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3283626
宁波,市港两潮通外番(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6期
    

    宁波,古称明州,因西靠四明山而得名。明朝建立后,与国号相同的明州改作宁波,取“海定则波宁”的瑞意。从地形上看,宁波西、北是四明山脉,南是天台余脉,群山之间是宽阔的鄞西平原。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在境内蜿蜒交汇,并向东流入大海。三江交汇之处古称三江口,这里江阔水深,水浪平静,是天然的良港。早在唐代,三江口上就已是“海外杂国,贾船交至”的繁盛场景。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宁波“君子尚礼,庸庶淳庬。四明山川之胜,人才比他郡为冠。民诉繁夥,富于稻蟹”。明《旧图经》则说:“四明据会稽之东,抱负沧海,枕山弊江,重埠崇岭,连亘数千里,又为海道辐辏之地,南则闽、广,东则倭夷,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东出定海有蛟门,虎蹲天设之险,亦东南要会也。”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对外贸易历史,让宁波在宋代就与广州、泉州一同跻身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沐浴欧风美雨的地区。

    它山堰,塑造宁波城市骨架的水利工程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大唐的盛世已经不再,朝廷内陷“牛李党争”和宦官专权的政治漩涡,外临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严酷现实。这时,一位自长安远调鄞县(今宁波)县令的山东籍官员王元玮正风尘仆仆前往上任。尽管朝政已日渐衰微,王元玮却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为地方百姓做些实事。他认为应当从鄞县的水利着手,通过凿渠筑坝来改变民生。在扎实的现场勘察和走访之后,他计划在樟溪河上修筑一道堤坝,用于阻咸蓄淡,灌溉农田。

    我们都知道,宁波滨海,兼鱼盐之利的同时,也饱受海水咸卤之苦。旱季到来时,上游河流干涸少水,海水则倒灌入河道,所到之处,庄稼绝收,鱼虾不再,“风忽起朝汐,冲突川淤堤垫,堰埭堕圮。七乡民田将就枯涸,海波江卤骎骎弥漫”,海水倒灌的结果常常是“人无可饮,禾无可稼”。雨洪季节,河水暴涨,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如同三把利剑高悬在宁波城的头顶,随时可能引发灾害。志书上说:“夫四眀泽国,负三江捍两湖,潮汐上下冲接山下,其来则沟浍皆盈,其去则田畴皆涸。”

    它山堰

    传说用了10年的时间,经过“打木桩,沉石笼,设梅梁,叠巨石,熔铁灌堤,铸石成堰”等复杂而艰苦的努力,县令王元玮才完成了“垒石为堰于两山间”。因堰所处的地方叫它山,所起称其为它山堰。随后,人们又在漳溪河下游的南塘河建了乌金、积渎、行春三处石碶(水闸)作为它山堰的配套工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漳溪河清澈见底,一道宽约5米、长约135米、高出水面约10米的石堰横卧在漳溪河上,与四周它山的青绿葱郁相得益彰。若单从观赏的角度看,由块石筑成的它山堰平整无奇,并没有多少审美价值。但这条堤堰的修筑,却让鄞西24万农田“悉仰它山堰之水”,也使宁波成为“水旱从入,不知饥馑”的粮食主产地。

    雪窦寺

    它山堰建成后,宁波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涝则七分水入于江,三分水入于溪,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的理想状态。雨季的时候,上游洪水可漫过它山堰,进入奉化江,并通过甬江流入大海。山洪来临之前,所有闸门同时开启,降低南塘河的水位,便可极大消减洪水的危害。旱季来临时,因为它山堰的阻挡,加之南塘河沿線的三处石碶均闭合闸门,上游水则可以完全注入南塘河,以灌溉鄞西平原的农田,多余的水还可注入市区日湖和月湖,储水以防不时之需。同时倒灌的海水也因它山堰的拦截而无法上溯,确保了漳溪河上游的水质。

    为了配合它山堰,使其发挥更好的水利效果,人们还陆续在鄞西建了中塘河、西塘河,在鄞东建了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在江北建了颜公渠、慈江、中大河,在市中心建了日湖、月湖等(日湖后来堰塞废弃),从而形成了阻咸蓄淡、通航水运的综合一体的河网格局,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可以说,它山堰及其配套设施的修筑,便利了灌溉和航行,改善了城市水利条件,美化了环境,塑造了宁波的城市骨架,也改变了宁波的城市面貌。

    江厦公园里的“来远亭”

    时至今日,它山堰依然屹立在鄞江之上,继续发挥着阻咸、引流、泄洪、灌溉的水利功能,继续为宁波城市的健康运行贡献力量。为了表彰王元玮修筑它山堰的伟绩,早在宋代,朝廷就敕令修建庙宇纪念他,南宋乾道年间赐庙名为“遗德庙”,并封他为“善政侯”。今天这座祠庙依旧香火旺盛,庙内大殿上塑的正是王元玮的像,匾额上的对联写着“倚鄞江而立庙,春风三月瓣香,还当曲江游;筑它堰以蓄流,恩泽千秋挽粟,不闻高堰患”,以歌颂这位唐代县令的功绩。2015年10月,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它山堰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波的它山堰,自此也成为世界的它山堰。 (刘小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