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260671
铜梁龙舞:铁水金花不夜天(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9年第4期
     火雨纷纷,星落遍地,火龙在飞溅的火树银花中时而翻滚,时而跳跃,时而打转,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赤膊上阵的舞龙人狂野而刚劲,灵动而飘逸;人、龙、火完美交融,美不胜收。这场面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铜梁龙舞。它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压轴表演,并多次代表国家走出国门表演,享誉海内外。

    艺术与文化

    铜梁是重庆的一个区,也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乡以及龙灯的发祥地,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龙舞之乡”。

    龙舞是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舞蹈形式。铜梁龙舞始于隋唐,盛于明清,誉于当今,既是舞蹈,又是体操和杂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龙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有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等10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彩灯舞则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等12個品种。“火龙舞”则被冠为“龙舞”之首。它以龙灯为道具,是集舞蹈、音乐、美术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样式,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服饰朴素大方、群众参与性极强,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不仅如此,铜梁龙舞艺术已走出重庆,在海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的年会、东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文艺表演上都有铜梁龙舞表演,铜梁龙舞还曾受我国原文化部的委派,远赴美、英、法、日、韩等国家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1984年、1999年、2009年的国庆盛典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内重大活动上,铜梁龙舞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杰出的文化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历史与传承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采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尽管人们在全国各地几乎都能见到舞龙,但论起舞龙的年代起源、规模、花样、形式,以铜梁的舞龙为先。

    铜梁高楼火龙传承人在打铁花

    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即便按现在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在铜梁,舞龙习俗保留至今。各机关、企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县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各个舞龙队、花灯队竞相出动,直到元宵节达到最盛。一个完整的游行队伍前前后后共有30多个小分队参加:牌灯开道,正龙打头,然后是身长40多米的大蠕龙、活泼的小彩龙,还有花灯“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最后由火龙押阵。

    铜梁龙舞不仅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又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在民间具有很深的基础。

    作为“龙舞”之首,铜梁火龙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尽热烈多彩之能事。通常是两条火龙相配合,或分或合,或翻或腾,外加吹打乐队、干花队、铁水花队以及喷花、烟火、火流星等助阵,现场中,火花与龙紧密相连,无火就不能称其为火龙,于铁水花与干花施放中,给人的感觉是又惊又怕又刺激,是很新鲜的观赏体验。

    舞火龙

    龙舞现场惊险刺激

    看铜梁龙舞,最好的时间是元宵节。为制造火龙,铜梁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当地制造出的火龙最长时可达40多米,表演场面壮观、惊险奇特。

    火龙表演一般都选在晚上7点30分左右正式开始,场地面积至少有100平方米,且周围无任何易燃易爆物品。

    随着“啪啪”一串巨声突然响起,表演正式开始。只见场地四角,各有一个烧得通红的铁水炉。炉前的师傅熟练地从红得耀眼的火炉中舀起温度达上千摄氏度的铁水,抛向空中,并用特制的拍子准确无误地将铁水奋力打向场子中央的天空,使铁水在十几米的空中成扇形散开。霎时间,钢花飞溅,“铁水流星”快速从天而降,绽放成最美丽的烟花雨,落地成金。

    在绚烂的焰火铁水中,一位位裸着上身、穿着短裤的汉子,挥舞着喷火的大龙,在火雨中奔跑腾跃、逡巡游走。那矫健雄壮的火龙,多变的套路、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这场龙与火的舞蹈看得人是目不转睛,连呼过瘾。

    虽然在鼓掌叫好的同时,也伴有铁水溅身的危险,当地人却不怕,还说:“铁花落身上了,新年一定有好运!”民间传说,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使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所以在现场,龙舞的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铜梁龙舞之所以誉满全国、享誉中外,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还是龙体美、玩得活。龙体美是铜梁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玩得活则是现代铜梁人集体智慧和审美情趣不断总结与创新的结晶。如果舞龙时没有腾、跃、翻滚、盘、绞、缠、绕等技法的运用,就很难达到活的目的。

    “玩火龙是我们高楼人的绝活。‘大蠕龙’‘猪啃南瓜’这些品种,很多地方的人都能玩,但说到火龙,离了我们高楼镇的人就是不行!”说这话的是铜梁火龙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诗敏。 (刘少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