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24期
编号:13434061
通观纵览话“三希”(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24期
     集句为联,乃风雅之举,既可反映读书之广博与目力之精准,更能体现悟性与境界,属集联中上乘之作,然与对联右上左下、仄起平收之常规不符,故多有人认为排列顺序有误,然以落款位置确定,确是“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无疑。探其缘由,真正形成对联仄起平收之成法,当在隋唐近体诗即律诗定型之时,而古诗多有押仄声韵者。而此集句联所出之两首古诗皆属此类,且“怀抱观古今”本为上句,“深心托豪素”本为下句,若颠倒顺序,反而不美。

    “怀抱观古今”,坐拥君王之胸襟与气度,体现对“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高远境界之追求,以释“三希”;“深心托豪素”,则真切表达出乾隆帝对其所藏三件稀世墨宝的珍爱之情,以释“三稀”。二者相互呼应,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堪称巧思妙对,令人叫绝。

    从集联所选作者生平年代不难悟出,乾隆帝对晋人风骨情有独钟。其书法风格,更倾力仿效书圣王羲之笔意,毕恭毕敬,亦步亦趋,心驰神往,终生不渝。细品其御笔真迹,虽纯熟干练、流畅婉转、雍容规整、仪态不俗,然仅得形似,性灵尚缺,与王羲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神韵,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焉。
, http://www.100md.com
    取拙守朴

    就面积论,三希堂仅8平方米,与坐拥天下、雄踞帝宫的一代君主之身份极不相称。然恰恰反映出乾隆帝之品位与襟怀,折射出“室雅无须大”的文人理念。室内陈设亦取拙守朴、以简胜繁,既展满洲崇俭尚约之流韵,又承唐人刘禹锡陋室独馨之遗响。

    斗室取狭长布局,复以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里间借用窗台,设摆御用文房四宝。窗台之下,设置高低炕一铺,可坐可卧。御座设于高炕,坐东面西。前述之“三希堂”匾、“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联则置于御座上方与两侧。矮炕墙壁之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与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相映成趣,因有对面墙壁所挂落地玻璃镜之折射,可使主人尽收眼中,豁然开朗。

    此外,小室隔扇横眉之上,乃乾隆帝御笔《三希堂记》,墙壁上则贴有宫廷画师金廷标所绘《王羲之学书图》、御用诗人沈德潜所作《三希堂歌》以及翰林大画家董邦达所绘山水画等,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三希堂无疑是大朴胜奢华之典范。
, http://www.100md.com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之意义,绝非止于清帝崇文尚品之宣示,更是一个文化大举措之开始。早在书房未更名三希堂之前的乾隆八年(1743),乾隆帝便已命张照领衔,开始编纂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之巨著《秘殿珠林》与《石渠宝笈》,以著录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

    《秘殿珠林》

    《秘殿珠林》专收佛道题材,余者则由《石渠宝笈》录之。历时三载,初编乃成。于此基础上,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十五年(1750),复命吏部尚书梁诗正、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成《石渠宝笈法帖》。卷首刊有乾隆帝特谕手迹。

    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方,因帖中收有“三希”,而珍藏三希之处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乾隆十七年(1752),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选历代名人法书5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末,多有增印,其传始广。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内海之阅古楼墙壁间。
, http://www.100md.com
    《石渠宝笈》

    丛帖增印,其事不难,而三希原帖,则不可复得,拥连城之价。王羲之《快雪时睛帖》为唐人摹本,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尺牍纸本,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是王羲之40岁之后作品,也是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四字而得名,虽仅为“书圣”手札便条,然用笔洒脱,字体疏朗,动中有静,具“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乃羲之行书精品。

    此帖原是康熙朝国子监祭酒冯源济传家之宝,先由源济进献康熙帝,后传至乾隆帝手中。乾隆帝终生对此墨宝之热情始终不减,常于三希堂临摹玩味,竟先后为此帖题跋73次,足见其在乾隆帝心中之地位。

    羲之第七子献之《中秋帖》,无款,传为王献之书,亦有人怀疑是宋代米芾据献之《十二月帖》所临,以篇首“中秋”二字得名。纸本,纵八寸四分,横三寸六分,行草书,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阙文。献之书法得其父真传,且有创新,将王体行书笔意进一步升华、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用笔如行云流水,诸字之间连带互映,章法完美至极。此帖为其50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献之于笔势与气韵方面,似可超越其父,首创“一笔书”草体。此帖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乃“一笔书”之经典力作。羲之被尊為“书圣”,而献之则有“小圣”之誉。
, http://www.100md.com
    王珣乃羲之子侄,其《伯远帖》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晋代行书,内容为叙事之辞,以首句“伯远”二字而得名。《伯远帖》用笔灵动飞舞,为上乘行草作品,且为其中唯一真迹。若将《三希堂法帖》喻为书界之龙,则三希无疑乃巨龙之睛。

    风雅极致

    乾隆帝不仅于“三希”多次题跋,还曾亲撰《三希堂记》,以志其盛,以示其诚。在《三希堂记》之中,乾隆帝称蔡公世远曰“闻之蔡先生”,字而不名,仍执弟子礼,以示对恩师之崇敬;自称为吾而非朕,于“书圣”面前放下帝王之尊,谨表谦恭。考虑到当时皇权至高无上之时代特点,此举实属难能可贵也。

    乾隆帝不仅自撰此《三希堂记》,复命词臣沈德潜撰写并题写《三希堂歌》,悬挂于三希堂。歌曰:“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常伦。勋名一家著史册,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至宝阅世永不坏,鬼神呵护留乾坤……”沈德潜不愧是御用大诗人、江南老名士,歌功颂德,润色帝业,顺手拈来,难出其右。全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百拇医药(邸永君)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