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下疑现液态水湖
火星地下疑现液态水湖
来自意大利宇航局的团队称,他们利用雷达在火星南极冰盖下方深处发现一个液态水湖。虽然此前在火星表面发现过液体水存在的痕迹,但发现液态水湖尚属首次。一般认为在火星上,液态水不是被蒸发就是被迅速冻结,很难以液态形式存在。这个火星湖泊类似格陵兰和南极冰层下方众多相互联结的湖泊中的一个,跨度大约在20千米左右,位于火星地表之下约1.5千米处,温度可能极低,且富含盐分,并不适宜生命存活。本次的发现是借助于搭载在“火星快车”号轨道探测器上的地下和电离层高级探测雷达(Marsis)完成的,但雷达无法判断这片蓄水层里究竟有多深,研究人员认为最浅处也有1米左右。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冰盖下淤积的污泥同样能在雷达上产生类似的回波,所以这一发现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喝水减肥”不是梦
人体里有一类褐色脂肪组织。与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相比,人体的褐色脂肪组织里的脂肪液滴更小,也有更多产生能量的线粒体。在必要时,如寒冷情况下这些脂肪会“燃烧”自己,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这一特性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减肥思路,即激活这些褐色脂肪组织。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常见的代谢分子——琥珀酸,并用它在小鼠身上试验。首先向小鼠体内注入用同位素标记的脂肪酸,它会在褐色脂肪组织中富集,然后在小鼠的饮用水里添加琥珀酸。4周后,小鼠对高脂肪食物竟能产生耐受,避免肥胖。后续研究表明,这一效果依赖于一种叫作UCP1的蛋白质。总的来说,通过饮食添加琥珀酸有可能起到燃烧脂肪、控制体重的作用。不过,小鼠和人类的脂肪比例有所不同。在人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的比例较低,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流失。因此,该研究对于人类的减肥效果还有待观察。
“刚柔并济”的新材料
室温下又硬又脆,加热后又软又弹,而且“刚”与“柔”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来回循环,这就是我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的一种高分子新材料。这种材料在从室温到60℃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强度能够变化200多倍。当温度高于50℃后,材料的性状和橡皮泥类似。这种特点得益于新材料优异的温敏性。新材料有望在医用外固定支架和3D打印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骨折治疗所使用的传统石膏固化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而使用新材料则几分钟就可以定型,在使用过程中也方便拆卸和安装。另外,传统石膏是一次性的,新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
“以癌抗癌”有希望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能追踪同一器官内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同类癌细胞。癌细胞的这种“自动导引”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克服癌症治疗药物难以输送至肿瘤部位的难题。研究人员测试了通过两种不同途径获取的改造癌细胞,一种是预先改造癌细胞使其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系统表型相匹配,后者相当于人的免疫系统“指纹”;另一种是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患者癌细胞并插入了治疗性分子。这些改造过的癌细胞最终将被输送回患者体内。利用原发性、复发性和转移性脑癌及乳腺癌小鼠开展的实验结果显示,经改造的癌细胞会直接进入肿瘤部位,进行特异性攻击、杀死小鼠体内复发和转移的肿瘤,使得小鼠生存时间延长。而经改造的癌细胞装备了“自毁开关”,任务完成后就会被杀死。
木星卫星群又扩军
美国一研究小组宣布,又发现12颗木星卫星,这使得木星已知卫星总数达到79颗。迄今已发现的木星卫星可分为三个群组,分别是距离木星最近的伽利略卫星群、距离木星最远的外围逆行卫星群以及居于这二者之间的顺行卫星群。新发现的12颗卫星,有9颗位于外围逆行卫星群,分处3个不同的轨道分组,因而被认为是3颗曾经较大的卫星与小行星、彗星或其他卫星碰撞分裂后的残余物;还有两颗位于距离木星稍近的顺行卫星群中,因轨道距离、轨道倾角都很相似,被认为是由一颗较大卫星分裂产生的碎片所形成;最后一颗则显得“另类”,其直径不到1千米,很可能是目前已知木星卫星中最小的一颗。它比其他顺行卫星距离木星更远,轨道倾角更大,公转时间相对更长,绕木星一圈大约需要一年半。研究人员认为,这颗“另类”卫星很可能是曾经更大的一颗顺行卫星碰撞后的最后残余。这些卫星的发现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变过程。
木星的卫星群
宇宙膨胀速度有了新结果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两台天文望远镜来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宇宙膨胀速度通常称为哈勃常数。最新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为73.5千米/(秒·百万秒差距)。1百万秒差距约为326万光年,即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千米/秒。测量星系距离的一个常用标尺是被称为“量天尺”的造父变星,它们是一类特殊的恒星,亮度变化周期与自身光度直接相关,比较其自身亮度和外在亮度,可确定其距离,从而确定临近星系的距离。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的盖亚太空望远镜,对银河系内50颗造父变星进行了观测,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哈勃常数的不确定性仅为2.2%,是迄今最低的。另一种测量哈勃常数的方法是观察微波背景辐射。此前,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望远镜用此方法测出的哈勃常数是67千米/(秒·百万秒差距)。两个结果相差较大,这表明暗物质等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怪异,也可能存在未知粒子。
来自意大利宇航局的团队称,他们利用雷达在火星南极冰盖下方深处发现一个液态水湖。虽然此前在火星表面发现过液体水存在的痕迹,但发现液态水湖尚属首次。一般认为在火星上,液态水不是被蒸发就是被迅速冻结,很难以液态形式存在。这个火星湖泊类似格陵兰和南极冰层下方众多相互联结的湖泊中的一个,跨度大约在20千米左右,位于火星地表之下约1.5千米处,温度可能极低,且富含盐分,并不适宜生命存活。本次的发现是借助于搭载在“火星快车”号轨道探测器上的地下和电离层高级探测雷达(Marsis)完成的,但雷达无法判断这片蓄水层里究竟有多深,研究人员认为最浅处也有1米左右。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冰盖下淤积的污泥同样能在雷达上产生类似的回波,所以这一发现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喝水减肥”不是梦
人体里有一类褐色脂肪组织。与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相比,人体的褐色脂肪组织里的脂肪液滴更小,也有更多产生能量的线粒体。在必要时,如寒冷情况下这些脂肪会“燃烧”自己,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这一特性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减肥思路,即激活这些褐色脂肪组织。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常见的代谢分子——琥珀酸,并用它在小鼠身上试验。首先向小鼠体内注入用同位素标记的脂肪酸,它会在褐色脂肪组织中富集,然后在小鼠的饮用水里添加琥珀酸。4周后,小鼠对高脂肪食物竟能产生耐受,避免肥胖。后续研究表明,这一效果依赖于一种叫作UCP1的蛋白质。总的来说,通过饮食添加琥珀酸有可能起到燃烧脂肪、控制体重的作用。不过,小鼠和人类的脂肪比例有所不同。在人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的比例较低,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流失。因此,该研究对于人类的减肥效果还有待观察。
“刚柔并济”的新材料
室温下又硬又脆,加热后又软又弹,而且“刚”与“柔”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来回循环,这就是我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的一种高分子新材料。这种材料在从室温到60℃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强度能够变化200多倍。当温度高于50℃后,材料的性状和橡皮泥类似。这种特点得益于新材料优异的温敏性。新材料有望在医用外固定支架和3D打印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骨折治疗所使用的传统石膏固化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而使用新材料则几分钟就可以定型,在使用过程中也方便拆卸和安装。另外,传统石膏是一次性的,新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
“以癌抗癌”有希望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能追踪同一器官内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同类癌细胞。癌细胞的这种“自动导引”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克服癌症治疗药物难以输送至肿瘤部位的难题。研究人员测试了通过两种不同途径获取的改造癌细胞,一种是预先改造癌细胞使其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系统表型相匹配,后者相当于人的免疫系统“指纹”;另一种是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编辑患者癌细胞并插入了治疗性分子。这些改造过的癌细胞最终将被输送回患者体内。利用原发性、复发性和转移性脑癌及乳腺癌小鼠开展的实验结果显示,经改造的癌细胞会直接进入肿瘤部位,进行特异性攻击、杀死小鼠体内复发和转移的肿瘤,使得小鼠生存时间延长。而经改造的癌细胞装备了“自毁开关”,任务完成后就会被杀死。
木星卫星群又扩军
美国一研究小组宣布,又发现12颗木星卫星,这使得木星已知卫星总数达到79颗。迄今已发现的木星卫星可分为三个群组,分别是距离木星最近的伽利略卫星群、距离木星最远的外围逆行卫星群以及居于这二者之间的顺行卫星群。新发现的12颗卫星,有9颗位于外围逆行卫星群,分处3个不同的轨道分组,因而被认为是3颗曾经较大的卫星与小行星、彗星或其他卫星碰撞分裂后的残余物;还有两颗位于距离木星稍近的顺行卫星群中,因轨道距离、轨道倾角都很相似,被认为是由一颗较大卫星分裂产生的碎片所形成;最后一颗则显得“另类”,其直径不到1千米,很可能是目前已知木星卫星中最小的一颗。它比其他顺行卫星距离木星更远,轨道倾角更大,公转时间相对更长,绕木星一圈大约需要一年半。研究人员认为,这颗“另类”卫星很可能是曾经更大的一颗顺行卫星碰撞后的最后残余。这些卫星的发现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变过程。
木星的卫星群
宇宙膨胀速度有了新结果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两台天文望远镜来确定星系距离,对宇宙膨胀速度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测量。宇宙膨胀速度通常称为哈勃常数。最新测得的哈勃常数值为73.5千米/(秒·百万秒差距)。1百万秒差距约为326万光年,即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千米/秒。测量星系距离的一个常用标尺是被称为“量天尺”的造父变星,它们是一类特殊的恒星,亮度变化周期与自身光度直接相关,比较其自身亮度和外在亮度,可确定其距离,从而确定临近星系的距离。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的盖亚太空望远镜,对银河系内50颗造父变星进行了观测,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哈勃常数的不确定性仅为2.2%,是迄今最低的。另一种测量哈勃常数的方法是观察微波背景辐射。此前,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望远镜用此方法测出的哈勃常数是67千米/(秒·百万秒差距)。两个结果相差较大,这表明暗物质等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怪异,也可能存在未知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