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代价——原子深处的箭镞(3)
试管中发光的镭
居住在新泽西的哈佛大學辍学生贝利不失时机地申请了“镭水”专利,声称“镭水”能“治愈所有活死人”,还能刺激内分泌实现返老还童。匹兹堡的吉拉德钢铁公司总裁拜尔斯是富甲一方的社会名流,也是公众瞩目的体育明星,曾夺取1906年美国业余高尔夫大赛冠军并获得飞碟射击奖牌。1927年拜尔斯摔伤手臂,医生推荐他使用“镭水”治疗。拜尔斯对这种“液体阳光”深信不疑,每天按时服用3瓶,两年内总共吞下了1400瓶。导致各种病症发作:下颌坏死、牙齿脱落、头痛难耐、颅骨出现空洞,1932年3月在纽约医院去世,终年51岁,装殓在铅皮内衬的棺木中。媒体对此做了大幅报道,通栏标题是“镭水疗效很好,直到下巴烂掉”。拜尔斯的死为居高不下的“镭狂热”投下一剂退烧药,并促进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放射药物生产和销售的规范管理。
在当年约20万种“姓镭”的商品家族中,“夜光”是一个重要谱系。当荧光材料的分子吸收了镭射线的能量后变为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可见的冷光。镭的这一功能催生了夜光表、夜光仪表盘乃至夜光门牌、门铃按钮、坐席号码、鱼饵浮标、拖鞋钮扣、儿童玩具等。当乌克兰移民索科霍基发现一种荧光材料新配方后曾踌躇满志地说:“室内照明完全用镭,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发出月亮的光辉,这一天必将到来。”索科霍基果然足捷于人,1914年在纽瓦克创建了美国第一家镭荧光材料公司,1917年迁到新泽西州奥林奇,后来改名为美国镭业公司,成为军方夜光表、飞机舰艇荧光仪表盘的主要供应商。但这家公司最大的名气,却来自一桩破天荒的“镭女孩”诉讼案。
, 百拇医药
这里的雇员大多是不足20岁的少女。用水和胶把含镭的硫化锌荧光剂调和均匀,再用驼毛笔小心涂在表盘的数字和指针上,每人每天大约完成250个表盘。这是一份高雅体面而薪酬不菲的工作,姑娘们却丝毫不知道已经自蹈险境。镭的辐射无处不在,虽然α和β射线在空气中行之不远,但整个车间里γ射线满天飞,通风不良又使氡气久积不散。最致命的环节是,每涂完几块表盘,驼毛笔就会分叉变形,姑娘们需按照监工的教导,用嘴唇和舌头舔润笔尖来保持锋锐,相当于一天几百次“镭从口入”。女孩子的调皮和对男友的逗趣,让她们经常把荧光剂涂在指甲、嘴唇、牙齿和脸上,化妆出吓人的“光辉形象”。镭就这样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在她们的骨骼中“安营扎寨”。难以穿过皮肤的α射线在体内就变成了重量级杀手。随着恶性贫血、牙齿脱落、腭骨坏死等病症普遍出现,姑娘们终于开始觉醒。一位名叫弗莱尔的女工首先决定状告雇主,随后4位工友姐妹加入了起诉行列。被媒体和史家通称为“镭女孩”案。新泽西医生马特兰德为确定镭放射病做出了独特贡献。1928年秋,历经波折的官司最后落锤。每位“镭女孩”获得赔偿10000美元,外加每年600美元生活补贴。然而这些“镭女孩”在诉讼期间就因病势沉重不能出庭,胜诉未久便相继去世了。据粗略统计,当年在美国、加拿大有4000名“镭女孩”,不知几多青春少女刚刚开始花季人生便在这里香消玉殒。美国镭业公司的始作俑者索科霍基也因镭辐射在1928年11月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年45岁。
“镭女孩”案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了核辐射危害的研究,也唤起了劳工的维权意识,直接促成了“美国劳动安全条例”和“美国职业病劳动法”的实施。
今天的人们仍在重温这段历史悲剧,“镭女孩”鲜活的生命不断展现在当代屏幕和舞台上。2011年9月2日,“镭女孩”铜像揭幕仪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渥太华市举行。这里的居民拒绝忘记一个时代的伤疤。郊外的陵园里埋葬着当年“镭女孩”的遗骨,盖革计数器仍能检测到来自墓穴的射线,使人想到美国女作家斯旺森悼念“镭女孩”的诗句:“只有我们破碎的骨头,永远在黑暗的地下发光。”这是“镭女孩”没有安息的灵魂,向人世间发出的殷切叮咛和永恒告诫。, http://www.100md.com(赵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