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芬兰 一个超级渔场的覆灭与新生(1)
世界有两个地方非常容易被人们搞混,一个是北欧国家芬兰,另一个是北美洲的一个岛,叫纽芬兰。纽芬兰位于北美洲东海岸外大西洋中,该岛屿为加拿大的一个省,也是加拿大最年轻的一个省,1949年才加入加拿大联邦。这里海岸曲折,多半岛、港湾,是海豹、鲸鱼、驯鹿等寒带动物生存的天堂,当地盛产的龙虾享誉全球。
“踩着鳕鱼群脊背上岸”
纽芬兰的中文名称源自于英文Newfoundland,意为“新发现的陆地”。岛上很早就有人居住,原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居住地。10世纪末期,维京人(泛指北欧海盗)自格陵兰航行至此,他们试图在岛上建立定居点,但是遭到了岛民的反抗,被迫撤退。
15世纪末期,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1497年,纽芬兰岛被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再次发现并命名。1583年,英国宣布纽芬兰为其殖民地,但一直未能对这里建立有效的统治。法国一度控制了该岛的南岸和西岸。根据1763年的《巴黎条约》,确认纽芬兰为英国第一个海外殖民地,法国遂撤出纽芬兰,仅保留了在圣劳伦斯河口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两个小岛,英国则确立了对该岛的统治。1917年,纽芬兰成为自治领。1927年,拉布拉多划归其管辖。1949年3月,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半岛东北部组成加拿大第十个省。
, 百拇医药
世界上多数城市的风景区都在城内,纽芬兰的风景却在渔村,到纽芬兰,如果不多看几个渔村,会后悔莫及。纽芬兰岛四周共有多少个渔村,笔者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渔村数量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地渔村集渔港的优和乡村的美为一体,乡野味十足,资源富饶,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清幽自在的平静生活。纽芬兰岛的渔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附近沿海的海鲜十分丰富,纽芬兰岛因此获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誉,曾经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秘鲁渔场齐名。据说纽芬兰渔场被发现之初,“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
▲ 釣到了一条大鱼
随着纽芬兰渔场这一渔业宝库被发现,大批欧洲人来此捕鱼,并在纽芬兰岛沿岸建起了一座座渔村。
, 百拇医药
当时,欧洲有许多人还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资源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这是因为,捕鱼作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路途遥远,加之气候变化无常,由此培养出的海员训练有素,他们后来成为英格兰和荷兰舰队的中坚力量,在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纽芬兰渔场在挽救了欧洲的同时,也挽救了当时被饮食禁忌所困的教会。天主教会规定,在斋戒日不许吃肉,不过并未禁止吃鱼。当时,根据规定,每逢星期五、复活节前40天以及宗教日历上特别加注的日子,都是不许吃肉的,而这些日子加起来要超过大半年。由于没有足够的鱼,这大半年的时间,教徒们就只能依靠素食和精神力量过日子。长期吃素导致教士们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严重危及宗教在欧洲的传播和持续发展。就在此时,鳕鱼出现了—用鳕鱼腌制的鳕鱼干是一种既耐保存又廉价的高蛋白食品。纽芬兰渔场源源不断的鳕鱼干,使教徒们的生活由苦熬变成享受,那些守斋日也变成了吃鳕鱼干的好日子。鳕鱼因此成了16世纪欧洲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 百拇医药
纽芬兰的鱼多是有原因的:这里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引起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在此大量繁殖。
死于人类的贪婪
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是如此之多,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捕捞殆尽。
过去,纽芬兰的渔民采用传统方式捕鱼:较大的渔船运载数只小渔船到离岸较远的海域并卸下小船。每只小船上有两三名渔民。数只小船分头在附近撒网捕鱼。当小船满载后,便驶回大船,卸下舱中的海产,然后继续撒网作业。一般情况下,每只小船每天往返作业两三次。晚饭后,渔民们还要在大船上将当日捕到的鲜鱼腌制起来保存。数日后,大船满载而归。
以前,纽芬兰的渔民每年都要定期休息,他们休息的日子正好赶上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虽然捕捞量较大,但因为避开了鱼群的产卵繁殖季节,从而保证了鳕鱼能够不断地繁衍并保持了种群的平衡。如果始终采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捕鱼,毫无疑问,纽芬兰将一直保持世界级渔场的美誉;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百拇医药
▲ 鲜红的渔船从纽芬兰的圣约翰港出海
▲ 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一块块盐鳕鱼在户外杆上晾干
▲ 龙虾笼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海洋捕捞技术日新月异,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驶入了纽芬兰湾,渔场因此遭遇了灭顶之灾。拖网渔船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所到之处,鱼鳖虾蟹都在劫难逃。这一次,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辛辛苦苦亲手劳作,因为在现代化的捕捞船上,通过一条龙式的作业方式和先进的冷冻技术,人们能把刚刚捕捞上来的鲜鱼速冻保鲜。, http://www.100md.com(刘少才)
“踩着鳕鱼群脊背上岸”
纽芬兰的中文名称源自于英文Newfoundland,意为“新发现的陆地”。岛上很早就有人居住,原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居住地。10世纪末期,维京人(泛指北欧海盗)自格陵兰航行至此,他们试图在岛上建立定居点,但是遭到了岛民的反抗,被迫撤退。
15世纪末期,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1497年,纽芬兰岛被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再次发现并命名。1583年,英国宣布纽芬兰为其殖民地,但一直未能对这里建立有效的统治。法国一度控制了该岛的南岸和西岸。根据1763年的《巴黎条约》,确认纽芬兰为英国第一个海外殖民地,法国遂撤出纽芬兰,仅保留了在圣劳伦斯河口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两个小岛,英国则确立了对该岛的统治。1917年,纽芬兰成为自治领。1927年,拉布拉多划归其管辖。1949年3月,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半岛东北部组成加拿大第十个省。
, 百拇医药
世界上多数城市的风景区都在城内,纽芬兰的风景却在渔村,到纽芬兰,如果不多看几个渔村,会后悔莫及。纽芬兰岛四周共有多少个渔村,笔者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渔村数量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地渔村集渔港的优和乡村的美为一体,乡野味十足,资源富饶,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清幽自在的平静生活。纽芬兰岛的渔村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附近沿海的海鲜十分丰富,纽芬兰岛因此获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誉,曾经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秘鲁渔场齐名。据说纽芬兰渔场被发现之初,“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
▲ 釣到了一条大鱼
随着纽芬兰渔场这一渔业宝库被发现,大批欧洲人来此捕鱼,并在纽芬兰岛沿岸建起了一座座渔村。
, 百拇医药
当时,欧洲有许多人还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资源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这是因为,捕鱼作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路途遥远,加之气候变化无常,由此培养出的海员训练有素,他们后来成为英格兰和荷兰舰队的中坚力量,在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纽芬兰渔场在挽救了欧洲的同时,也挽救了当时被饮食禁忌所困的教会。天主教会规定,在斋戒日不许吃肉,不过并未禁止吃鱼。当时,根据规定,每逢星期五、复活节前40天以及宗教日历上特别加注的日子,都是不许吃肉的,而这些日子加起来要超过大半年。由于没有足够的鱼,这大半年的时间,教徒们就只能依靠素食和精神力量过日子。长期吃素导致教士们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严重危及宗教在欧洲的传播和持续发展。就在此时,鳕鱼出现了—用鳕鱼腌制的鳕鱼干是一种既耐保存又廉价的高蛋白食品。纽芬兰渔场源源不断的鳕鱼干,使教徒们的生活由苦熬变成享受,那些守斋日也变成了吃鳕鱼干的好日子。鳕鱼因此成了16世纪欧洲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 百拇医药
纽芬兰的鱼多是有原因的:这里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引起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在此大量繁殖。
死于人类的贪婪
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是如此之多,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捕捞殆尽。
过去,纽芬兰的渔民采用传统方式捕鱼:较大的渔船运载数只小渔船到离岸较远的海域并卸下小船。每只小船上有两三名渔民。数只小船分头在附近撒网捕鱼。当小船满载后,便驶回大船,卸下舱中的海产,然后继续撒网作业。一般情况下,每只小船每天往返作业两三次。晚饭后,渔民们还要在大船上将当日捕到的鲜鱼腌制起来保存。数日后,大船满载而归。
以前,纽芬兰的渔民每年都要定期休息,他们休息的日子正好赶上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虽然捕捞量较大,但因为避开了鱼群的产卵繁殖季节,从而保证了鳕鱼能够不断地繁衍并保持了种群的平衡。如果始终采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捕鱼,毫无疑问,纽芬兰将一直保持世界级渔场的美誉;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百拇医药
▲ 鲜红的渔船从纽芬兰的圣约翰港出海
▲ 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一块块盐鳕鱼在户外杆上晾干
▲ 龙虾笼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海洋捕捞技术日新月异,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驶入了纽芬兰湾,渔场因此遭遇了灭顶之灾。拖网渔船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所到之处,鱼鳖虾蟹都在劫难逃。这一次,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辛辛苦苦亲手劳作,因为在现代化的捕捞船上,通过一条龙式的作业方式和先进的冷冻技术,人们能把刚刚捕捞上来的鲜鱼速冻保鲜。, http://www.100md.com(刘少才)