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971372
南京庙会忆旧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1日 《百科知识》 2020年第4期
    

    ▲ 麻雀蹦

    无奈之下,花农把美好的希冀寄托于花神的无限魅力,不但建庙立祠塑像供奉花神,还举办盛大的花神庙会。每逢花朝日,花农们都要到花神像前焚香燃烛,设供致祭,叩头礼拜;更有甚者还要送礼钱、喝寿酒,以示恭敬。晚间时分,点燃花灯,摆出仪仗,众人抬着花神出游,祈求花神保佑花业兴旺、生活似锦,名曰“花神灯会”。艺人和戏班也前来献艺酬神,观者甚众。由于花农憧憬美好生活,希望得到花神护佑,故进香者纷至沓来。

    庙会期间,各种花卉百货陈列有序,任人选购。花农则利用这一机会,交流花卉品种和种花技艺。

    天印山庙会
, 百拇医药
    方山位于南京之南江宁区境内,海拔209米,因山体呈方形,故称;又因山顶平坦,好似一枚硕大印鉴,又俗称天印山。究其成因,是为南京著名的死火山,数百万年前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旧时方山,巉岩峭壁、林木清幽,为寻胜探幽之妙处。六朝时期,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繁华旧事,皇家选择水陆通衢的方山建造寺庙、林苑;谢灵运、王羲之、刘勰等名士到此一游。彼时香火旺盛,一时“商贾云集,市肆罗接”。明代,佛寺鼎盛,文人骚客络绎不绝。清代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天印樵歌”,其雅名就源于此地。

    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曾在此用奇兵破袭清军“江南大营”。1864年7月,天京城破失陷,忠王护佑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从太平门缺口处冲出,行至江宁湖熟被清兵冲散,身负重伤的李秀成流落方山大庙。百姓把他密藏,为其送饭、疗伤,以待时机送他出险。后不幸遭告密被捕,惨遭杀戮。

    李秀成被殺后,当地村民为纪念他,每逢农历三月初十至十九,都要聚集在方山大庙祭奠忠王,久之则成为固定庙会。曾经为忠王扛过帅旗的村民陶正昌,还根据太平军进驻方山时的盛况,用当地流传的麻雀欢蹦啄食即“麻雀蹦”的形式,整理加工成“方山大鼓”这一民间舞蹈。因全舞共由5个主要部分构成,表演时轮番击打两遍,故又称“十番”。
, 百拇医药
    表演时,村民们扮成太平军将士,用十面大鼓、十面锣,辅之以伞、旗、幡,边舞蹈边击打,用麻雀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神态,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大幅度蹦跳。舞蹈欢腾雀跃,舒展明快,刚劲有力,形象生动,表现出渴望社会安宁、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在众多庙会中,天印山庙会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祭奠,在民俗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当地陶家庄的村民,从10岁儿童到80岁老汉,都能表演“麻雀蹦”。如今,“方山大鼓”声声不息、响彻八方,现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庙庙会

    泰山庙庙会是南京浦口区一种融宗教文化与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据方志记载,历史上其盛况堪称南京江北之最。

    泰山庙始建于明初,原名东岳庙,最初供奉东岳大帝,即道教泰山神黄飞虎,继而又供奉其妹碧霞元君。后受佛教影响,转而由道场逐步以供奉佛像为主,道教神像为辅,在释、道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
, http://www.100md.com
    清咸丰年间,泰山庙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五年(1866),庙内僧人德缘化募重建,但规模不复从前。

    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四月十八分别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辰日,所以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华诞,因此泰山庙庙会最初是淳朴的民众祭祀活动。其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嬉戏,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随之出现,遂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是时,四乡八里的民众上庙进香祈福,交换农副产品,观看文艺表演。

    当人们抬着东岳大帝和泰山老母的神像“出会巡街”时,舞龙、耍狮、跑龙船、踩高跷、抬花轿、跑驴舞等文艺表演则紧随其后。一路鞭炮锣鼓,声声入耳,万民瞻仰,欢呼雀跃,庙会达到高潮。有时,人们还会将西边城隍庙的城隍老爷、北边都天庙的菩萨神像一起抬出来巡游,好生热闹。

    从明清到民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泰山庙庙会与时俱进,展现了不俗的魅力。1949年后,“出会巡街”被废止,但泰山庙庙会仍以物资交流的形式保存下来,现被列入首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泰山庙庙会, 百拇医药(韩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