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17期
编号:13411229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17期
    

    前不久,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由4片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构成,分别为01号瑤山遗址、02号谷口高坝区、03号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04号古城区遗址。遗产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99.8平方千米,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类型世界文化遗产。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以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已故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称:良渚古城遗址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堪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堪称“中华第一城”。
, http://www.100md.com
    两片陶片开启世纪大发现

    良渚文化的发现以及良渚文明的确认,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关于它的故事,还要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

    1936年,年仅24岁的施昕更任职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院前身),他被馆方派去参与杭州古荡的田野考古发掘,记录地层情况。在接触出土的石器后,施昕更敏感地意识到,家乡良渚镇屡有出土的石器,应与古荡出土的石器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基于探究遗址的“狂炽兴趣”,第二天,他便匆忙赶赴良渚镇开展田野考古调查,“终日踯躅于田野阡陌之间,不以为苦”。

    当年11月3日,施昕更在一个干涸的水塘边采集到两片黑色有光陶片,从而发现了良渚棋盘坟遗址。至次年3月20日,施昕更先后3次代表西湖博物馆发掘了棋盘坟、横圩里等6处遗址,搜集到大量古物,并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这份报告不仅第一次准确无误地向学术界展示了以黑陶为特征的良渚遗址的文化面貌,而且第一次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记录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情况,成为日后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大放异彩的先声。
, 百拇医药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一直被视为“周汉古玉”的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揭开了长期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之后,考古人员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

    2007年,良渚古城重见天日。这一发现标志着在几十年的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重要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良渚古城:中国最早的国都

    在考古学范畴,人们习惯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世俗礼仪的形成、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等文明标志来界定国家的起源。
, http://www.100md.com
    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明的都城,也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它与良渚玉器等一同构成良渚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

    汴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器

    大规模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显示,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滥觞。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良渚古城在世界同类遗址中都极为罕见。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有4米多高的城墙。古城共有9座城门,其中8座为水门。据此不难推测,良渚居民日常往来以水上交通为主。考古发掘也发现过独木舟、竹筏和木桨等与水运相关的遗存,充分显示了良渚文明与水的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除了沿着城墙的城河之外,人们还在良渚古城内发现了51条古河道,其宽度一般为10~50米,深度通常为2~4米,它们构成了完整的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系统,将整个良渚古城变为一座水城。勘探显示,这些河道以及内外城河,绝大多数为人工开挖而成,总长度达3万多米。

    调查表明,良渚古城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区分,城内有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等功能布局,普通居民住在城市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此外,当时已经产生了明确的城乡分野,古城的外郭城以内没有稻田,城内居民主要为贵族及手工业者。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古城正中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也是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被誉为“良渚文化的紫禁城”。它呈长方形覆斗状,是一处人工营建的长方形土台,台底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整个莫角山土台的人工堆筑工程达到228万平方米,是古埃及金字塔之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工程,也是全世界距今4000年以前规模最大的土方工程。其中,大莫角山土台遗址是莫角山宫殿区内最重要的宫殿基址,推测应是王的居所。站在大莫角山上,城内外景致一览无余,充分显示了王权的尊贵,体现了王者居中、居高的特点。宫殿区处于城内高地也是中国历史时期大多数都城遗址的共性。, http://www.100md.com(张超)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