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候风”如何理解(2)
应该说,王鹏飞的论证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前文中,李约瑟说竺可桢错了;现在,王鹏飞又说张衡错了。“候风”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竟然让我们崇敬的两位科学家都错了。看来,准确理解候风地动仪中的“候风”两个字,并不是一件小事情。
时代局限造成的误会
候风地动仪中的“候风”两个字到底该如何理解,竟然牵扯出了如此多的曲折故事。我们现在就来揭晓答案。
王鹏飞在《史料抽样与边界层气候变迁理论》中说:“‘候风’两字是表示等候传递地震的空气到来。”
邮票上的测风仪
此話听起来颇为玄妙。地震是由空气传播的吗?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地震波是从震源处向外发射的,是在整个地球内部或沿地球表层振动运动的过程,与大气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种对地震的认识也是科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才掌握的;但在张衡那个时代,人们并不知道地震是在地球内部或者地表传播的。古人想当然地认为,地震是由大气来传播的。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与之相关。
元代的周密在谈及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时,说:“气之所至则动,气之所不至则不动。而此仪(候风地动仪)置之京都,与地震之所了不相关,气数何由相薄,能使铜龙骧首吐丸也?细寻其理,了不可得,当更访之识者可也。”
周密生活的时代距今有700多年,他认为地震传播是“气之所至则动”。张衡是公元78年的人,比周密早了大约1200年,他不知道地震波是在地球内部或地表传播的,认为地震是由大气传播的,所以张衡才会在地动仪前面加了“候风”二字。这是对地震机理认识不足而产生的一个错误,是时代的原因,是科技发展的局限性造成的。
山西浑源圆觉寺塔顶至今尚存的测风用铁制风鸟
竺可桢将候风地动仪拆解为“候风仪”和“地动仪”也是错的,是理解上的偏差,是对相关资料没有详尽考证造成的。
科学的发展和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很肤浅甚至错误的认识一点一点积累、质疑和求证,慢慢探寻到事实的真相,这才是科学研究的规律。
即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出错的可能。这并不奇怪,也不“丢脸”。人非圣贤,我们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而不是轻易盲从。这才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我国古代的几种测风仪
玉鸠。出现在公元前2000余年良渚文化时期,是我国最早测定风向的仪器。
司风乌。夏禹所制,将风向器制作成乌鸦的形状,风吹来时,乌鸦头所指的方向即是风的来向。
伣。西汉时已经很盛行,在地上立一个直竿,在上面系上飘带,每当风吹来时,飘带即可随风舞动,便能测定风向。
綄。它是后来对“伣”的一种称呼。
铜凤凰。它是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安装在建章宫上的测风仪器,铜凤凰的下面有转动枢纽,风吹来时,铜凤凰会随风摆动,凤凰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风的来向。
相风铜乌。铜质乌鸦状的风向器,在汉代开始使用,安装在灵台上,起初时很笨重,后经过改造变得轻巧。
相风木乌。木质乌鸦状的风向器,晋代普遍使用。
五两。用鸡毛的羽片编成,重仅五两,挂在高杆上,让其被风吹到平飘的状态。唐以前出现,唐代开始广泛使用。后来也成为简便风向器的通称。 (王元红)
前文中,李约瑟说竺可桢错了;现在,王鹏飞又说张衡错了。“候风”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竟然让我们崇敬的两位科学家都错了。看来,准确理解候风地动仪中的“候风”两个字,并不是一件小事情。
时代局限造成的误会
候风地动仪中的“候风”两个字到底该如何理解,竟然牵扯出了如此多的曲折故事。我们现在就来揭晓答案。
王鹏飞在《史料抽样与边界层气候变迁理论》中说:“‘候风’两字是表示等候传递地震的空气到来。”
邮票上的测风仪
此話听起来颇为玄妙。地震是由空气传播的吗?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地震波是从震源处向外发射的,是在整个地球内部或沿地球表层振动运动的过程,与大气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种对地震的认识也是科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才掌握的;但在张衡那个时代,人们并不知道地震是在地球内部或者地表传播的。古人想当然地认为,地震是由大气来传播的。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与之相关。
元代的周密在谈及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时,说:“气之所至则动,气之所不至则不动。而此仪(候风地动仪)置之京都,与地震之所了不相关,气数何由相薄,能使铜龙骧首吐丸也?细寻其理,了不可得,当更访之识者可也。”
周密生活的时代距今有700多年,他认为地震传播是“气之所至则动”。张衡是公元78年的人,比周密早了大约1200年,他不知道地震波是在地球内部或地表传播的,认为地震是由大气传播的,所以张衡才会在地动仪前面加了“候风”二字。这是对地震机理认识不足而产生的一个错误,是时代的原因,是科技发展的局限性造成的。
山西浑源圆觉寺塔顶至今尚存的测风用铁制风鸟
竺可桢将候风地动仪拆解为“候风仪”和“地动仪”也是错的,是理解上的偏差,是对相关资料没有详尽考证造成的。
科学的发展和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很肤浅甚至错误的认识一点一点积累、质疑和求证,慢慢探寻到事实的真相,这才是科学研究的规律。
即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出错的可能。这并不奇怪,也不“丢脸”。人非圣贤,我们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而不是轻易盲从。这才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我国古代的几种测风仪
玉鸠。出现在公元前2000余年良渚文化时期,是我国最早测定风向的仪器。
司风乌。夏禹所制,将风向器制作成乌鸦的形状,风吹来时,乌鸦头所指的方向即是风的来向。
伣。西汉时已经很盛行,在地上立一个直竿,在上面系上飘带,每当风吹来时,飘带即可随风舞动,便能测定风向。
綄。它是后来对“伣”的一种称呼。
铜凤凰。它是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安装在建章宫上的测风仪器,铜凤凰的下面有转动枢纽,风吹来时,铜凤凰会随风摆动,凤凰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风的来向。
相风铜乌。铜质乌鸦状的风向器,在汉代开始使用,安装在灵台上,起初时很笨重,后经过改造变得轻巧。
相风木乌。木质乌鸦状的风向器,晋代普遍使用。
五两。用鸡毛的羽片编成,重仅五两,挂在高杆上,让其被风吹到平飘的状态。唐以前出现,唐代开始广泛使用。后来也成为简便风向器的通称。 (王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