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3283630
历史上的特殊城市(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6期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在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10天后清军占领北京。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紫禁城的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开始了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清军入关后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家尚未统一,战乱频仍,起义不断,盗贼横行。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维护地方稳定,清朝统治者除了以绿营兵分驻各省外,还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八旗军驻防地,“无事则拱卫控制,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有事则敌忾同仇,收干城腹心之用”。而在当时“满汉分畛”原则的指导下,驻防地往往征用旧城局部或新建城池安置驻防的八旗官兵及其亲眷集中居住,于是在各驻防地就形成了新的特殊的城市,这就是“满城”。在各地驻防的八旗兵丁平日在满城内生活和训练,遇有战事时则出城作战,维护地方治安。有清一代,满城发挥了独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职能。

    城中城外皆满城

    清代曾先后设置过20多座满城,大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和南方的形胜之处。按照驻防地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可以将清代满城大致分为两種类型,即城中满城与城外满城。雍正以前,多在驻防地旧城中划出一部分空间建立满城,是为城中满城,杭州、荆州等满城就属于这种类型;雍正以后的满城则多于驻防地旧城之外另筑新城,这就是城外满城,绥远、青州等满城则属于这种类型。之所以在雍正时期发生此种变化,是因为此时的统治者考虑到此前旗人与民人同城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避免新的驻防地还会出现此类情况,故开始在驻防地旧城外单独筑城。

    城中满城又可分为在原址基础上修建的满城和城中新建的满城两类。京师、成都等城市本为重城结构,建立满城时则借用原有的城中之城,不需另筑。以京师满城为例,清军进入北京城后,将原来内城的居民迁徙到了外城,内城则专由旗人居住,这样北京内城就成了当时最大的满城。但像太原、开封等城市没有可资利用的城中之城作满城之用,就要在驻防城市内划分出一片区域(多数满城依凭旧城的部分城墙)来新筑满城。如杭州满城就是在杭州府城内的西部划出一片区域,借用杭州府城的西城墙,又增筑三面城墙修成的。

    城外满城根据其与驻防地旧城之间距离的远近,可分为旧城附城和新兴之城两类。青州、庄浪等满城距驻防地旧城较近,并以驻防地的地名来命名满城,与驻防地旧城关系紧密,属于旧城附城一类的城外满城;惠远(驻防伊犁)、绥远(驻防归化)等满城离驻防地旧城相对要远,依附的程度要低,且都有皇帝钦定的城名,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属于新兴之城一类的城外满城。

    “五脏俱全”淳朴风

    满城多为方形结构,城内的规划布局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棋盘式格局和蜈蚣形格局。棋盘式格局的满城,城内街道纵横,将满城划分为若干个田字格。城内的各种设施按规律分布,各旗兵丁按方位居住,规划较为整齐合理。如绥远满城便属此类;蜈蚣形(或称鱼脊骨形)格局的满城,是在城内主干道两侧排列出众多的胡同或小巷,形似蜈蚣,又似鱼脊骨,成都满城就是这种类型的布局。

    满城的修建一般都经过严谨周密的规划,城内官员衙署、练兵场、学校、庙宇错落有致,有着浓重的军事色彩和民族特色。

    作为军事防御点,各级军官的衙署、兵丁的兵房以及校场等供军队训练的场所在满城内的建筑设施中占有很大比例。将军在满城内职衔最高,其衙署的建筑规模也最为宏大,如成都满城内的将军衙门就是六进式院落,衙门大门两侧悬挂有旗幡,上写“钦命四川将军”六字,门口还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显得十分庄重。其他衙署的建筑规模也因军官级别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例如绥远满城的协领署是三进式院落,进门为影壁,影壁右侧另有一排建筑。防御署的建筑设施同协领署相似,同为三进式的院落,只不过院内的房屋建筑较少。左、右司署的建筑则较简单,仅三进式院落,房屋主要集中在中间一排,前后大多为空地。骁骑校署仅为两进式院落,建筑最少。

    满城内最多的建筑是供驻防兵丁居住的兵房。有的兵房居住条件尚可,如青州满城的每户驻防兵丁有官房两间。房间呈长方形,进门是砖砌或木质的影壁,正房坐北朝南,东西为厢房。但大多数兵房是较为矮小、简陋的,屋内通常只有一张饭桌、几个方凳、睡觉用的木板床和里面放着仅有的几件衣服的小衣橱。有些满城内还建有其他城市内少有的寡妇房,体现了清廷对八旗将士的优恤。满城内有校场等军事训练场所,通常设在城内的四角或城外不远处,各旗一般还有弓房、箭亭等小型训练场地。

    绥远将军衙署

    满城内一般有粮仓、营房盘查哨卡、炮厂、军械库、火药库、马棚等军用军需设施。在古代,战马是军中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故各满城都有马棚。直至清朝后期马政废弛,马棚成为堆放兵甲的军器库。为了便于应对火灾、盗匪等突发事件,各满城通常设有堆拨房(清代的警务机构,满语“驻兵所”之意,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警务室),由士兵轮流值班,主要负责应对一般性的突发事件。

    清朝统治者重视对旗人的教育,各满城内都设有不同类型的学校,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宗学、觉罗学、官学、义学、书院、新式学堂等。宗学和觉罗学是为皇家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这两种学校只在京师满城内设立。大部分满城内皆设有官学,供城内旗人子弟学习武艺和满汉文等。但官学一般不提供初级教育,生活宽裕的旗人家庭可以雇佣家庭教师为子弟开蒙,无力负担家教费用的旗人则由义学提供初级教育。各满城内都有书院,如杭州满城的梅青书院、绥远满城的启秀书院、广州满城的明达书院、荆州满城的辅文书院和成都满城的少城书院等。这些书院为满城内入学的八旗子弟“延师教习诗文,以应科岁试、乡试”。近代以来,特别是在“清末新政”之后,翻译学堂、军事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堂在各满城内逐渐兴起,开始为国家培养新式人才。 (赵磊鑫)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