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3283622
鸳鸯,在兄弟和夫妻间徘徊(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6期
    

    先秦时期:鸳鸯代表吉祥

    鸳鸯作为一种观赏性水鸟,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鸳鸯》。小雅成书于周朝,那个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对鸳鸯的描述。时至今日,文化中的鸳鸯依旧流传,自然界中的鸳鸯也生生不息。

    《诗经·小雅·鸳鸯》这首诗表达什么呢?

    这首诗为祝贺新婚,以鸳鸯起兴,象征新婚夫妇像鸳鸯成双成对,永不分离,而秣马迎归,正是婚娶的描写,落实新婚中的“迎娶”。

    遵循诗经的写法,我们就要回归到兴的主角—鸳鸯。《诗经·小雅·鸳鸯》中有一句描述鸳鸯的场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毕和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毕”的甲骨文原字上端像网形,下端是柄。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毕的字源与禽在甲骨文中是同一个字,后分化,说明它是捕鸟的工具。罗的字源,表示鸟落在网罩里。金文表示用手中的牵索控制网罩。《诗经·王风·兔爰》载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毕之罗之就是古人用网抓鸟。

    为何要抓鸳鸯呢,并且还是用鸟网抓?

    古人(包括现代人)抓捕野生动物,无外乎是吃肉、饲养、取其毛发。那么对于鸳鸯这种会飞的游禽而言,如果仅仅是吃肉或者取其羽毛的话,用弓箭猎杀,哪怕是用碎石击打,效率会更高。为何偏偏选用网去抓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抓活的。

    抓到之后呢,“君子萬年,福禄宜之”。你看,前半句说抓鸳鸯,后半句就讲到君子的福禄。这说明鸳鸯在当时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如果不能信服的话,还有考古为证,即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漆盒一般是放首饰用的。鸳鸯形漆盒是我国现存最早将鸳鸯作为吉祥物的艺术品。为何会在湖北出现呢?从鸳鸯分布看,湖北随州是鸳鸯的越冬区。鸳鸯越冬的时候有集群现象,当地人是很容易发现的。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活捉鸳鸯可能作为吉祥物,和婚嫁有何关系呢?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意思就是鸳鸯立于水中的小岛上,喙部插在左翼。这是鸳鸯在一起休息的一个动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鸳鸯的行为描述是比较准确的。由此,联想到夫妻恩爱,也是合理的。

    到此思路就清晰了,从第一个场景中抓捕鸳鸯,表示吉祥;到第二个场景,鸳鸯在一起休息,表示夫妻恩爱。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抓捕的鸳鸯很有可能作为婚礼的陪嫁出现。直到现在婚礼依旧留下用鸡作为迎娶吉祥物的传统。

    西汉:鸳鸯是兄弟也是夫妻

    到了汉朝,人们对于鸳鸯的认识更加深刻。

    最早将鸳鸯比喻为夫妻的,应该是西汉人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8年)。他为卓文君作《琴歌》二首,第一首中有“有艳淑女,室迩人遐独我伤,何缘交颈为鸳鸯”的诗句。

    可是随后,苏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鸳鸯是兄弟,不是夫妻。苏武在出使匈奴别兄弟的诗中,首次将鸳鸯比作兄弟,诗中说道“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魏晋:鸳鸯成为兄弟

    到了魏晋时期,文人几乎一边倒,大家纷纷认可苏武的观点,说鸳鸯就是兄弟。

    嵇康在《赠兄秀才入军诗》中写道:“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这首诗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

    这里对嵇康有必要介绍下,他以前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后迁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纵观嵇康一生的活动范围,浙江是鸳鸯的越冬区,安徽属于鸳鸯的迁徙路过区。还有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处于一个冷期。嵇康描述的鸳鸯,很有可能是迁徙路过的鸳鸯,或者越冬区的鸳鸯。

    同是鸳鸯,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有何不一样呢?

    差距是很大的。繁殖期的时候,雄鸳鸯求偶,经常和雌鸳鸯待在一起,高调秀恩爱。这个时期,人们看到的鸳鸯是夫妻。以此比喻夫妻的恩爱,是恰如其分的。但是,越冬区的鸳鸯就不同了。越冬或者迁徙停歇的时候,鸳鸯倾向于集群生活,雄鸳鸯羽毛艳丽,辨识度高,所以,很多人会看到雄鸳鸯们在一起。这个时候,说它们是兄弟,还有问题吗?结合嵇康的生活轨迹和鸳鸯的分布,他看到的最有可能是越冬区或者迁徙路过的鸳鸯,把它们比作兄弟,恰如其分。

    唐朝:鸳鸯再次成为夫妻

    到了唐朝,情况发生第二次逆转。鸳鸯由兄弟再次成为夫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朝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把一对情侣的情切切、意绵绵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后,唐朝的著名诗人也都有描写鸳鸯的诗句。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诗仙”李白说他看到70只鸳鸯成双成对。

    杜甫作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鸳鸯确实不独宿,它们会搭伙在一起休息,以防御天敌。

    杜牧作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苏庠作有“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等等。

    诗中的细节描写和鸳鸯求偶非常相似,其中“相对浴红衣”“浴鸳鸯”“鸳鸯交颈双双飞”在鸳鸯求偶交配的时候,都有体现。

    鉴于唐朝的文化繁盛,影响力极广,李白、杜甫说鸳鸯是夫妻,是爱情的象征,此后的文人,再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就这样,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在唐朝正式确定下来。从此,鸳鸯成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 (赵序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