晓雷)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