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季的濑户内海(1)
濑户内海是日本最大的内海,它介于本州、九州与四国之间,因在诸海峡之内,故而得名。濑户内海东西长440千米,南北宽5~55千米,面积约9500平方千米。它是由于陆地下沉、海水入侵而形成的,平均水深约37米。这里海岸线曲折,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包括直岛、丰岛、小豆岛等3000多座岛屿,号称“多岛海”。
自古以来,濑户内海即作为交通大动脉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也保留着传统的风俗文化。如今的濑户内海则是一片远离尘嚣的人文净土。
闻名于世的濑户大桥
1988年4月10日,连接本州岛的冈山县儿岛町和四国香山县坂出市的濑户大桥终于建成通车,实现了两岸人多年的夙愿。这座大桥工期长达9年多,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濑户大桥为铁路公路两用桥,由两座斜拉桥、三座吊桥和三座桁架桥组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本州岛的冈山县,犹如一条灰白色的钢铁巨龙,穿过当时世界上唯一一条铁路、公路上下分开的两层式隧道,跨海越洋,向南直奔四国的香山县。大桥在海中越过5座小岛,从远处看去,5座小岛就像5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被一根银线串在了一起。
濑户水域水下地质构造复杂、水面宽阔,加之台风经常肆虐,这些不利因素给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然而,也正是这些不利因素,逼出了人类与大自然奋争的聪明和才智。根据设计,大桥可抗里氏8.5级大地震和风速为60米每秒的大风。濑户跨海大桥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用了诸如“海底穿孔爆破法”“大口径掘削法”和“灌浆混凝土”等技术,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成了这座现代化钢铁大桥。大桥耗资11000多亿日元(约合84.6亿美元),总长度达37千米,跨海长度为9.4千米,其最长的一处吊桥(两座桥塔间距离)长达 1100 米,在当时位居世界第一。最高的一座桥塔高194米,相当于一座50多层大厦的高度。
内海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周群山环绕,碧透清澈的海水倒映着低矮起伏的山峦;海内遍布着的大小岛屿,与周围的群山相互映衬。大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交通,也为濑户水域增添了一处人造景观。
由于人们坐车通过大桥时并不能了解大桥的全貌,为此,香山县建立了濑户大桥纪念馆(也称本四联络桥纪念馆),通过照片、图表、模型和实物,人们可以了解这座大桥的真实情况。在这家纪念馆的中国展厅里,陈列有香山县人士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图片与实物。日本著名政治家大平正芳就出生在香山县,展厅里陈列着毛泽东主席赠送他的砚台和《怀素自叙帖》影印本等。
别有意趣的濑户赏樱
春天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有别于日本其他赏樱胜地,人们在濑户内海不仅可以欣赏早樱,还可以看到旖旎的海景,感受纯正的日本民俗风情,这里也被日本人誉为“留给未来的遗产”。樱花盛放
晴朗的春日,阳光慵懒,草木的芬芳随风四散,目光所及处无不荡漾着日本的民俗风情,不时有社戏与祭祀的喧闹声逡巡而过,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浮世绘中。
这里有满山遍野的樱花、葱郁的群山、绮丽的溶洞、清澈的湖泊、不计其数的岛屿、纯朴自然的渔村和踞险而建的旧城堡。沿着濑户内海的清澈河流一路北行,大片的早樱迎风绽放。一树树的樱花仿佛一团团粉红的云,随着拂面的轻风,恣意飘移,落在地上,落在河里,甚至越过海岸线,落进了汹涌的大海。
你可以围绕有着“长堤十里花如云”美称的湖堤信步一圈,慢慢欣赏,也可以和其他寻芳客一起,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赏樱畅饮,唱歌跳舞。
穿过樱色纷纷的樱花林,朝着风光旖旎的海岸走去。远处半山腰的白云纠缠着樱花林的绯红,色彩由浅至深缓缓过渡。海面上,花瓣片片零落,汇成一条芳菲的河。
樱花开时故人在,长笛吹彻白玉台。樱花落时人已散,独斟清酒倚栏杆。每一瓣樱花的凋落都是风景。
漫步在濑户内海附近城市的街巷中,不时会与传统邂逅—穿着和服上街,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不远的地方,高楼林立,新锐艺术馆并起,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环游内海名胜
濑户内海有许多岛屿,两边风光有点像我国的三峡;且内海又有三座大桥—明石海峡大桥、濑户大桥和多多罗大桥,都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大桥,雄伟壮观。松山古城
游客可以乘坐游轮在濑户内海观光,海上旅程还会安排乘客下船去当地名胜观光。这其中,令人印象颇深的就有尾道。尾道是一座风光明媚的港口城市,有许多古寺。俗称“赤堂”的千光寺正殿赤红艳丽,颇有特色,它采用了舞台结构,巧妙利用了山的斜坡面。还有以被列为日本三大名塔之一的多宝塔而出名的净土寺,具有鮮明的唐代建筑风格,同时也糅合了日本建筑特色。另外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是在仁王门上挂着两米多长大草鞋的西国寺。
利用索道登上千光寺山,不仅可以享受海风的吹拂,还可以远眺濑户内海,饱览尾道市容,那些紧挨在山坡上的民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海峡以及绿茵环绕的小岛清晰可辨。如今,山顶已建为公园,还有尾道市立美术馆,是游客观赏尾道夜景的好地方。 (沈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