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60668
江南庙会,妙不可言(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9年第4期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独具中华风韵的传统民俗活动。谈及庙会,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人头攒动、攘来熙往的北京庙会。其实,庙会并非华北所独有,江南自古就盛行庙会,且自成一体。那么,江南庙会又蕴含着什么特色呢?

    江南庙会界说

    “因庙成会”的庙会习俗,最早脱胎于宗教节日活动,并随着民间信仰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东汉初年,佛教开始由西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以五斗米道、太平道为代表的道教信仰也日益活跃。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兴盛,推动了庙会的形成与发展。

    魏晋时期,佛教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渐趋衍变为汲取华夏元素的大乘佛教。为了招徕信众,佛教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同时,开始增添舞蹈、出巡、戏剧演出等娱乐活动。不仅使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引发世俗民众慕名追逐,随喜添趣。南北朝时,崇佛日炽,每逢重大佛教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众寺庙将供奉的神佛塑像装入纷华靡丽的彩车之中,然后在城内巡游。为了斗丽争妍,寺庙在举行“行像”活动的同时,还要安排百戏、杂耍等随车出游。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他们将佛教当成国教,大兴佛寺,崇尚佛教使他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北魏时期开凿的浩大工程,堪称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庙会,亦称“庙市”,是古代市集的一种形式。庙会萌发于上古时期的集市,《周易》载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秦汉时期,以商品交易为主的集市,逐渐演变成固定的“市”和“肆”。唐宋之际,“市”日益繁荣,在北方称之为“集”,在南方称之为“墟”。除了商品交易外,工艺品展销、民间杂耍、百戏竞唱等活动融汇其中,已初具庙会雏形。北魏太武帝死后,政局日益腐败。当时,鲜卑贵族和官员都没有俸禄,完全靠欺压百姓为生。471年孝文帝即位,决心开展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规章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贵族俸禄制,整顿吏治;二是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三是改革赋税制度,推行新的租调制;四是迁都洛阳,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囿于北魏都城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保守势力强大。495年,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迁都之后,他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尊孔子等措施,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政权封建化加速。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恰逢佛祖诞辰日之时,人们在前朝旧都洛阳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内各伽蓝僧众都要将本寺佛龛装入彩车,护送至景明寺供养,最盛时可齐聚千余尊佛像。在行进过程中,僧众们抬着石狮走在隊伍最前列,以昭辟邪。队伍中间是僧众们抬着的佛像神龛,紧随其后的是宝盖幡幢,在队伍的尾端还安排有百戏、杂耍等娱乐方队,恰似现今的嘉年华活动,场面十分宏大。队伍两侧是围观的民众,可谓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佛教的行像活动是庙会活动的原型。

    唐宋之际,盛行于乡间社里的报赛酬神仪式,逐步与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仪式相交融,活动场所也由乡社移至佛寺和道观之中。唐初,玄奘法师负笈天竺(今印度)求取真经,并将天竺的诸佛仪式传入中国。受世俗社会影响,佛教在举行盛大庆典仪式之时,允准民间杂耍和商贸交易形影相随。

    城隍庙

    明清时期,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佛寺和道观举行的祭神赛会更趋程式化,其宗教意蕴有所减弱,商业氛围却日益浓厚。每逢重大宗教节日时,进山朝香的路旁以及庙观两侧,就会聚集大量的商贩、杂耍、卖艺之人,犹如赶集一般热闹,庙会遂由此产生。为了满足民众对庙会赶集的需求,凡春节、佛诞日、朝香期等时节,寺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此后即便不是重要节日,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子都会举行庙会,其内容与形式也日趋多样。

    或许在人们的印象中,庙会是华北地区独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然而事实上,江南庙会的起源远早于华北庙会,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荆楚之地。当时,楚国作为南方大国,以“崇鬼尚巫”而著称。荆楚民众十分敬重土地神,凡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春社”和“秋社”仪式。祭祀时,乡民们欢聚一堂,杀猪宰羊,开怀畅饮。祭祀仪式完毕后,乡民们分享供食。暮夜时分,乡民们还要聚在一起欢歌跳舞,或是请戏班搭台唱戏,俗称“社戏”。后来,这一民俗逐渐演变成江南庙会,成为人们买卖交易的盛大集会。此后,庙会逐步与祭祀活动相分离,不再限定春、秋两季举行,凡三即可开庙,即农历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都要举行庙会。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江南庙会逐步融合华北庙会元素,进而形成了独具南方风味的江南庙会。 (董强)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