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42973
故宫探“火”(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9期
    

    元宵节前夕,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燃爆全网,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开放夜场,网上报名人数之多,使故宫官网几陷瘫痪。正月十五当晚,现代高新科技准时“点”亮华灯,流光溢彩的灯光秀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灯光秀绚烂无比,且未对故宫文物产生丝毫破坏,现代科学技术功不可没;但遥想600年前,紫禁城里的人们用什么灯来照亮黑暗?宫里上演的“灯光秀”是怎样一番景象?火对这座木质建筑群意味着什么?帝王为何对火爱恨交织?

    火烛宫灯千般景

    夜幕降临,北京城里灯火通明,璀璨的灯光帮助人们驱散了黑暗。时光倒退到600年前,那时没有电灯,紫禁城里的人们用火点燃盏盏宫灯和烛台,给黑暗中的皇宫带来了点点光明。

    宫灯,顾名思义就是皇宫中使用的灯。作为皇家专属灯具,无论是材质还是造型,宫灯都独领风骚。宫灯多为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十二角形,尽管形状各异,但制作方法大体相同。宫灯多以雕花细木为主体框架,框架基本成型后,再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制作而成。旧时宫灯里照明的燃料全是蜡烛。河南博物院郭灿江老师在其《光明使者:灯具》一书中说:“从用途来看,宫灯可分为供桌上使用的桌灯、庭院使用的牛角明灯、墙壁悬挂的壁灯、宫殿内悬挂的彩灯、供结婚使用的喜字灯和供祝寿使用的寿字灯等,不同功用的宫灯,造型也各具特色。”除照明之用外,宫灯已然成为珍贵精美的工艺品。明清时期,皇帝也多用宫灯来奖赏王公大臣。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内务府下设造办处宫廷专门制灯作坊以前,在宫外采购和地方贡献是宫灯的主要来源;即便是宫廷里有专门制灯作坊出现以后,也有大量灯具依靠采买而来。
, 百拇医药
    明清时期,随着制绢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绢纱灯也越来越精美。玻璃灯又称料丝灯,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料丝灯出于滇南,以金齿工者胜也。用玛瑙、紫石英诸药捣为屑,煮腐如粉,然必北方天花菜点之方凝,然后缫之为丝,织如绢状。”由此可知,料丝灯最早出现在云南地区,是以玛瑙、紫石英等为主要原料煮浆抽丝,用框合围,上绘各式彩画而成。因其“外如丝,内如屏,花卉虫鸟,五彩斯备”,自明朝开始大为流行,并且十分珍贵。

    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精心准备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依据文献复原的盏盏华美宫灯再次悬挂在宫殿内院的廊庑之下,为故宫增添了更浓郁的“年味道”。精美的宫灯成为游客镜头里的宠儿,仔细观察这些复原的宫灯,会发现宫灯大多分为上下两层(也有三层或多层),形制多为上大下小,形似中国建筑中的亭子。宫灯各面则大多绘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以及戏剧故事等图案,同时也会写有“平安”“福寿”“昌盛”“如意”等吉祥祈福语。作为皇家用具,宫灯的各边角也都装饰得十分华丽,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缕穗;宫灯顶部雕有龙头,灯底坠饰细密流苏,皇家威严华贵范儿由此也可见一斑。
, 百拇医药
    除宫灯外,烛台也是古时主要的照明工具,烛台由底座、立柱和带有较长烛扦的烛盘组成。明清时期,宫廷的烛台多以成对形式出现,且有多种材质,如珐琅、金银、玉石等;造型则主要为两种,即喇叭形座或覆式高足碗座的圆盘式和八角形器座八角盘式。在“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中,皇家烛台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细观。元宵节前后,紫禁城内彩灯林立,有装饰华丽的巨型几何形彩灯,有以八仙过海等神話人物为模型制成的彩灯,还有玉兔、宝马等各种动物造型的彩灯,甚至还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小说人物造型的彩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多称其为上元节。自古以来,元宵节的主要活动都在夜间进行,也因当夜灯火旺盛而被称为“灯节”。除了吃元宵之外,张灯和观灯是元宵节最突出的节日习俗。早在隋唐时期,在皇家的提倡下,上元节张灯就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节俗。最初,张灯的时间只在元宵节当夜;唐玄宗时增加天数,改为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到了宋代,张灯时间继续延长,改为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明代时间最长,从正月初八开始张灯,直到正月十八才落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萧放教授认为,元宵节的起源与发展同上古的天时观念及佛教、道教的推动有关。古时以“上元”为天官大帝的生日。西汉武帝时上元夜要在甘泉宫祭祀天帝“太一”。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真正成为民俗节日。东汉时,佛教文化的传入对元宵节俗的形成有重要推动意义。汉明帝为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唐代道教兴盛,为祝贺道教的“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在正月十五的诞辰而举行祝节活动又给元宵节添上了道教色彩,元宵夜的灯火更为兴旺。
, 百拇医药
    明代元宵节庆祝时间最长,相关的节庆活动也极为隆重,活动中的重头戏便是璀璨的灯火。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鳌山灯。据史料记载,鳌山灯为古时灯景之一,千百盏彩灯被堆叠成小山状,最高可叠至13层,远远望去,形状似鳌,故称其为“鳌山灯”。明代,每逢元宵节,都会在午门城楼上悬系盏盏彩灯,午门外则会安设巨大的鳌山灯。据《皇明通纪》记载,明永乐十年(1412)正月元宵节,皇帝在宫中筵宴百官,同时特许臣民到午门外观赏鳌山灯,这里所说的午门应为南京紫禁城的午门。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元宵节赏鳌山灯的习俗也带到了现存紫禁城午门之外,且规模更大,盛况空前。

    自明永乐七年(1409)至万历朝约200年间,每逢元宵节,皇帝都会特赐百官休假10天。届时,紫禁城内节日气氛热烈,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皇帝会在宫内宴饮群臣,之后共赴午门赏灯,以示与民同乐。除了悬挂彩灯,宫内还会燃放火药房特制的烟花应景。绚烂的烟花在紫禁城的上空绽放,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好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歌舞升平盛世景。, 百拇医药(又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