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3294732
地震预报,可以尝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3期
     在汶川地震1 0周年前夕,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将在四川、云南建设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 0 0 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 2 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处理,生成动态地下应力和能量监测网络,尝试对地震进行预报。

    尽管地震目前还不能预报,但并不意味着地震预报是不可以探索的。此次这种全新探索是向比较成熟的气象预报学习,借鉴气象预报的方法来尝试预报地震。也就是通过借鉴气象预报的看云识天气的方式,对地下云图进行自动或人工分析、研判,以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因此是一项地震预报的新思路。

    地震预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原因在于,人们不能进入地下探索,同时地震的孕育也极为复杂,在同一地点地震重复发生的概率较小。这些情况阻碍了对地震现象和规律的认知,也就难以预报地震,尤其是难以进行浅源(深度小于2 0千米)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

    临震预报是指对某地几天以内,在较小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临震预报尝试也许会失败,也许会获得一点点进展,也许还是原地踏步,但无论失败与成功,抑或原地踏步,都是一种执着,更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即试错。

    仅仅从对地震预报的试错角度看,世界各国的探索也在慢慢取得一些进展,尤其是中国、墨西哥和日本等国,已经在从地震预警向地震预报过渡。例如,中国就已经构建了全球覆盖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络。

    现在,对地震预报的新思路将比过去监测与地震相关不大或关系间接的动物反应、地下水位、水温等有更强的科学证据。即使这样的预报成功也只是给出一个时間区间,不可能精确到发震时刻;只能给出震中的区域,不可能精确到一个点,但是也值得尝试。

    随着探索的一步步展开和深入,地震预报的帷幕也可能终有一天被揭开! (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